《南京不哭》向西方講述歷史真相———記美國華裔科學家鄭洪
2017-12-13 11:39 來源: 參考消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南京不哭》作者鄭洪接受記者採訪(郭一娜攝)

  80年前,鄭洪出生。1個月後,發生盧溝橋事變。75年前,鄭洪第一次看見天邊飛來的日本戰機。飛機投下炸彈,爆炸後是彌漫的塵土、硝煙以及人們的尖叫。這是他對抗戰的最初記憶。70年前,鄭洪在廣東鄉下,已會熟練地跟著家人“躲警報”。

  兩年前,鄭洪告訴家人,寫了十年的小説寫成了。這本十易其稿的《南京不哭》,他為自己寫,為跟自己一起在抗戰中出生、長大的人寫,也為不知道這些人和故事的人寫。

  寫書是“對他們的回答”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同事眼裏,在數學系執教近半個世紀的鄭洪教授是個溫和儒雅、勤勉靜默的人。從廣東到澳門、從臺灣到馬薩諸塞州,他成果等身卻依然安靜低調,從未想過自己的人生在1995年4月13日後天翻地覆。

  鄭洪到現在都牢牢記著這個日期。那天午後,他正伏案工作,兩個同事突然跑來告訴他,有個會議正在9號樓的150室進行,內容他一定感興趣。鄭洪趕過去一看,有四個人正對著臺下200多名聽眾講述廣島原子彈事件。

  鄭洪至今保留著這場活動的海報,上面顯示,四人分別為麻省理工學院榮譽退休教授菲利普·莫裏森、歷史學教授約翰·多弗、達特茅斯學院歷史學教授馬丁·舍溫、日本法政大學美國政治學教授袖井林二郎。

  鄭洪頓時覺得熱血衝腦。擱置了幾十年的兒時記憶在眼前一幕幕回放,他高高地舉起手要求發言。

  “如果一群強盜闖入了你的家中,強暴了你的妻子,殺死了你的兒女,割破了你的喉管,警察把他抓走、懲罰他,請問臺上四位尊貴的先生,這是強盜在自食其果呢,還是警察在過當執法?”臺上臺下一片安靜。臺上只有一個美國人簡單回答了幾句。

  “他們完全忽略了我的抗議。”鄭洪説。

  事後,《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志登了一篇關于廣島事件的長文,由此次討論會的一個主講人執筆,仍在為日本辯護。鄭洪看不下去,投書該雜志反駁,但他的文章過了好幾個月才被登出來,裏面的警句幾乎全被刪掉,剩下只有半頁。

  一次次的刺激下,鄭洪忍不住了。“他們限制我發言,我更要發言。《南京不哭》就是我對他們的回答。”

  “有資格去寫南京的故事了”

  鄭洪認為,如果寫紀實文學,他的作品就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和資料,不能打動讀者,所以他要寫小説。為了讓西方讀者直接體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他決定用英文創作。

  鄭洪面對的挑戰首先是故事題材。鄭洪想寫的“南京大屠殺”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侵華罪證,但他此前從未到過南京。為了採集第一手資料,1999年末,他利用假期去南京住了幾個月,住在南京大學的博士後公寓裏。在南京,他通過友人聯絡和兩位大屠殺幸存者常志強和姜根福見了面。談起62年前的往事,兩位幸存者老淚縱橫。這是西方歷史書上感受不到的慘烈。鄭洪把兩位老人的記憶,尤其是他們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時的經歷,都寫進了《南京不哭》。

  鄭洪説:“我在南京最驕傲的一刻,是一天在街上給人指路。我覺得自己已成南京人,有資格去寫南京的故事了。”

  素材差不多夠了,可提筆才知寫起來不易,埋首科研論文大半輩子的他常感“跨界”之難。

  2005年起,鄭洪在授課和研究之余開始了寫作。在鄰居和朋友的幫助下,英文小説《Nanjing Never Cries》(《南京不哭》)終于在2015年殺青。接下來,他又要面臨找誰接手出版的問題。

  好心的同事有感于他的情懷,幫忙把初稿拿給時任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負責人的埃倫·法蘭。

  兩個月後,法蘭親自回復鄭洪,她不但一字一句地通讀了小説,還幾次重讀,她要破例出版此書。為了有別于只出版理工著述的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她決定由以前校長名字命名的“基利安出版社”來出版、發行鄭洪的作品。

  2016年8月,《NanjingNeverCries》付梓。同年底,鄭洪親譯的中文版《南京不哭》也由上海譯文出版社發行。這是繼張純如的歷史研究專著《南京大屠殺》後,又一部由美國華人學者寫就的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文字作品。

  二戰真相話語權不可不爭

  出乎所有人意料,《南京不哭》甫經面世,即連續數周在亞馬遜網站上賣到脫銷,並多次加印。絕大多數讀者給出五星好評。

  讀者卡羅爾·安德森留言:“雖然理解起故事來有難度,但閱讀收獲巨大。這是我讀過的最美麗、最有力量的作品。”讀者艾倫·蔡斯更認為,小説是“不為人知的中日關係黑暗史中的一道亮光。不為人知的日軍暴行、亂世下的愛情和親情、寬恕和銘記……內容可信、敘述動人,令我手不釋卷,也理解了藏在今天中日關係深處的情感”。

  可鄭洪仍然不滿足。他認為,在對二戰真相話語權的爭奪上,日本右翼分子歪曲歷史的作為不可低估,事

  實上,日本右翼勢力已出版了600多本二戰專著,美國的主流社會也很大程度上被這些言論所左右和誤導,相比之下,向西方主流社會發聲的華裔作者屈指可數。

  他在書中説:“七十余年後的今天,西方社會對日本戰時的暴行顯然已經忘記了大半。我們的聲音,在美國的學術界漸漸被淹沒了。這個時候,我們更應對世界發聲,把歷史的真相用種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世界深刻認識日本侵略中國的史實,喚起世人的良知。我們必須防微杜漸,不容20世紀的慘劇有一絲絲再度發生的可能。”(記者顏亮 郭一娜 朱東陽)

+1
【糾錯】 責任編輯: 余申芳 劉夢姣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99431297648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