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試驗研究發現懲罰並非促進合作有效手段
2018-01-03 14:22 來源: 參考消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美媒稱,社會困境試驗顯示,懲罰或許不能作為使社會成員為共同利益而合作的有效手段。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017年12月27日報道,研究人類行為的遊戲顯示,為推動玩家之間合作,懲罰並非有效手段。

  報道稱,人類社會通過構建合作性夥伴關係維持穩定。但是,合作通常是有代價的。例如,一個人花時間發警報,提醒團體其他成員危險即將來臨,可能會失去保全自己的寶貴時間。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自然選擇在本身自私的個人之間傾向于合作。

  在理論研究中,懲罰常常被看做強迫人們進行更多合作的手段。為了檢驗這個理論,一批國際研究學者進行了“社會困境試驗”。這支團隊研究了在人員網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把懲罰作為可選項,是否有助于改善整體合作水準。

  他們使用了常用的“囚徒困境”遊戲。225名學生分為3個試驗小組,分別玩50輪遊戲。

  第一組每個學生每輪與2個不同的對手遊戲。學生們可以選擇“合作”或“叛變”,並根據綜合選擇得分。如果一名學生和兩名對手選擇“叛變”,則這名學生得0分。如果他們都選擇“合作”,這名學生得4分。如果只有一名學生選擇叛變,其他兩人選擇合作,那麼這名學生得8分。

  第二組在每個方面都與第一組相同,只不過50輪遊戲對手不變,從而可了解彼此的性格特點。

  第三組搭檔也不變。不過引入了新選項:懲罰。選擇懲罰,懲罰者少量減分,被懲罰者減分較多。

  遊戲結束時計算總分,根據得分給予學生們相應的金錢報酬。

  試驗預期是,人們與同樣的對手玩幾輪遊戲後,會看到合作的好處是可以獲得更多分數。推出懲罰作為選項的基本意思是:如果你不和我合作,我就會懲罰你。理論上來説,使用這一選項應該會增加合作。

  研究人員發現,一直更換對手的組別與固定對手組別相比,合作較少,分別為不到4%與38%。固定對手組別成員能確定哪些成員樂于合作,從而使所有參與者都獲得更高平均報酬。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增加懲罰作為選項並不會提高合作水準(37%)。這個試驗小組最後獲得的平均金錢回報也遠低于固定對手組。有趣的是,與固定對手組相比,懲罰小組的叛變較少;一些玩家用懲罰替代了叛變。

  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的研究稱:“懲罰某人的潛在資訊是‘我希望你合作’,但是直接後果更符合‘我想傷害你’。”

  研究人員解釋稱,懲罰似乎有打擊士氣的效果,多次受到懲罰的人會發現自己的大量報酬在短時間內煙消雲散。這會導致玩家對遊戲失去興趣,在剩下的遊戲時就不太有合理戰略。存在懲罰選項似乎也減少了選擇合作而非競爭的動機。

+1
【糾錯】 責任編輯: 宋家慧 李夏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0394129781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