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政府和民間對華態度迥異
2018-03-23 14:56 來源: 中國日報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出爐的蓋洛普國際事務調查(Gallup World Affairs survey)顯示,在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就任美國總統的這一年裏,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節節上升,現在,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達到53%,這是近三十年的最高紀錄。

  該調查于今年2月份進行,其結果給中國外長王毅留下深刻印象,在3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外長王毅引用了該調查結果來回應中美關係。

  王毅表示,“中美之間主要是合作。兩國人民之間有著非常廣泛和密切的交往。” 隨後補充説,“我希望記者朋友們在看到問題的時候,也要看到這些積極因素的生長。”

  未來幾年,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可能還會繼續上升。雖然美國媒體不斷宣傳“中國威脅論”,美國政府視中國為“競爭對手”,中國在美國社會的形象並未受到影響。蓋洛普2018年民調結果顯示,中國在美民眾中的受歡迎程度比去年上升了3個百分點。

  為什麼美國政府和民間的態度差別如此之大?

  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 Hastings College of Law)教授吳華揚(Frank Wu)説,“(美國的)州長和市長們想要什麼呢?他們想要中國留學生,他們想要中國遊客,他們想要中國的投資者,他們想要中國企業前來挽救他們即將倒閉的煉鋼廠。”

  在3月7日布魯金斯學會的一次討論中,吳教授對筆者的問題做出了如下回應:“在美國你可以同時聽到兩種言論。一種是以國會為代表的,異常嚴厲、極其消極的言辭,一種是美國普通民眾和尋求投資的政客的意見,兩者大相徑庭。”

  長期以來,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強,被視為是美國的威脅。但是現在,這種言論已呈下降趨勢。2013年以及2014年的蓋洛普民調顯示,52%的美國人認為中國的經濟實力對美國的切身利益構成了“極大威脅”。但今年最新的蓋洛普民調顯示,“該數字已下降到40%。”

  中國外長王毅進一步向美國民眾表示,中國無意取代美國的世界地位,並強調,“如果説中美之間有競爭的話,那也應該是良性和積極競爭” ,“中美可以有競爭,不必做對手,更需當夥伴。”

  除了雙邊貿易,兩國人民間的密切聯繫也會增進中美兩國的友誼和理解。去年9月份,在華盛頓舉行的首屆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US-China Social and Cultural Dialogue)中,美國教育部長貝琪·德沃斯(Betsy DeVos)表示,美國以後每年都將會派遣一萬四千名學生去中國留學。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美國人民對中國友誼的表達。同樣,中國也在向美國展示友誼——中國在美留學生達35萬人。

  在美國國內,華盛頓州第二選區眾議員裏克·拉森(Richard Larsen)呼吁更多的美國學生學習漢語。他在布魯金斯學會的一次討論中表示,“中國現在大約有3億學生在學習英語,但根據上次普查,只有160萬的美國人會説漢語。”

  今年2月,在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舉行的中國新年慶典活動中,筆者親眼目睹了美國民眾積極參與文化交流、試圖了解中國文化的熱忱。2月17日,大約有1萬人齊聚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歡度中國家庭日(the Chinese Family Day)。美國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被中國民間舞蹈、雜技和皮影戲等等深深吸引,還有許多人排隊去學習書法、給紙傘上色和制作紅燈籠。

  為了改善中美雙邊關係,兩國的決策者應該充分利用並妥善維護對華好感度上升這一趨勢。(記者 趙煥新)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夏 宋家慧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36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