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不平衡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2018-03-26 23:2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 題:中美貿易不平衡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新華社記者于佳欣

  近日,美國發動了一係列單邊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包括公布301調查報告,擬對華採取限制措施等。借此縮減美中貿易逆差則被認為是此舉的目的之一。

  美中兩國之間千億美元量級的貿易逆差一直是美國的“心頭之痛”。而且對于美方統計的數據,不少專家認為是“不恰當地高估”。那麼,兩國貿易不平衡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貿易逆差主要緣于美國自身

  “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高消費、低儲蓄的經濟結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屠新泉説,美國逆差問題不是中美貿易所特有的,目前美國對全球貿易普遍存在逆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貿易競爭力從根本上説是産業競爭力。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是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不足。

  美中貿易逆差的主要責任還是源于美國自身。業內人士指出,美國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在世界范圍尋求廉價勞動力和低成本生産地,轉移低端制造業,把研發中心和高端制造業等留在國內,這就催生了美國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物美價廉産品的旺盛需求。

  根據商務部的一份報告,美國對中國貨物逆差近年來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在2012-2016年間,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額年均增長僅為3.5%,遠小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初時年均42%的增長幅度,2016年還出現了3.8%的下降。

  統計方法不同導致逆差被高估

  針對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問題,商務部部長鐘山曾表示,兩國統計口徑存在較大差異,美國每年對中美貿易順差高估20%左右。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茉楠説,這裏説的統計口徑問題之一,從全球價值鏈的角度講,就是統計增加值貿易和總量貿易的區別。

  比如蘋果手機,其零部件來自不同的國家,組裝制造在中國,然而在美國的貿易統計中,蘋果手機的全部進口成本都算到中國頭上,但實際上中國獲得的增加值只有很小一部分。

  “這相當于中國在替其他國家背負貿易失衡責任。”張茉楠説。大部分利潤已經被美國公司賺走,但整個商品的報關價格卻統計在中國對美出口額裏,得出的統計數字必然不準確。

  在全球價值鏈中,美國跨國公司已成為價值轉移和貿易利益的主要獲利者。調查研究表明,如果扣除跨國公司關聯交易,美國貿易逆差將下降2/3,對華逆差下降30%;如果再扣除在華外資企業出口的因素,美國對華逆差將減少73%。

  此外,美國只強調商品貿易,而忽視服務貿易。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是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最大來源國,而且美國對中國服務貿易順差增長顯著,2006年至2016年間,兩國服務貿易逆差增長33.7倍。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中美貿易順差是“互補性的順差”,如果從包括貨物、服務和跨國公司海外銷售在內的總貿易規模來觀察,中美貿易利益總體上是比較平衡的。

  解決貿易逆差要對症下藥

  業內人士指出,中美貿易順差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中美貿易順差給美國的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據牛津經濟研究院數據統計,買中國貨可幫美國家庭每年節省850美元以上。

  “如果試圖靠徵收關稅的辦法來削減貿易逆差,只能適得其反,而且會給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嚴重損失。”張茉楠説,美國若通過徵稅抬高中國産品的價格,將給上游原材料國家帶來壓力,並打擊在華跨國公司的利益。

  解決貿易逆差問題,要對症下藥。美方高技術對華出口管制等因素是導致目前出現貿易不平衡問題的原因之一。美國研究機構報告顯示,如果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放寬,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貿易逆差的形成與兩國發展階段和産業結構相關,不可能短時間內解決。”屠新泉説,為了縮小逆差,一方面中國可以適當擴大對美能源、農産品等的進口,同時,美國也應放寬在高技術、航太等領域産品的對華出口限制。

新聞連結:

外交部發言人談中美貿易戰: 一不會怕二不會躲

單邊主義不可取 合作共贏才是“王道”——全球財經大咖談中美貿易摩擦

美國不應在單邊主義歪路上一錯再錯——權威專家談中美貿易摩擦

專訪:美國巨額貿易逆差源自國內儲蓄嚴重短缺——訪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延心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9801112259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