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顧啊,真的感謝你!阿姨今天要出院了,等疫情過去了,你要來阿姨家裏,阿姨給你燒好吃的!”2月10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劉阿姨康復出院,依依不舍地對照顧自己的護師顧德玉表示感謝。
作為馳援武漢的重症醫學科男護師,顧德玉用善良、勇氣和擔當,譜寫職業生涯中珍貴又絢爛的篇章。
“我是天長人,我為武漢加油!”
1992年的顧德玉出生于滁州天長。脾氣好、有耐心、個性開朗是身邊人對他一致的評價。從職業標準的角度,顧德玉的性格正符合護師的職業要求,他多次獲得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最佳小組長、東南大學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
在媽媽的眼中,顧德玉有主見,特別獨立,“從小到大,他想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決定好,成功了才告訴我們,無論是找工作還是這次去武漢,我和他爸爸都是最後才知道。”顧媽媽説。
來自全國的醫護人員不顧安危抗擊疫情的事跡和場面,一次次地撞擊著顧德玉的心。他感動又心疼,積極地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要求馳援武漢,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2月2日,顧德玉帶著“抗疫必勝”的信念義無反顧地去往武漢,被分配到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
長時間戴幾層口罩會缺氧;戴三層橡膠手套手感很差;穿幾層的防護服悶得透不過氣;護目鏡起霧看不清;四個小時連續工作一刻不停,測體溫、量血壓、打針、輸液、打掃衛生、消毒病房、給病人洗衣服、喂病人吃飯……在武漢,顧德玉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一線“戰士”的辛苦。
“在這個特殊時期,病房裏的護工、保潔、護士的工作都是一個人完成。我們不僅要照顧病人的起居,還要清潔和消毒病房,辛苦肯定是有的,但能想到為國家和武漢人民做貢獻,能幫助病人早日康復,就不覺得苦了。”顧德玉説。
為了在隔離病房裏讓病人更好地辨認出自己,顧德玉在防護服上寫著:我是天長人,武漢加油!醫院裏的患者看見他走過來,都會忍不住微笑,眼前的這個天長小夥子,像病房裏的陽光溫暖著他們。他用“細心、用心、耐心、貼心”贏得了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感動、認可和尊重。
“在病房裏,我們就是患者的親人!”
“這些病人在醫院裏,身邊都沒有親人陪護,我們就是他們的親人。”這是顧德玉的心聲,也是他行動的寫照。
六十歲的劉阿姨是武漢人,重症病房裏的新冠肺炎患者。“阿姨,你別擔心,這個疾病沒有那麼可怕,你看每天都有好多人出院康復,你才60歲,不要害怕,我們會幫你治好的!”顧德玉讀懂了劉阿姨的焦慮,一邊安慰她,一邊熟練地為她量血壓、查血糖、做心電監護、輸液、打針……
“阿姨,你是不是渴了,要喝水麼?水果吃不吃?”,顧德玉的細心和體貼滲透到每一個細節,他知道阿姨喜歡吃水果,下班回家後把宿舍裏的水果打包帶到了醫院。在顧德玉的精心照顧下,劉阿姨脫離了危險,半個月後康復出院。
顧德玉經常把醫院發給自己的洗漱用品、生活用品帶給急需的患者使用。他説,只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可以奉獻全部。同事和患者説起顧德玉,都豎起大拇指:“他的為人和他的微信名字一樣:中國好青年!”
在故鄉天長,顧德玉的父母為兒子感到驕傲,顧媽媽沒有忍住眼淚:“等他回來,我會跟他説,兒子你辛苦了!作為醫護人員,這是他的職責,國家有難,他需要這麼做。兒子,加油!”(張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