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是安徽綜合實力躍升最明顯轉型發展成效最突出、人民生活改善最顯著的時期,在安徽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經濟實力躍上新&階。“十三五”前4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2%,2019年總量達到37114億元,在全國位次由2015年的第14位提升到第11位;人均生産總值達58496元,由第25位大幅提升到第13位。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由“總量居中、人均靠後”轉變為“總量靠前、人均居中”。
産業結構加速優化。三次産業結構實現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要轉變,服務業比重超過50%。糧食總産由2016年全國第8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4位,實現“十七連豐”。
創新驅動成果豐碩。區域創新能力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方陣,“四個一”創新主&&和“一室一中心”分&&建設立柱架梁,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量子、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組建運行,大科學裝置加快集聚。
“一圈五區”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合肥都市圈發展擴容提質,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持續深化,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經濟增長引領作用持續發揮,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啟動建設,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生態産業和特色經濟不斷壯大,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範區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
綠色江淮建設成效顯著。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有力推進,2019年細顆粒物平均濃度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長江流域水質達到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平。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河(湖)長制、林長制建立健全,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落地實施。
開放合作實現重大突破。全省域納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範圍,安徽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由“全面參與”轉向“深度融合”,創新、産業、生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對外開放等領域合作全面展開。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啟動建設,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等開放&&建設向縱深推進。
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放管服”、農業農村、醫藥衞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四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省級行政權力、審批事項保持全國最少,建立區域化、綜合性公共資源交易&&,市場配置資源效率不斷提升。
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構建。引江濟淮、商合杭高鐵、蕪宣機場等一批重大工程順利實施。高速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2165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一體化、網絡化”現代能源基礎設施體系日益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
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現行標準下超過300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全面完成8.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安置任務,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