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8日電(記者蓋博銘 吉寧)隨著春節後復工日的臨近,全國各大城市的公共場所已建立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以應對疫情。北京地鐵公司自1月31日首班車起,北京地鐵實現全線網進站測溫工作。
在體溫測量是這場戰鬥的關鍵環節,面對地鐵的大客流密度,如何做到“無接觸感應”“高效率通行”“高溫智能預警”是留給城市管理者的巨大挑戰。各大科技企業也使出十八般武藝,提出各自的解決方案。
近日,在北京的牡丹園地鐵站,一套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群體測溫設備投入使用,如果乘客仔細看會發現在地鐵安檢設備上多了一個攝像頭和顯示器。據了解,該設備每秒鐘可測15名乘客體溫,誤差小于0.3℃。
記者按照慣例,將背包放進儀器中過安檢,在沒有任何接觸和時間耽擱下,屏幕自動顯示了記者的體溫:36.3 ℃。
這是曠視科技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持,該公司業務産品部高級産品經理劉瑞偉介紹,這是一套“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創新解決方案。與一般體溫檢測設備不同,該設備除了利用前端紅外相機鑒別人流中的高溫人員外,還可以根據疑似發燒者的人體、人臉信息,輔助工作人員快速定位體溫異常者。
劉瑞偉説:“即便在口罩和帽子大面積遮擋人臉的情況下,距離3米至5米范圍內,係統也能幫助工作人員快速篩查通行人群體溫,大大提升公共空間的安全性和檢測效率。”
“一套係統可以部署 16 個通道,基本保證一個地鐵口管控。人流量較大的通道在人工智能係統的輔助下,僅需1名工作人員就能夠管控測溫現場,降低一線工作人員被感染的風險。”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謝憶楠説。
除了曠視科技以外,百度公司在清河高鐵站出站口布設AI大客流體溫檢測係統,出站人流無須停留、挨個測體溫,只要正常走出車站,係統就能通過紅外設備準確檢測出體溫,通過人臉識別係統準確對應到每個人身上。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臉識別”+“紅外視頻監測”等技術,可以遠程鎖定體溫異常者,也在部分交通站點緊鑼密鼓“上馬”。
疫情期間,北京市已出臺十條舉措加速疫情防控領域科技攻關與項目落地,支持有關主體啟動立項,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海淀區積極利用科技創新資源優勢,調動轄區科技創新企業,快速研發調試,科技助力疫情防控。”海淀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
網聯:對重點疫情地區業務實施手續費優惠
網聯將進一步聯動商業銀行及收單機構,積極研究金融業務手續費優惠減免措施。
-
春節後中央凍豬肉儲備首次投放順利完成
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記者安蓓)記者8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為增加市場豬肉供應,2月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指導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順利組織了春節後第一批中央凍豬肉儲備投放。
-
微商盜圖謊稱有口罩資源騙取定金被警方依法處理
-
北京部分交通站點增加人工智能群體測溫設備
隨著春節後復工日的臨近,全國各大城市的公共場所已建立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以應對疫情。北京地鐵公司自1月31日首班車起,北京地鐵實現全線網進站測溫工作。
-
採購合同助力貸款 海淀中小企業融資新平臺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