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任擔當創新金融服務 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穩,則經濟穩。去年以來,推進經濟發展的政策連續&&,其中,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政策成為重點。在此背景下,農行重慶市分行充分發揮大行責任擔當,持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一是全力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重慶市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大對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同步發展;圍繞打造重慶旅游業發展升級版,實施信貸准入、規模保證、服務保障的“三優先”策略;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滿足住房改善、消費升級、醫療衞生、文化娛樂等方面需求。
二是全力服務全市重大戰略。按照融城鄉、融産業、融業態、融支付的“新四融”“大四融”的新理念,率先&&《金融服務重慶市“8+3”行動部署實施意見》。在服務模式上,建立體制支撐&&、機制保障&&和業務支持&&;在服務網絡上,打造集“融e付、融e貸、融e智、融e商”為一體的金穗惠農通“惠農e通”&&,開創了業界“無感支付體驗店”等智慧服務場景。
三是全力服務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站在全局角度做好民營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圍繞産業園區、商圈市場、對公核心客戶、個人存量客戶、三農縣域客戶、重點産品、創新&&、線上渠道産品做服務的“八個圍繞做”服務方式;建立綜合服務、統計核算、風險管理、資源配置、考核評價的“五專機制”;實行“一次調查、一次審查、一次審批、一次放款”的業務流程和“調查審查模板化、審核審批標準化、放款資料清單化”的審查審批模式。
四是全力服務開發開放。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行動計劃”,累計支持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28個,投放貸款67.46億元,重點支持了果園港、黔石高速、二號線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聚焦“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中新互聯互通等國家重大戰略;為物流基地、凱德置地等中新項目和企業提供融資支持23.6億元;為進出口企業提供近6.3億美元融資支持,幫助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
五是全力服務綠色發展。圍繞重慶市“五大環保行動”,積極發揮金融的過濾和引導作用,一方面大力支持環保産行業發展,另一方面堅決杜絕污染産行業貸款。
-
實體經濟多方聯動 制定實體經濟綜合服務方案
穩信貸就是穩信心、穩預期。商業銀行務必要多策並舉,加大信貸供給,做好信貸增量,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要通過優化行內信貸政策,如評級、分類、授信等政策,解決“准入難”問題;通過創新信貸産品,打好産品組合拳,增加信貸産品有效供給,適應民營企業融資新需求,解決“選擇難”問題;通過豐富擔保方式,如政府增信、應收賬款質押等,解決“擔保難”問題。
拓直融就是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一是金融機構要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加大民營企業債券承銷力度,支持有市場、有前景、有技術、有競爭力的企業發債,運用債務融資工具、資産證券化或資産支持票據等方式,幫助更多民營企業通過債券市場拓寬融資渠道。二是加大債券投資力度,拓寬投資標的範圍,適度拉長資産久期,為企業提供穩定的中長期資金來源。三是積極服務民營企業股權融資。針對不同類型民營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多元化融資需求,加強投貸聯動、租貸聯動、債貸聯動,建立“融資+融信+融智”的新型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綜合性金融服務方案。
降成本就是千方百計幫助企業降低融資綜合成本。一是落實好利率優惠政策。按照風險定價原則對企業貸款自主合理定價,加強定價上限管控,尤其要按照監管部門“兩增兩控”政策指導和要求,推動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合理下降,將央行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産生的優惠、財政部門小微企業利息收入增值稅減免的優惠傳導給小微企業客戶。二是落實好收費減免政策。嚴格執行“七不準”“四公開”要求,堅決落實“兩禁兩限”規定,推動收費減免。
-
金融風險保持戰略定力 打好防範風險攻堅戰
實體經濟在供給側結構性調整深入推進,産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在這個關鍵時期,金融機構要保持戰略定力,主動適應增長速度換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增長動力轉換的新形勢,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什麼是發展的辦法?就是用增加信貸投入、拓寬企業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渠道來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這就是發展的辦法,同時也是人民銀行提出的“三支箭”支持實體經濟的具體舉措。要在發展中化解風險,其核心就是紓困解困。對暫時經營困難,但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具有較好經營基礎的企業,不搞“一刀切”,要分類施策做好風險化解,要“一戶一策”評估風險、制定方案,綜合運用收回再貸、再融資、期限品種調整、承貸主體調整等方式,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同時,要充分發揮好債委會作用,金融機構要按照債委會公約,堅決執行債委會一致決議,不盲目抽貸、壓貸、斷貸,統一步調,一致行動。
-
民營企業打出“組合拳” 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
自去年11月份,開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銀行保險在行動”以及規上民營工業企業集中調研走訪活動以來,到2018年末,農行重慶市分行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凈增16.2億元,今年開年又凈增了約18億元,有效緩解了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下一步,農行重慶市分行將進一步圍繞市政府《若干政策措施》,突出“五個重點”,全力支持重慶市實體經濟發展,扛起支持實體經濟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有以下考慮:
一是規上規下,抓大扶小。準確把握好規模以上和規模以下實體經濟企業的經營特徵和核心訴求,大小規模同時發力,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抓大不放小。
二是境內境外,互聯互通。積極利用好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和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區位優勢,利用好境內境外兩種資源,深化對涉外實體企業的精準化服務。
三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技術,加強與重慶大數據管理局的合作,創新打造線上、線下兩大&&,線下向線上轉化,線上靠線下提升,形成服務民營企業多渠道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
四是順境逆境,分類幫扶。正確應對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一戶一策”評估風險、制定方案,區分情況採取有效措施分類幫扶。
五是“三農”“普惠”,雙輪驅動。持續做好具有農行特色的“三農+普惠”“雙輪驅動”的實體經濟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深度融合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和普惠小微。
-
銀企共贏聚焦“三大領域” 全面加強金融服務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發生複雜的變化,金融監管愈發從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銀行業正面臨着的全新挑戰。
今年,農行總行要辦好“六件大事”,其中,第一件就是全面加強和改進實體經濟金融服務。重慶農行將進一步強化對地方經濟的支持,着力在服務“三農” 、服務“8+3”行動部署、服務民營和中小微企業“三大領域”採取新動作、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績。
一是持續做好“三農”金融服務。重慶農行將持續加大對縣域的信貸投入,服務好農村“三變”改革,服務好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服務好全域旅游發展。同時,挑起金融扶貧擔當,根據貧困區域資源稟賦,瞄準支柱産業,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信貸支持力度,並持續鞏固現有示範區建設成果,加快推廣複製進度。
二是大力支持重慶市“8+3”行動部署。重慶農行緊密圍繞重慶市實施“八大戰略行動計劃”和“三大攻堅戰”戰略部署,專門&&了《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關於金融服務重慶市“8+3”行動部署的實施意見》。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市級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方面。
三是全心服務民營和中小微企業。在資源配置上,全方位保障和滿足民營企業信貸需求;支持手段上,在加大傳統信貸投放的同時,用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並購融資等多樣化手段,進一步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服務模式上,通過與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和各類協會、商會、産業聯盟等組織團體合作,制定整體服務方案,打造批量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