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標題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圖片

南向通道:重慶又一次機遇?

" 重慶乃至西部地區為何需要更便捷的出海通道? "

閱讀全文
作者:王龍博

8月31日,渝、桂、黔、隴四地政府在重慶簽約,一致同意探索合作建設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新華網 李相博 攝

    新華網重慶9月14日電(王龍博)在一係列金融政策創新之後,交通物流成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以下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新的著力點。

    8月31日,渝、桂、黔、隴四地政府在重慶簽約,一致同意探索合作建設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該通道將利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由重慶向南經貴州等省市,通過廣西北部灣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進而輻射南亞、中東、澳洲等區域;向北與中歐班列連接,利用蘭渝鐵路及甘肅的主要物流節點,連通中亞、歐洲等地區。

    “南向通道是重慶乃至西部內陸地區最近的一條出海通道。” 在稍早前的6月份,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項目管理局負責人回答在渝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時稱。

    長期以來,西部內陸地區在開放過程中長期被動保持“向東”的單一姿勢。這一尷尬現實背後,或許是長期的慣性思維使然,但也和缺乏其他選項有關。畢竟,西部地區貿易通道幾乎均為東西走向。

    當地學者指出,如果當年率先開通中歐班列進而成為向西開放前沿,算是重慶第一次成功“轉身”的話,那麼通過南向通道拉近縮短到出海口的距離,或將成為重慶更具戰略意義的另一次“轉身”。 

    

    首趟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測試班列5月10日從重慶市沙坪壩區團結村車站正式出發。新華網發(何超 攝)

    重慶乃至西部地區為何需要更便捷的出海通道?

    答案很簡單,全球90%的貿易運輸是由海運完成的。

    中歐班列極大地提升了重慶的區位優勢,但對于一座試圖在全球貿易格局中有更大作為的城市而言,出海通道仍是繞不開的話題。

    “目前重慶貨物從長江水道出海,時間大約10-12天,而未來從南向通道出海只需2-3天。”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項目管理局負責人説。

    此外,南向通道若實現常態化運作,還將成為中國西部地區首條南北向大動脈,而且南向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北向通過蘭州等物流節點連接中亞。

    按照“通道經濟”理論,南向大通道將有可能在西部地區産生點軸效應,通過縱貫南北的貿易走廊與沿途各物流節點,從而促成西部開發開放的新格局。

    有分析認為,正是因為“通道經濟”背後蘊藏的巨大機遇,才能吸引渝桂黔隴四地政府的積極參與。“而以重慶為運營中心,輻射整個西部地區,正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初衷。”

    更大意義上,南向通道還將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無縫銜接,而聯結點就是重慶。

    當地學者稱,這意味著重慶將成為亞歐貿易大通道中的重要節點之一,“對于重慶開放格局來説,這無疑將是一次重要轉變。”

 

    與中歐班列相比,南向通道目前亟待解決的就是包括關檢不互認等一係列政策難題。新華網 李相博 攝

    通道經濟並非新生事物。

    在貿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傳統意義上的交通通道經濟紅利已逐漸耗盡,而制度通道經濟正在成為關注熱點。如“一帶一路”倡議下,通過“關檢互認”等改革開行中歐班列等。

    在8月31日舉行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新加坡相關人士也表示,南向通道的成功取決于各方必須有效結合物流“硬體”和數據交換、金融交流、海關等“軟件”。

    而與中歐班列相比,南向通道目前亟待解決的就是包括關檢不互認等一係列政策難題。

    新華網注意到,渝桂黔隴四地政府在重慶簽訂的協議中均表示,將在完善交通物流基礎設施、搭建通道管理運營平臺、促進沿線地區經貿聯動、形成跨國跨區域資訊互通、推進通關一體化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

    同日,渝桂黔隴四地海關、檢驗檢疫局也簽署了《關于支援推進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建設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四地關檢部門將加強口岸“三互”協作,推動南向通道物流一體化建設,提高口岸整體通關效率,將貨物通關時間壓縮1/3以上。

    按照規劃,南向通道未來將發展鐵海、鐵公、鐵空聯運等多式聯運方式。因此在制度層面之外,南向通道還面臨多種運輸方式標準化運作的問題。

 

    2016年4月28日,重慶首條面向東盟的國際公路班車正式發車。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也是8月31日,中新(重慶)互聯互通多式聯運示范項目運營平臺公司在重慶兩江新區挂牌成立。

    據了解,此次挂牌成立的運營平臺由輕資産公司和重資産公司組成,注冊資本分別為1億元和5000萬元。

    其中,輕資産公司側重于交通物流領域項目咨詢策劃、國際物流通道建設、腹地及周邊貨源組織、物流資源整合、戰略協調及為客戶提供綜合物流解決方案,以提升重慶物流發展軟環境;重資産公司則更偏重國際多式聯運相關的物流裝備、倉儲作業、資訊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與管理。

    以此為開端,重慶將發力建設多式聯運標準化體係,真正打通多種交通方式相互銜接的障礙,降低轉運過程中的隱形成本。

    據悉,重慶發力的多式聯運標準化體係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探索多式聯運組織模式,推進“一單制”的全程無縫運輸服務;二是建立多式聯運服務規則,加強鐵、公、水、空運輸方式在一體化組織中的貨物交接、合同運單、資訊共用等方面的制度對接和統一規范;三是建立多式聯運資訊係統,整合貨源、運輸、單據、金融等全方位資訊服務;四是建立智能轉運係統,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提升多式聯運換裝轉運的自動化水準。

    “多式聯運標準化體係的建立就是為了真正打通多種交通方式相互銜接的障礙,降低轉運過程中的隱形成本。”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説。

    按照規劃,中新雙方未來將在重慶打造一個設施高效銜接、樞紐快速轉運、資訊互聯共用、裝備標準專業、服務一體對接的多式聯運示范基地。

    “而這些,都將為南向通道發揮更大作用奠定基礎。”

    2016年4月28日,南向通道跨境公路通道由重慶公運東盟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五定”班車模式運營,其中東線(重慶-越南河內)實現常態化開行,中線(重慶-泰國曼谷)于今年7月14日開始組織運作。

    南向鐵海聯運通道運營平臺公司已成立,從今年4月開始已先後組織了7次雙向運作測試。據重慶市政府相關人士介紹,今後將逐步增加頻次,年內實現常態化開行。

    未來,南向通道還將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等國際物流網絡連接,形成西部地區直通東盟、歐洲、南亞的國際物流大通道網絡,發揮通道聚集與輻射功能。(完)

功能表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