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標題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圖片

“山城”牌手表沉與浮

" 創造和重塑,哪個更難? "

閱讀全文
作者:邵以南

獲得德國國家天文臺認證的“山城”牌手表。新華網發(重慶鐘表有限公司供圖)

    新華網重慶5月3日電(邵以南)“領導問我為什麼辭職,我説,我要重新回去做手表了。”

    電話另一頭,人在深圳鵲山工業園的鄭榮賢,意識到周遭環境有些吵鬧。“你剛剛是問,重操舊業還取得成功,有什麼感受嗎?”

    2018年1月24日和3月26日,重慶鐘表有限公司搭載自主研發PT5000型機芯的50只“山城”牌機械手表,分兩批次經過15天嚴苛測試,以24小時走時誤差不超過-3.8秒至+5.8秒的標準,通過德國天文臺手表檢測認證中心的檢測。

    須知,國際標準ISO 3159《具有擺輪遊絲係統的精密手表》規定平均日誤差均-4秒至+6秒,和瑞士天文臺認證標準一致;鐘表機芯制造巨頭瑞士ETA允許最大日誤差則是±12秒;至于延續至今的國內機械表統一標準,日誤差±15秒即為合格。

    瑞士天文臺和德國國家天文臺,是國際最具權威的手表檢測認證機構,前者只針對瑞士本土手表品牌,而後者,擁有國際公認機械手表品質和準確度的最高標準,在“山城”牌手表之前,從未有歐盟國家以外的鐘表品牌能通過認證。

    曾經家喻戶曉的“山城”牌手表,沉寂20年後再度“轉動”起來,而且更穩、更準。

    “所以,感覺就像睡了好長一覺,終于醒過來了吧。”66歲的鄭榮賢説。

    香港精密鐘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擁有多個手表品牌,並在內地深圳等地設有零部件生産及成表組裝工廠。2011年,企業著手籌建高端機械手表機芯自主研發項目,並希望在未來將成果用于國內鐘表品牌。

    這個頗具情懷的決定,較大程度受行業“缺芯”恐慌所逼,也冥冥中改寫了晚年鄭榮賢的命運。

    2010年前後,ETA基于戰略考量,宣布將逐年減少機械手表機芯對外輸出,供貨向母公司斯沃琪集團旗下歐米茄、浪琴、天梭、雷達、美度等品牌傾斜。

    年産機械手表1000多萬只,中高端機芯海外供給依賴度高達90%的中國鐘表産業,對此尤其敏感。國産機芯在使用壽命、走時精度等方面達不到國際一線手表品牌標準,主要應用于國內中低端市場。那段時日,一顆普通ETA機械表機芯能炒到1000多元,還時常拿不到貨。國內叫得出名的成表企業只做品牌,組裝環節若沒有來自瑞士或日本的機芯,根本無貨可出,應對眾多國際品牌圍剿,舉步維艱。

    機芯是手表的心臟和靈魂,亦是鐘表産業的核心競爭力。盡管減供風波發生時,鄭榮賢已改行十幾年,但他仍然記挂著這份曾傾注半生情感的事業。

“山城”牌手表在上世紀80年代馳名全國。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重慶鐘表廠的前身是重慶樂器廠,1963年更名後開始生産鬧鐘。1968年,“山城”品牌創立,第一批6只手表出爐,1970年開始量産並首次對外規模招工,那一年,鄭榮賢剛滿18歲。

    1979年起,國家先後在重慶鐘表廠進行了以稅代利、擴大企業自主權、組建企業型公司、跨地區橫向經濟聯合等4項改革試點,將重慶的鐘表制造推向鼎盛。

    1980年,在重慶鐘表廠基礎上,重慶鐘表工業公司組建成立,這是重慶最早的公司制國有企業之一。與此同時,公司橫向聯合貴陽手表廠、昆明手表廠、成都手表廠等8家同行業工廠,構成8家直屬廠、8家配套廠、8家聯營廠模式,職工迅速擴軍到上萬人,形成了以重慶為中心,重慶“山城”牌、昆明“春城” 牌、貴陽“築城”牌、成都“蓉城”牌的西南鐘表生産聯合體。

    同年,“山城”牌手表産量突破50萬只,實現利潤2260萬元。“那時候公司職工每月能收入一兩百元,最高的上千元,而當時重慶社會平均工資還不到60元。”鄭榮賢對新華網回憶説。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山城”牌手表年産量上攻百萬,重慶鐘表工業公司年利稅達到5000萬元,成為重慶最大的利稅企業。“山城” 牌手表品質過硬,口碑良好,與“上海”牌手表、天津“海鷗”牌手表並駕齊驅,馳名全國,在四川省的市場份額更佔到80%。一些理論著作中,這被視作彼時國有企業改革試點的成功案例。

    從普通一線成表組裝工,到機芯試制車間技術骨幹,當年輕人們省吃儉用追逐時髦,為一塊售價80元的山城手表瘋狂時,鄭榮賢卻意識到危險步步逼近——國際鐘表品牌正憑借高品質、多層次的機械手表産品撬開中國市場,石英表和電子表異軍突起,亦開始在行業攪動波瀾。

    數據顯示,從1980年組建直至1988年首次出現虧損,重慶鐘表工業公司已累積生産1000多萬只“山城” 牌手表,但款式僅有8款。

    1996年,鄭榮賢已經黯然離職。“根本沒有流動資金繼續生産,産品又是老款式,沒人買。”他回憶道,給領導們匯報,都説全國手表廠幾乎垮光了,重慶鐘表公司恐怕也只有破産這條路。

    到1997年全面停産時,企業已累計虧損2億多元,負債率高達227.1%。事實上,市場衝擊下走向末路的不僅是重慶鐘表工業公司,當時全國鐘表産業幾乎全面潰敗。

    2002年2月17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宣布重慶鐘表工業公司破産,5月,公司破産財産整體拍賣,包括149畝土地和6.7萬平米廠房等,落錘價1.3億元。2007年3月,“山城”牌手表被國家商標局注銷。

墊江鐘表産業園現已吸引26家相關企業入駐。新華網發 向曉秋攝

    “山城”牌手表沉寂的日子裏,重慶陷入冥思苦想。

    有業者認為,從産業發展要素看,“鐘表生産聯合體”傳統打法下滋生的千表一面,設計理念陳舊,品牌行銷推廣脫節等問題累積發酵,固然是加速“山城”牌手表“停擺”的重要動因,但核心零部件研發投入滯後才是症結所在。

    鄭榮賢辭職後換了好幾份工作,最後落腳在重慶市渝北區一家摩托車配件企業。2012年的一天,他接到一通陌生的電話。

    “對方自稱重慶市經信委,詢問我是否願意協助參與機械表機芯研發。我精神一振,反問如何得知聯繫方式,回答是:‘我們準備引進一家鐘表企業,為此正在摸排全市鐘表計時、精密加工和工藝品加工人才儲備情況’。”

    根據《重慶日報》2012年一篇報道所還原的細節,重慶市經信委消費品工業處在北京、深圳、福建、浙江等地調研時發現,內陸地區鐘表産業近年雖然滯後,但仍具備精密儀器儀表制造基礎,且對物流成本不敏感,産業鏈長,産品附加值高,還具有用材少、能耗低、污染小等特點,具備布局的可行性。他們認為,加上上世紀山城手表時期積累的人才,“很有希望”將重慶鐘表産業重新做起來。

    重慶在“十二五”期間提出打造“高端裝備制造基地”,並大刀闊斧發展電子資訊産業,其中很大一部分外延,恰恰需要像鐘表制造這樣的精密儀器儀表産業支撐。

    這是一輪絕非浮于表面的結構調整。

    2012年,重慶出臺《消費品工業三年振興規劃》,鐘表産業赫然在列。

    重慶對此的思路與當初發展筆電一樣,從技術水準高、垂直整合能力強的企業入手。得知香港精密鐘表有限公司剛剛組建了一個機械手表機芯自主研發項目,招商團隊很快與之取得聯繫。若能引進落戶,將促使重慶在鐘表計時及精密加工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香港精密鐘表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表廠商會會長黎衍橋在實地考察後認為,重慶既能擔當高端鐘表産品項目的落戶地,也能成為香港表商進入中西部市場的橋頭堡。

    新的産業規劃迅速出爐——重慶決定在墊江縣打造“中國西部(重慶)鐘表計時及精密加工産業園”,重點發展鐘表核心部件、鐘表成表及配件制造、組裝,精密加工等相關産業。同時,在巫山打造鐘表配套産業基地,帶動一批沿海鐘表配套企業向重慶集聚;保稅港區則主要承接以出口、外向型為主導的鐘表産業。

    經多輪接洽,2013年,香港精密鐘表有限公司、重慶市國資委、墊江縣三方攜手,重慶鐘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入駐墊江鐘表園區,重新推出“山城”牌手表,産品仍以機械表為主。

    “所以,若非重慶的熱情和決心,香港精密鐘表的機芯自主研發項目,其成果可能就不會用于‘山城’牌手表了。”重慶鐘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定強近日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説,既然選擇讓這個老品牌復出,就必須吸取過往教訓,瞄準機芯這一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自主創新,才能真正破除制約民族鐘表品牌發展的瓶頸。

在墊江重慶鐘表有限公司生産線上,工人們正在組裝裝配了PT5000型機芯的手表。新華網(墊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2年以來,企業先後投入研發經費3億多元,其中包括重慶市政府劃撥的2000萬元,派出8批次20余人到瑞士、日本、德國等世界著名制表企業學習,投資購置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生産設備、檢測設備。而鑒于墊江基地建設尚未完善,機芯的研發生産工作至今仍在深圳進行。

    作為20人研發團隊中唯一的重慶人,鄭榮賢憑借豐富的機芯制造檢測經驗,身肩重慶鐘表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他承認,對當年“山城”品牌消亡心有不甘,是自己滿懷激情,受邀投身二次創業的動力來源。

    當年同時進廠的老職工不少已不在人世。 “我也不年輕了,就為爭一口氣。”鄭榮賢説。

    機械手表機芯設計生産需要極高的技術水準和加工工藝。由于零件尺寸細小,故精度以微米計,比一般五金件的公差要求高幾倍,生産時更要確保環境微塵微電,分毫不差。此外,每個零部件的同心度、平面度、用料,及零件與零件之間的配合都非常重要。故在鐘表零部件的模具設計上,有關參數設定方法和公差的配合,以及整體加工工藝的過程管理等,若只靠傳統的計算方法,在組裝時可能出現很大偏差。

    企業自主研發高端機芯,技術指標對標ETA旗下高檔機械機芯2824型。一枚硬幣大小的機芯,制造中卻涉及130多個元件和2000多道工藝流程,就算設備先進,難度也可想而知。

    “為了提高某個自動上條零部件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我們會反覆修改方案、反覆試驗,在經過上千次的修改和工藝改進、材料改進後,才最終達到設計要求,最忙碌的時候,一個月大概有一半時間工作到淩晨。”

    直徑只有千分之二毫米的遊絲,是機芯裏最“嬌氣”的核心部件。由于國外企業對相關技術資料嚴格保密,為了弄清控制機芯走時精確度的遊絲幾何尺寸及品質的關係,研發團隊必須自力更生,計算分析影響精確度的相關參數,通過幾百次試驗,方能實現穩定精確走時。

在4月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重慶鐘表有限公司與國內品牌廠商就高端機械表機芯達成産能合作。新華網發(重慶鐘表有限公司供圖)

    闊別市場17年之久,“山城”品牌在解放碑商圈舉行的2014中國•重慶香港鐘表展示會上重新亮相,企業獨立設計制作完成的3款“山城”牌手表引發本地消費市場懷舊購買熱潮。在為期10天的展銷中,“山城”牌手表共售出700多只,金額150多萬元。2015年1月,山城手表旗艦店在江北開業。

    鄭榮賢堅信,“山城”牌手表定會再度家喻戶曉,但若缺少真正自主的高端機芯,勢必曇花一現。

    2015年9月9日,重慶鐘表有限公司研發的首款高端機械手表機芯PT5000型問世,厚度僅有4.6毫米,機芯直徑25.6毫米,與一枚一元硬幣大小相近,機芯滿條後可持續走時38個小時,走時精度為±12秒/天,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但若想媲美甚至超越ETA2824,PT5000在品質、工藝、材料、精度等方面都必須進一步提升。

    德國天文臺手表認證,項目包括平均日差、平均日變差、最大日變差、位差、最大日偏差、溫度係數和復原差等7項。同時,要通過5種不同位置,3種不同溫度(8℃、23℃、38℃)及特定濕度下的反覆運轉檢測,達到平均日差-3.8至+5.8秒范圍內的手表,才能通過檢測,印刻“Chronometer”字樣,簽發天文臺手表證書。

    “要堅持!”4月16日,墊江縣政府和重慶鐘表有限公司在北京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鄭榮賢談及研發歷程時説。

    “目前,我國手表消費額每年達1000億元,但國産品牌市場份額只有20%,大部分被國外高端、高附加值的品牌佔據。山城手表的技術突破,將為廣闊的市場輸入新鮮血液。”

    中國鐘表協會理事長張宏光表示,我國既是手表制造大國,也是消費大國,但中高端手表一直是行業短板。山城手表通過6年艱苦攻關,自主創新,制造出高端機芯,並在國産手表品牌中首次獲得德國國家天文臺檢測認證,這標誌著我國制表技術已躋身國際一流行列,打破了國外長期技術壟斷。

    重慶鐘表有限公司生産基地一期于2016年建成。鄧定強告訴新華網,現在“山城”品牌旗下5大高端係列機械表新品,均用上了PT5000及衍生型號PT5001機芯,企業佔地10000平米的研發大樓年內投用,屆時研發團隊將整體回遷重慶。

    據介紹,重慶鐘表有限公司已同國內數個鐘表品牌達成了高端機芯供貨協議,旨在從西南地區起步,逐漸覆蓋全國,並參與到國際競爭;智能手表方面,依托自身的研發能力,全面進入大健康、即時通訊和智能終端等領域。

    事實上,工信部在2015年就對外發布旨在幫助中國鐘表品牌在全球立足的方針。這個目標雄心勃勃:到2020年至少應有5個世界知名品牌。

    重慶鐘表有限公司的計劃是,2020年攜“山城”牌手表參加瑞士巴塞爾鐘表展,在世界舞臺與眾多國際一線品牌展開直接對話。

    “接下來還有很多事要做。”鄭榮賢説。(完)

  • 德國天文臺擁有國際公認機械手表品質和準確度的最高標準,在“山城”牌手表之前,從未有歐盟國家以外的鐘表品牌能通過認證。
  •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山城”牌手表年産量上攻百萬,重慶鐘表工業公司年利稅達到5000萬元,成為重慶最大的利稅企業。一些理論著作中,這被視作彼時國有企業改革試點的成功案例。
  • 重慶重振鐘表産業的思路與當初發展筆電一樣,從技術水準高、垂直整合能力強的企業入手。
  • 由于國外企業對相關技術資料嚴格保密,為了弄清控制機芯走時精確度的遊絲幾何尺寸及品質的關係,研發團隊必須自力更生。
  • 目前,我國手表消費額每年達1000億元,但國産品牌市場份額只有20%,大部分被國外高端、高附加值的品牌佔據。山城手表的技術突破,將為廣闊的市場輸入新鮮血液。
功能表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