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標題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圖片

再加碼!重慶招才引智這三大“新動向”值得關注

" 注重讓人才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加快高端科教資源引進培育本地人才、發揮産學研&&的人才培養作用 "

閱讀全文
作者:韓夢霖

11月10日,2018重慶國際創新創業洽談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新華網 韓夢霖 攝

    新華網重慶11月14日電(韓夢霖)“落地兩江新區後,我們將在這邊成立研發基地和生産中心,希望有更多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加入公司。”近日,深圳市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TO熊友軍在參加2018重慶國際創新創業洽談會(以下簡稱“國創會”)上時這麼説。

    優必選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企業,今年8月的智博會上與重慶市簽訂投資協議落戶兩江新區。11月的“國創會”,也給剛剛落地的優必選提供了全球招聘人才的&&。

    每年一屆的“國創會”,已經成為重慶全球引智的“金字招牌”。今年的“國創會”期間,共舉行了4場創新創業項目對接洽談會、1場緊缺優秀人才招聘會,已正式簽約引進人才268名、落地項目163個,還有一大批項目和人才正在對接洽談中。

    今年,重慶在招才引智上,除了廣布“招賢令”外,更加注重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營造尊重、服務、成就人才的良好環境。

    優必選CTO熊友軍&&,“企業落地時,兩江新區領導、相關負責人的服務很貼心,幫我們落實了在人才方面的很多政策,公司註冊、廠房、辦公室等,都不用操心。我們首期過來辦公的員工都是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人,當地政府提供了非常多的幫助。”

    據了解,為使人才創新創業的融資渠道更加豐富,重慶對全市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進行調整和優化,取消就業創業證等申請資料,降低了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的門檻,推進全市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擴面、放量,開設OTC科技創新板,並研究試點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的“人才貸”。

    高端人才集聚的兩江新區,通過設立“一站式”人才服務窗口,提供人才認定、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全方位服務,為人才解決後顧之憂。

    落戶兩江新區的新視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視家”)創始人兼董事長梁軍介紹,新視家僅用短短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在兩江新區的落戶手續,“互聯網企業非常重視效率,這讓我們感覺被‘寵壞’了!”

    今後,新視家將從北京抽調一批工程師,作為重慶公司的核心團隊,另外在重慶招聘一些工程師,採取“以老帶新”的方法,幫助他們盡快成長起來。“我們特別希望在這邊培養一些大學應屆畢業生,而兩江新區有一整套的配套機制,能夠幫助我們去&&學校建立這些關係。” 梁軍説。 

王國法院士(右二)為中煤科工集團重慶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揭牌。新華網 韓夢霖 攝

    除了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今年重慶也加大了本地人才培育的力度,其中一項重點舉措就是加快高端科教資源的引進。在“國創會”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揭牌成立,預計2019年開始招生,未來三年引進600名以上國內外優秀人才,培養以研究生為主的在校學生3000人以上。

    據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袁家虎透露,重慶學院將組建人工智能學院、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學院、資源環境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等二級學院,各個二級學院的院長將全部聘請院士擔任。

    2017年11月,“重慶市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合作專項行動”啟動,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與重慶市簽訂全面創新戰略合作協議, 同濟大學重慶研究院落戶兩江新區。12月,重慶又與比利時魯汶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攜手在渝建設智能化高端研發&&。

    今年以來,重慶進一步加快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的節奏。除了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多所國內名校紛紛與重慶市簽約,在渝設立分支機構或研究基地。

    如華中科技大學將與重慶共建建築産業現代化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北京理工大學將在兩江新區共建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推動創新研究人才培養。

    此外,重慶還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共建重慶研究院,開展高端研發&&、高新産業孵化基地和教育培訓中心建設。

位於渝北區的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資料圖片。 新華網 韓夢霖 攝

    在今年的“國創會”上,兩江新區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法、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簽約。兩位院士將帶領科研團隊,正式入駐兩江新區院士工作站。其中現任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的王國法院士,是煤炭領域智慧礦山智能開採技術與裝備的科技領軍者,他將帶領團隊把長期在智慧礦山、智能裝備方面的研發內容和重慶緊密結合,圍繞智慧城市與智慧礦山共性技術開展研發工作。

    “希望我帶來的研發團隊不斷在重慶發展壯大,吸納更多優秀人才進來。”王國法&&。

    “引進人才不一定要為我所有,而是要為我所用。引進人才需要有&&、研究機構、合作團隊來支撐。”另一位來參加“國創會”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這樣認為。

    院士專家工作站是我國院士、專家及其團隊與企業等建站單位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而建立的長期穩定的産學研協作&&。自2010年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以來,截至2017年底,重慶共有62家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柔性引進”院士148名、專家418名,互派鍛煉人員1740名,培養高層次人才552名,為高層次人才聚集、智庫打造等提供了&&。

    今年,重慶工商大學等24家單位將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接下來重慶還將分類推進市和區縣級院士專家工作站,讓其在人才強市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完)

菜單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