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標題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圖片

重慶:“汽車城”闊步高品質發展之路

" 這座在新中國汽車工業版圖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西部城市,正將轉型升級的決心,外化成前所未有的行動力度。 "

閱讀全文
作者:邵以南

    新華網重慶9月19日電(邵以南)前不久,2019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智博會)在重慶舉行。

    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智能網聯、5G遠端自動駕駛……汽車産業密集傳遞的新動向,成了智博會上的“熱詞”。

    會場外,國內汽車行業深度調整的大環境還在持續。

    爬坡過坎——汽車“重鎮”重慶沉心靜氣,目標明確,路徑清晰。

    這座在新中國汽車工業版圖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西部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造新動能、培育新增量,邁出高品質發展的鏗鏘步伐,努力實現汽車産業新的突破。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1997年成為西部唯一直轄市後,重慶汽車工業駛上了發展快車道,成長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産業。新華網發

    時間是長河,也是坐標。

    1958年5月,長安機器制造廠(現長安汽車)經過大半年探索,按照美國威利斯汽車公司生産的M38A1車型進行倣制,試制出第一輛樣車,命名為“長江牌46型”吉普車。

    巴渝大地,誕生了新中國第一輛自制吉普車。

    上世紀60年代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進一步驅動了重慶汽車工業加速。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1997年成為西部唯一直轄市後,在長安汽車“軍轉民”“微轉轎”兩次創業帶動下,重慶汽車工業駛上了發展快車道,成長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産業。

    重慶通過技術引進與合資經營,徹底擺脫“缺輕、少微、無轎車”局面,“重慶造”汽車在全國市場的話語權不斷壯大、品質持續提升。隨之而來的是,一批民營摩托車企業紛紛與國有車企合作,借船“下海”進軍汽車制造領域。

    兩江激蕩,見證著本土自主品牌乘用車從無到有、由小到大、搏擊海外的堅韌探索;蘊藏著積極招商引資,推動“整機+零部件”産業鏈垂直整合,資源集中發展的模式“密碼”。

    2014年,重慶汽車産量突破260萬輛,“晉級”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産基地;到2016年,重慶全年汽車産量達315.62萬輛,産值近5400億元,成為全國唯一汽車年産量超過300萬輛的城市。

    沃野千裏,百花齊放——高速增長中,重慶有著不同于國內其他汽車重鎮的鮮明特質。

    截至2018年,重慶市共擁有汽車生産企業41家,其中整車生産企業21家,專用車生産企業20家。全市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近千家,構建起集發動機、變速器、制動係統、轉向係統、車橋、內飾係統、空調等各大總成完整的供應體係,汽車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超過70%。形成了以長安汽車為龍頭,長安福特、上汽依維柯紅岩、上汽通用五菱、東風小康、北京現代、華晨鑫源、力帆、慶鈴、濰柴嘉川、恒通等10多家整車企業為骨幹,1000余家配套企業為支撐的“1+10+1000”汽車産業集群。

位于重慶兩江新區魚復工業開發區的北京現代工廠。新華網發

    去年以來,重慶汽車産銷雙雙進入滯緩通道。

    這背後,既有宏觀經濟和産業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也與當地汽車産業産品附加值不高、新車型投放緩慢、整體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足密切相關。

    基礎雄厚的重慶汽車産業,到了必須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徹底扭轉“大而不強”的局面迫在眉睫。

    原本垂直的産業鏈開始橫向延伸,汽車産業正迎來一個全球性、革命性的“跨界發展”新常態。所幸,在行業普遍瞄準汽車新“四化”(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用化)的今天,並沒有哪座城市明顯“領跑”。

    要轉身,首先靠決心。

    2018年12月,重慶市出臺《關于加快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和《重慶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發展若幹政策措施》《重慶市支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1+2”專項政策,明確要大力提升汽車産業産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用化、輕量化水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力度,打造現代供應鏈體係,壯大共用汽車等應用服務市場,實現産業發展動能轉換。

    2019年5月24日,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金康SERES智能工廠,一輛SERES SF5轎跑車總裝完成,緩緩駛出檢測線。

    作為SERES首款新電動轎跑SUV,SF5不僅外觀“驚艷”,且百公里加速小于3.5秒,純電續航裏程超過500公里,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金康SERES新能源汽車,映射出母公司重慶小康控股從産品方向、研發設計、智能制造、商業模式等方面作出的全新嘗試。在轉向新能源過程中,所有傳統車企都面臨搭建平臺、獲取核心技術和新産品行銷等問題。對此,金康SERES整合全球資源研發,搭建智能化車間,在銷售上實施“先體驗、後定制、再交付”全新模式,創造性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目前,重慶已形成“9+3+5+30”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體係,聚集了中國汽研、重慶車檢院等新能源汽車測試、檢測機構,及長安出行、力帆盼達用車等新能源網約車和分時租賃品牌商。

8月28日,一輛5G自動駕駛汽車挑戰賽的參賽汽車,搭載著試乘體驗的重慶市民在真實城市道路上行駛。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去年智博會期間,長安汽車發布“北鬥天樞計劃”,聚焦汽車智能化發展方向,試圖實現由傳統車企向科技型、服務型公司轉變。

    手機APP藍芽鑰匙、車載微信、L2級自動駕駛、代客泊車、AI語音交互……2019年8月17日,長安汽車CS75 PLUS車型啟動預售,短短19天訂單突破111729輛。

    為何甫一問世即成“爆款”,受市場如此追捧?某汽車專業媒體給出的解讀之一是“過剩的智能功能”。

    過去1年多來,長安汽車借助“北鬥天樞計劃”,在智能産品方面攜手騰訊、華為、博世、百度等企業,積極拓展智能網聯生態、攻克自動駕駛技術,還斥資43億元,投用了智能技術全球研發中心。截至目前,長安汽車已掌握200余項智能化核心技術,並實現了IACC、APA5.0等15項行業領先技術的首發量産。

    “明年起,我們將不再生産非聯網新車,搭載三級、四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也有望在2020年和2025年量産。”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説。

    事實上,新能源與智能網聯已經成為重慶汽車産業轉換動力、實現高品質發展的主要突破口——今年1-4月,當地生産新能源汽車15146輛,同比增長32.6%;生産智能網聯汽車50600輛,同比增長10%。

    在重慶,汽車與智能化的軟硬“混雙”故事才剛剛開始。作為國內率先開展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工作的城市,重慶參與測試企業和車型數量均處全國領先地位。今年7月,我國首個5G自動駕駛示范運營基地和5G自動駕駛公共服務平臺在重慶建成投用,不僅可為車企提供自動駕駛車輛開發的前期驗證,同時也能為汽車廠商、行業機構、科研院校等提供自動駕駛體驗空間和運營服務基地。

2019智博會現場,川崎重工展示的汽車自動化生産裝置吸引眾多市民圍觀。新華網 李相博 攝

    在2019智博會日本川崎重工的展臺,大大小小的工業機器人精準地用自己的“巧手”,把一個個零部件迅速裝配到汽車上。

    “這是我們公司即將在重慶投産的六軸機器人,這些機器人主要用于汽車産業。”川崎(重慶)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銷售部副課長周娜説,未來,中國重慶將成為應用解決方案的全球總部,集本地化研發、生産及推廣應用全鏈條為一體。

    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等智能化“頭部企業”紛紛入渝,布局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制造雲平臺等“新基礎設施”。

    市場積極參與制造、管理環節智能化改造,絕不是最近1年來,重慶汽車産業吸引力的唯一寫照——

    2018年9月30日,蘇州安靠電源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在兩江新區建動力電池基地;

    2018年11月16日,國內知名汽車整合商常州市瑞悅車業有限公司,正式簽約落戶重慶永川區,投資10億元建設西部基地;

    2019年2月22日,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産基地暨“雲巴”項目在重慶璧山區開工;

    2019年4月,國內首個氫能源共用汽車項目落地重慶南岸區,格羅夫氫能汽車公司新款氫能SUV汽車正式下線;

    同月,中國兵裝集團首家國企混改試點企業——建設利爵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與華晨下屬華瑞汽車有限公司在渝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重慶華瑞汽車生産基地;

    2019年5月17,在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興德燃動力係統有限公司簽約落戶兩江新區,投資建立氫燃料電池係統與核心部件生産基地;

    2019年8月30日,長城汽車南方智慧工廠在重慶永川區竣工投産,其乘用皮卡“長城炮”量産下線;

    同一天,重慶市政府與北汽集團簽訂推進北汽銀翔戰略重組協議,後者表示把重慶作為戰略布局重點,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

    ……

    一個個備受關注的項目落地,本身就是重慶汽車産業熱度有增無減的第一手證明。旺盛生命力背後,是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亦折射出這座西部老工業基地,對于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韌性與執著。

    根據重慶市《關于加快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到2022年,重慶汽車産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年産汽車32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超過40萬輛,智能網聯汽車超過120萬輛,實現産值超過6500億元。

    重慶汽車産業的高品質發展之路,必走!必成!(完)

功能表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