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泰康资产CEO段国圣:顺应市场变化 夯实保险资管投资能力建设

赵白执南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编者按】

  2023年,中国保险资管行业迎来20岁生日。20年来,保险资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资产规模已突破24万亿元。面临新形势、站上新起点,步入青春韶华的保险资管行业将如何进一步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服务保险主业?本报今起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合作推出“保险资管20年蝶变 新起点再出发”专栏,以保险资管行业资深人士的视角,观察行业发展变革的大趋势。

  20年来,保险机构的长期资金管理能力和稳健投资风格逐渐受到市场认可,资金来源涵盖系统内保险资金、养老金、银行资金、第三方保险资金等,在养老金投资管理市场等领域占重要地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险资管机构如何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夯实核心投资能力建设?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CEO段国圣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获取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是保险资管机构投资能力建设的核心目标。

  “保险资管机构要通过优化总量投研框架、打造中观研究体系、以创新为抓手化解资产荒困局、依托数字化助力投研体系升级等措施,积极推动投资研究体系升级。”段国圣说。

  投资环境生变

  在段国圣看来,时下的市场环境早已悄然生变,经济增长模式和融资结构面临深刻转型,资本市场中长期变化也带来了投资范式的转变。

  “目前,主导产业转向科技、消费、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同时也亟须发展符合新兴产业特征的股权融资和各种创新形式的直接融资。”段国圣说,宏观政策调控思路也从总量调控逐步转向总量与结构调控并重,从稳增长转向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从逆周期调节转向逆周期与跨周期调控并重。

  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段国圣分析,从固收市场看,债券市场利率运行中枢趋势回落。以地产、基建投资为代表的融资需求端和以宏观总量政策为基础的资金供给端均呈现周期波动放缓的特征,导致利率波动区间持续收窄。债券和非标融资进入常态化违约阶段。在金融严监管和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下,传统债权融资产品供给稀缺,但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快速扩容、蓬勃发展。

  从权益市场看,资本市场周期性特征明显减弱,结构性特征长期演绎。新兴成长行业充满投资机会,但投资难度明显加大。“新兴成长行业高估值隐含了较高的成长预期和假设,这些假设一旦被证伪,则面临估值和业绩的‘戴维斯双杀’。成长型行业的先发优势并不稳固,早期行业龙头可能因技术路径演化被后来者颠覆。”他说。

  因此,段国圣认为,在权益市场做投资,除标的挖掘能力外,对产业和赛道的选择日益重要,总量仓位作为投资“胜负手”的时间越来越少。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强中观研究体系建设,建立对核心产业发展前景的深刻认知,实现对不同行业配置价值的横向比较。在固收投资方面,长期配置型机构必须以创新为抓手,在资产证券化业务、面向新经济的运营类资产投资、策略化投资模式创新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布局,注重把握利率周期波动过程中的配置机会,稳妥应对相对低利率环境与资产荒挑战。

  在段国圣看来,保险资金的特色和优势比较明显。保险资金既要发挥长期资金的独特优势,以价值投资为本、立足长远,也要关注短期收益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捕捉市场波动机会、规避重大市场风险。发展第三方业务、积极参与资管行业竞争,对于保险资管机构提升投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完善投研体系

  在权益市场投资方面,段国圣认为,新形势下,总量研究依旧发挥“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但研究框架需跟随市场环境优化。比如,应当对政策面建立更加系统性的跟踪研究框架,加强对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和地缘政治环境的跟踪。

  当然,扎实、深入的个股研究仍是权益投研体系的基础,而打造中观研究体系是新形势下投研能力建设的“重头戏”。“传统中观研究以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在对行业之间投资价值的横向比较、产业链结构性机会的捕捉等方面比较薄弱。”段国圣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举例称,该产业核心环节上游包括锂、钴、镍等能源金属的冶炼,中游包括电池正极、负极材料和动力电池的生产,下游包括新能源整车及相关的货运、物流等服务环节。如果周期研究员、电力设备研究员、汽车交运研究员分别对产业链进行局部跟踪研究,难免盲人摸象,无法全面把握产业整体发展趋势,也难以把握产业链内部由于供需错配带来的结构性主题投资机会。

  因此,段国圣认为,中观研究体系建设重在“打通”,包括从微观个体研究到中观行业研究的打通,也包括在传统行业研究基础上,对纵向产业链研究和横向行业比较研究的打通。要建立行业研究的规范性框架,形成以产业链为单位的跨行业研究机制,构建行业比较研究体系和行业配置决策框架,通过不同维度的信息汇总和交叉验证,才能较为综合地把握创新型行业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捕捉经济转型阶段的结构性机会。

  “作为长期资金管理者,保险资管机构的中观研究体系建设应更加强调以中长期行业前景判断为核心。”段国圣说,这仅靠数据分析与跟踪是不够的,需形成一整套产业研究机制。要充分利用产业资本、行业领袖的认知优势,通过与外部专家、企业高管进行深度交流和研讨,形成领先市场的产业认知。

  以创新为抓手

  固收市场也出现了明显变化。传统固收投资面临配置收益率下行、择时空间收窄、合意资产供给不足等多重挑战。

  “必须以创新为抓手,提升优质资产获取能力。”谈到固收市场的投资能力建设,段国圣表示。

  机会还能在什么地方发掘?段国圣判断,一是在巨大规模的存量资产中,ABS、REITs等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对经济结构转型和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二来在新经济新产业,特别是具备规模扩张潜力的重资产领域,如新能源基础设施、物流地产等。

  “根据北京大学和欧洲公共房地产协会估算,目前我国基础设施资产存量规模超过100万亿元,商业不动产资产存量规模约35万亿元。存量资产证券化前景广阔。”段国圣认为,应高度重视相关创新品种的投资能力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发挥自身另类投资能力优势,全链条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通过一二级市场的协同联动提升优质资产获取能力。

  在段国圣看来,尽管利率环境充满挑战,但我国是大型经济体,利率走势可能存在较大波动。保险资管机构要持续深化传统固收品种投资能力建设,注重把握利率周期波动过程中的配置机会。作为以固收投资为主的保险资管机构,要积极探索策略化投资管理模式的创新。对利率、信用、转债等传统债券品种,积极探索从品种投资、品种配置向策略投资、策略配置的管理模式转型,开发具备规模适应性、符合长期资金风险收益特征要求的“固收”与“固收+”策略,多元化投资组合收益来源。

  此外,段国圣补充说,市场投资范式的转变意味着投资决策和管理模式也必须相应调整,保险资管机构应进一步加强资金账户层面的决策统筹和结构性投资机会的把握。

  “一方面,要考虑资本市场特征的变化,在品种投资维度优化投资管理模式,形成分级决策机制;另一方面,伴随第三方业务发展,保险资管机构要结合所管理资金的不同属性与要求,考虑投资目标、投资约束、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管理模式等,建立差异化的资产配置管理体系,在资金账户层面加强决策统筹。”段国圣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