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规范经营护航

邓雄鹰 证券时报

  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俗称“惠民保”)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正在放缓。

  近日发布的《2023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下称“《知识图谱》”)显示,惠民保市场基本盘稳步扩大,存量产品迭代逐步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模式。惠民保市场增速逐渐放缓,2021年、2022年分别新增83款、72款惠民保产品,而2023年1月1日至11月15日新增惠民保产品仅27款。

  在产品运营的持续性方面,超七成惠民保产品健康运营。截至今年11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出的284款惠民保产品中(不包含迭代产品),有211款产品正常运营,占比约为74.30%;73款产品停止了运营,运营周期主要集中在1~2年。

  惠民保,即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是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服务创新,最早于2015年在深圳推出,近年来成为了席卷全国的现象级保险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惠民保总参保人次已达2.98亿,仅2022年全年,惠民保生效的销量就达到约1.15亿件。

  由于惠民保兼具商业属性和公共属性,因此对于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业界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惠民保新增产品增速放缓,意味着惠民保爆发式增长阶段开始接近尾声。随着市场进入平稳推进期,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也日渐显现。

  有专家认为,总体来看,各地参保人数还在增加,覆盖范围正向四、五线城市延伸,现在谈惠民保的逆向选择可能还为时尚早。但从理论上来说,惠民保还是存在逆向选择的潜在风险。实际上,个别地区开始出现了一些迹象,例如在某地惠民保项目中,有个别公司由于长期无法盈利退出了项目;一些城市的惠民保参保率出现了下降,这需要共保体付出更多的成本来获取新客,以弥补脱退人群。

  另外,各地惠民保的发展差异也相当大。惠民保作为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基本按照“一城一策”的模式在推进。由于各地惠民保的定位和发展模式不同,参保情况也表现出较大差异。中再寿险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惠民保参保率的中位数在5%~10%区间,参保率超过30%的产品共有10个,但也有部分地区参保率低于4%。

  可以预判的是,随着惠民保进入平稳推进期,各地惠民保差异化发展的态势会日益突出。政府部门如何营造推动惠民保等健康险进一步发展的良好环境,保险公司如何设计更能满足民众保障需求的产品,并因地制宜提升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这对于城市管理者和惠民保承保公司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有专家提出,惠民保若要避免“死亡螺旋”,需要来自两个端点的改革同时发力和赋能: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上往社保端点靠近;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往商保方面靠近。

  目前,惠民保在产品端主要通过不断迭代升级来完善方案,包括增加版本选择、调整赔付比例、增减产品责任类别、增加药品及适应症、调整增值服务项目等。《知识图谱》认为,迭代方案对于惠民保破解“死亡螺旋”危机具有积极意义,但产品升级过程中也要警惕“假惠民”升级,切实保障保险消费者的权益。

  总体而言,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专业和规范的经营来护航。在筹资端,惠民保需要尽可能提高参保率和续保率;在支付端,惠民保需要解决基金应该支付什么、支付多少、怎么支付等三个问题;在运营端,需要划清政府和商业主体之间的权责边界,给予商业主体充分参与的积极性;政策层面,为了进一步推动惠民保平稳有序开展,也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规范经营行为,指导惠民保业务健康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