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破解债务束缚 推动经济较快增长

中华保险集团研究所所长 郝联峰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其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债务问题,如能解开债务等方面的束缚,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我国经济可望恢复较快增长。

  货币超发未必导致高通胀

  当前,市场上对货币发行的溢出效应讨论较多,结合近两年欧美发达经济体出现的高通胀现象看,笔者认为,通胀不是简单由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的。

  货币按发行时是否直接对应了社会债务增加而分为权益货币和债务货币两种,权益货币发行没有增加社会债务,而是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债务货币发行相应增加了社会债务。权益货币超发直接导致通胀,债务货币发行短期(35个月以内)对物价有向上刺激,长期(35个月以后)导致通缩。宏观负债率越高,发行债务货币对物价的向上刺激作用越弱。

  发行权益货币直接导致通胀,使名义GDP增长率高于M2增长率,结果是M2/GDP趋降,宏观杠杆率下降。发行债务货币短期刺激物价上涨,长期导致通缩,使名义GDP增长率低于M2增长率,结果是M2/GDP趋升,宏观杠杆率上升。

  中央政府债务和权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货币发行对应中央政府债务增加,虽为债务货币,但可以转化为权益货币。中央政府债务是软约束(因有铸币权),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等其他经济主体的债务都是硬约束。

  通胀不猛于虎,恶性通胀、滞胀和通缩才猛于虎。宏观经济状态从好到差依次是温和通胀(通胀率在潜在经济增长率的0.5-1.0倍之间)、偏热(通胀率在潜在经济增长率的1.0-2.0倍之间)、偏冷(通胀率在潜在经济增长率的0-0.5倍之间)、通缩(通胀率在潜在经济增长率0倍以下)、恶性通胀(通胀率在潜在经济增长率的2倍以上)。通胀率在潜在经济增长率的0.5倍以下为扩张性宏观政策区间,0.5-1.0倍之间为中性宏观政策区间,1.0-2.0倍之间为适当紧缩宏观政策区间,2.0倍以上为紧缩宏观政策区间。

  笔者认为,利率的根本决定力量不是货币供求,而是经济体系决定的通胀水平。从长期看,正常通胀水平与潜在GDP增长率挂钩,长期年均通胀率约为名义GDP增长率的1/3,实际GDP增长率的1/2。想维持低通胀高增长的必然结果是损害了经济增长。

  发行权益货币 控制债务货币

  当前,中国宏观负债率备受市场关注,特别是部分地方债务风险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问题在于债务货币过多。解决之道是发行权益货币,控制债务货币,降低融资成本和债务利息负担。

  发行权益货币首选是央行直接向每位居民个人数字货币账户发放等额数字货币,直到通胀率达到潜在经济增长率以上停止发放。

  发行权益货币的另一个可选方案是中央政府牵头处置不良债权,由中央财政间接向央行发行长期低息债券(如50年期准零息债券),通过专业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收购不良债权,降低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和资产负债率,缩减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中央财政直接向居民发放补贴和中央政府牵头处置不良债权的实质都是发放权益货币。在宏观政策操作上可以二者配合使用。

  发行权益货币会导致通胀,但政府控制通胀比控制通缩要相对容易,将通胀控制在温和通胀的范围内,这是最好的宏观经济状况。央行直接向每个居民个人数字货币账户发放等额数字货币,实施成本低,缩小贫富差距和基尼系数,是公平、效率和实施成本兼顾的宏观政策。

  中国发行权益货币与美国通过政府向居民个人发补贴的方式发行权益货币有三大不同:第一,中国发行权益货币根本上是为了老百姓,为了民生,而美国政府向居民个人发放补贴,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资本家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发补贴是为了资本家的利益;第二,中国央行向居民个人数字货币账户发放等额数字货币,发钱主体是央行,不增加中央政府债务,美国政府向居民个人发放补贴,直接增加政府债务;第三,中央政府牵头处置不良债权,需要协调的部门多,不同债权复杂程度不同,中国中央政府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而美国政府则很难复制中国经验。

  在控制债务货币方面,应厘清地方债存量、债权人、利率和债务成本、债务人付息能力、债务对应的投资项目(如果有对应的话),以便分门别类进行处置。

  一个地方政府只允许保留一家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总负债不得超过该地方GDP的30%,且不得超过该地方政府上年度财政收入的200%。这样,全部地方政府总负债即可控制在全国GDP的60%以内。可以通过中央政府牵头处置地方政府债务、控制平台公司债务增速、平台公司资产剥离、平台公司与地方政府脱钩市场化运营等多途径,帮助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负债逐步达到上述比例要求。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