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六成私募10月实现正收益 私募称价值投资仍是主流

李先飞整理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编者按】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10月份股票私募平均收益为1.27%,六成产品实现正收益,但均落后于沪深300指数涨幅。此外,10月份,私募集中调研了先进制造板块个股。私募机构对于个股的关注度呈现集中化趋势,轻工制造、电子分别以20.78%、16.88%的关注度成为百亿级私募调研的焦点行业。

    私募人士认为,市场上个股表现极为分化,资金间的博弈达到阶段性高潮,后市可逢低关注估值和成长性匹配较好的二线蓝筹和中小成长标的。

    2018年私募策略该如何布局?私募人士认为,股票型产品仍可能是2018年性价比最高的种类。在选择上,还将回到基本面分析为主。如果要给这种产品画像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其产品收益更多来自企业价值的提升,而不仅仅是讲故事的概念;更多来自持有企业的收益,而不是来自于交易产生的收益;更多来自于适当集中持有带来的收益,而不是靠几只个股带来的增长。


    私募称价值投资仍是主流

  本报记者 吴瞬

  上周A股市场风云变幻,上证综指失守3400点,回落至3382.91点,周跌幅1.45%。11月17日,贵州茅台带动整个白酒板块下行,虽然上证50大涨了2.06%,但仍难以阻止中小创板块大幅下挫。

  私募人士认为,市场上个股表现极为分化,资金间的博弈达到阶段性高潮,后市可逢低关注估值和成长性匹配较好的二线蓝筹和中小成长标的。

  “大小票”表现分化

  11月17日作为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风格继续分化,当日午后这种一九行情演绎到极致,银行和保险成为护盘主力,带领权重类指数强者恒强,上证50创出反弹新高,大涨2.06%,沪深300指数上涨0.39%居于次席。与此同时,两市个股却全线飘绿,午后随着题材、周期、白马股集体杀跌,深市跌幅不断扩大。

  截至周五收盘,中小板指跌幅达1.97%,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跌幅均逾2%,而创业板综指的跌幅更是达到3.51%。两市累计只有约320只个股上涨,除去次新股和复牌个股以外,涨幅在5%以上的个股仅13只,但跌幅在5%以上的却高达1161只,跌停家数也达到120只,跌停潮再度出现。

  板块方面,仅银行、保险和民航机场板块收红,其余行业及概念板块皆墨。受利好消息刺激,可燃冰概念大幅高开,但随后便震荡走弱,午后大幅下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白马龙头贵州茅台放量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近6%,引发酿酒、家电、医药板块均展开大幅调整,午后与周期、题材股一道加速下行,均是盘中杀跌主力。量能方面,两市合计成交高达6454亿元,呈放量下跌态势。

  广东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表示:“上证50加速上涨,创业板则加速下跌,冰火两重天。除了上证50里面的票相对好看,比如局部银行和保险股的上涨抑制了上证指数的杀跌力度,最终下跌幅度不到1个点,但创业板反杀超2个点,两市跌停个股超100家,很久没有见过的情景,很显然,冰火两重天,博弈到了阶段性高潮。”

  价值投资仍是主流

  私募人士称,内外因素影响导致本周A股市场整体走势偏弱,资金集体抱团取暖也显示风险偏好回落。指数短期震荡但无需过度悲观,中期估值中枢缓慢抬升趋势不变。配置上,目前大消费行业白马龙头股的趋势性行情虽然仍未结束,但已有多个迹象表明行情正进入后期,相关标的波动率加大,需注意风险,可以逢低关注估值和成长性匹配较好的二线蓝筹和中小成长标的。

  吴国平认为,市场资金有可能会借助消息面,加速白马蓝筹阶段性震荡的可能性,因为利好出尽是利空;另外,那些有成长性的中小盘则反过来,有可能慢慢出现加速行情。白马蓝筹要强势动荡分化演绎,中小盘则在成长股带领下进一步向上突破引发未来新的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价值投资是当前及未来的主流方向,无业绩支撑的炒作只能是昙花一现;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当前的退市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引导长线资金入市,提高机构投资者比例等等。当类似看法得到一致性认可后,不断有资金选择“割小票买大票”操作,继而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当前结构性分化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上证50上行以及小市值品种下跌的速率短期均出现加速迹象,这种严重割裂的状态难以持续,后市会有短暂的切换动作。

  对于后市,景林资产认为,经过今年的上涨估值修复已经完成,未来的机会在于挖掘估值合理的优秀公司,获取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在宏观经济企稳的环境下优质上市公司盈利持续改善可期,大消费、大金融和科技领域仍然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源乐晟资产认为,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正走在3-5年的慢牛格局中,每次回调都是买入优质资产的好时机,但由于行业格局发生变化,反映到股票市场上则是股票涨幅的差异化非常严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