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证锐评】新能源汽车是陷阱还是馅饼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闹剧也从未停止。从2016年和2017年部分企业骗补和骗资质,到近期珠海银隆以及FF公司的股东纠纷,舆论热点一次又一次冲击了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信心。对于投资人而言,新能源汽车行业究竟是“陷阱”还是“馅饼”?

  数据显示,2018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就已经超过86万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几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在推广应用的初期,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与政府的强力支持密不可分。但是补贴政策的设计和执行难免存在缺陷,只能靠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动态完善。另一方面,在补贴和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下,大量社会资本的集中涌入,很难避免泡沫,以及不同的汽车生产厂商良莠不齐,动机各异,估值混乱。据了解,在工信部登记在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已达500多家,无论如何发展,所需要的电动汽车企业肯定会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因此,在市场发展初期,投资者对于哪种技术路线更为合适并不充分了解,各种技术都会进行押注,最终只能通过市场的、竞争来筛选出最为合适的技术路线和企业。

  关于新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留下的网络基础设施,谷歌、亚马逊和苹果等很难成为伟大公司。同样的,如果没有大量资本涌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大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乱象只是市场发展初期的副产物,是与市场整体快速发展并存的。种种问题都应该会随着市场走向成熟而得到解决。当然,对于投资者而言,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机遇与风险的行业。成功的公司会发展壮大,给幸运的投资者带来巨额回报;但背后会有更多的公司被市场淘汰而血本无归。这是现代技术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因此政府的政策是需要改变目前的补贴设计和补贴方式,使其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减少产能浪费。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以纯电动汽车的电池为例,电池成本一般占到汽车售价的30%-50%。而随着市场容量扩大带来的技术和规模效应,电池成本近几年以25%的速度下降。即使没有补贴,电动汽车的综合成本已经要低于传统燃油车,未来随着成本继续下降,竞争优势会越来越明显。面对电动汽车的暴力增长,真正需要担忧的,是传统燃油汽车厂商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大变局中,如何找到自已的位置。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