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地處豫、鄂、陜邊界,素有"三省雄關"、"豫西南門戶"之稱,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1988年撤縣建市,1989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改革開放特別試點市,被建設部確定為中部地區"雙陽工程"試點區,1996年被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2001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的中等城市試點縣(市)之一。2004年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五個擴權縣(市)之一和對外開放重點縣(市)。改革開放以來,鄧州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在此,我們很榮幸地通過新華網河南頻道,向多年來關心、支持鄧州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鄧州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始建於夏朝,夏帝仲康封子於鄧,始建鄧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為鄧州,民國三年(公元1913年)改為鄧縣。古老的鄧州為後人留下眾多的名勝古跡。市內現有宋代福勝寺塔、花洲書院等70余處古文化遺址。其中,新石器時代八里崗遺址距今已有6800年歷史,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內現有著名景點8處,景色宜人,鄰近馳名中外的道教聖地武當山和國家級自然生態區神農架及亞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水庫,旅游前景廣闊……
鄧州經濟發展突飛猛進。農業基礎雄厚,持續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頗具規模;工業門類齊全,形成了醫藥化工、輕工、建材、造紙、農副産品加工和棉紡服裝六大體系,各類企業500多家,産品遠銷國內外。
“東風來時滿眼春,古郡鄧州又新姿。”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鄧州市積極組織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投資環境不斷優化,非公有制經濟迅速擴張,已成為鄧州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我們竭誠歡迎海內外一切仁人志士到鄧州觀光考察,投資置業,攜手共謀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