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喪葬
 

    20世紀90年代,喪葬習俗變化不大。漢族人死後,亡者兒女需穿重孝,要戴孝帽、穿孝衣、張孝鞋。鄉鄰親朋聞喪,要陸續前往弔唁,弔唁或帶紙、炮,或送禮金,也有送挽幛的。亡者安葬後,一七至四七逢七這天,多是孫男弟女到墳上燒紙擺拱,五七這天最為隆重,喪主家要盛宴款待燒紙客,以慶賀死者得安。一周年親五七之後第一個大祭,屆日,親朋故舊仍要到墳上燒紙上供祭奠亡魂,至三周年祭奠仍較重視。回民死後,脫去身上衣服,放在停屍床上或木板上,用棉絮蘸水擦洗周身,男者男擦,女者女擦,洗凈揩幹,蓋上克凡布。包畢放在公用的木匣體放上偏&,放好擋上洞穴門。孝子先封三锨土,阿訇開始念《古蘭經》,直至封好為止。回族喪葬崇尚節儉,不用棺材,子女不穿孝服,不招待送殯客人。2000年,實行殯葬改革,規定在全市範圍內,除規定的10個少數民族外,所有國家幹部、職工、城鄉居民、農民亡故後,都必須實行火化,嚴禁偷埋土葬。
2003年3月20日,市政府頒佈了《鄧州市殯葬管理若干規定》,規定在全市範圍內,除規定的10個少數民族外,所有國家幹部、職工、城鄉居民、農民亡故後,都必須實行火化,嚴禁偷埋土葬。村(居)民亡故遺體火化後,骨灰葬入本村(居)委會公益性骨灰公墓,城區幹部、職工亡故遺體火化後,骨灰存在市殯儀館骨灰堂,或市經營性骨灰公墓,破舊立新,喪葬禮儀從簡,封建迷信做法多已廢除。幹部職工家庭,逢喪事多戴黑紗,佩白花,開追悼會,送花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