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長城保護員的接力守望-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2023-01-31 08:30:55
> 正文

兩代長城保護員的接力守望

2025-07-03 09:04:13來源:新華網

分享至手機

  新華社石家莊7月2日電 題:兩代長城保護員的接力守望

  新華社記者黃昱璋、白林、張瑋華

  18年前的夏季,英國學者威廉·林賽開啟了一場為期五周的長城沿線自駕行。在這次旅程中,中國農民張鶴珊講述的長城故事深深吸引了他。

  林賽回憶,在張鶴珊家中借宿時,他了解到張鶴珊長期收集着長城民間故事,並被這些故事深深打動。在他的幫助下,一本名為《長城民間傳説》的中英雙語版圖書於2009年出版發行。這本書收錄了張鶴珊整理的25個民間故事,旨在讓國內外讀者更好了解古老長城的文化魅力。

  現年70歲的張鶴珊是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駐操營鎮城子峪村村民。幾十年來,他不僅致力於講述長城民間故事,也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書寫着自己與長城的故事。

  2025年6月26日,張鶴珊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巡查長城情況。新華社發(曹建雄 攝)

  長城是著名的中國古代防禦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遺産。作為長城守軍後裔,張鶴珊從小就對長城懷有深厚的感情。“小時候經常和朋友們去長城敵樓裏玩,我最美好的童年時光就是在那裏度過的。”張鶴珊説。

  隨着年齡的增長,張鶴珊逐漸認識到長城的文化價值。1978年,他開始自發守護家鄉附近的長城,勸阻村民破壞長城的行為。“當時很多鄉親不理解我,覺得我是在多管閒事。”他回憶道。

  令他欣慰的是,隨着中國對長城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強,人們的觀念逐漸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支持並配合他的行為。2003年,秦皇島市在全國首創“長城保護員”制度,張鶴珊成為首批受聘的18名長城保護員之一。

  目前,張鶴珊負責巡護一段長達6千米的長城。從檢查磚石的穩固情況,到清理游客遺留的垃圾,他以始終不變的熱心和耐心,履行着長城保護員的職責。

  2025年6月26日,張鶴珊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巡查長城情況。新華社發(曹建雄 攝)

  除了傳統的巡護方式以外,張鶴珊還會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宣傳長城,希望進一步增強人們保護長城的意識。

  “有一天可能我走不動了,但長城不會老,長城精神更不會老。”張鶴珊&&,要傳承好長城文化,讓子孫後代永續守護。

  如今,張鶴珊的故事正在激勵更多年輕人加入長城保護的行列,今年38歲的張鵬就是其中一員。作為山海關長城保護志願服務隊的隊長,他從2017年開始借助無人機等先進科技手段保護長城。

  據張鵬介紹,有些長城點段修築在懸崖峭壁之上,難以開展徒步巡查,無人機則可以派上用場,通過無人機收集的數據可以為長城保護工作提供決策依據。此外,他還會利用手機上的戶外徒步旅行軟體記錄巡查軌跡,使整個巡查過程更加安全高效。

  “作為新一代長城保護員,我們的隊伍具有科技化、專業化、知識化的特點,被稱為‘長城保護員2.0版’。”張鵬説。

  2024年5月9日,張鵬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用無人機巡查長城情況。新華社發(於志傑 攝)

  在發揮技術優勢的同時,張鵬也一直在學習長城知識,努力向公眾傳播長城文化。6月15日,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的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正式開館,張鵬成為這座博物館的001號志願者。

  開館當天,張鶴珊受邀見證這一具有紀念意義的時刻。在博物館中,兩位長城保護員見面了。“我們一起聊天,我很高興了解他的工作。”張鶴珊笑道。

  對於張鵬來説,與張鶴珊的相遇讓他更加感受到自己沉甸甸的責任。“我會繼續講好長城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保護長城,希望‘長城保護員3.0版’能夠早日到來。”

[作者: 張瑋華、白林、黃昱璋  責任編輯: 王立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