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京津冀文聯“送福進萬家”活動暨三地文藝工作者創作采風行活動走進雄安新區。圖為京津冀三地的書法名家現場揮毫為雄安建設者送“福”字。河北日報記者 曹錚 攝
1月8日,由河北省文聯、北京市文聯、天津市文聯、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聯合主辦的京津冀文聯“送福進萬家”活動暨三地文藝工作者創作采風行活動走進雄安新區。16位來自京津冀三地的書法名家現場揮毫,用筆墨為雄安新區建設者和群眾送上新春的祝福。
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宣傳網信局局長邊建國&&,雄安新區建設發展過程中始終高度重視文化事業。此次活動的每一幅作品,不僅承載着對新春佳節的美好祈願,更如文化的種子,將溫暖的人文關懷播撒在雄安這片熱土之上。
1月8日,京津冀文聯“送福進萬家”活動暨三地文藝工作者創作采風行活動走進雄安新區。圖為京津冀三地的書法名家現場揮毫為雄安建設者送“福”字。河北日報記者曹錚攝
“我特別喜歡隸書,您能給寫一幅隸書‘福’字嗎?”“給我寫個‘壽’字吧。”1月8日上午,雄安新區啟動區中綠裏項目施工現場旁的中國綠髮城市展廳,聚滿了雄安建設項目施工工人。面對群眾的不同訴求,京津冀三地書法家們一一予以滿足。“春節前能收到書法家寫的福字,太高興了。我要把福氣帶回家。”啟動區中綠裏項目施工人員張福,來自吉林長春。拿到大紅“福”字,他説這是春節前最好的“年貨”。
“未來之城”逐步從規劃藍圖變為現實樣板。京津冀三地書法家走進雄安送福進萬家的同時,也被新區的巨變所鼓舞。“我曾多次來過雄安,每次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新變化。這次京津冀三地書法家共同走進雄安,感受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將進一步激發大家的創作熱情。”中國書協第七屆副主席、河北省書協主席劉金凱説。中國書協副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省書協駐會副主席劉月卯&&,此次活動體現了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過新年貼福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習俗。“現場寫福字、送春聯能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群眾感受書法藝術之美。”看到雄安新區建設者和群眾收到這份節日禮物的笑臉,中國書協副主席、天津市書協主席張建會感到由衷地高興。中國書協理事、北京市書協副主席郭孟祥&&,在辭舊迎新之際,書法家更要充分發揮文藝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作用,把紅紅火火的春聯和福字送到千家萬戶。
當天,京津冀三地藝術家前往雄安新區啟動區居民家中送福、送春聯,深入雄安建設一線開展采風,感受雄安拔節生長的脈動。(記者曹錚、李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