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蔡振華:乒乓文化(上)

   作為運動員,蔡振華在人們心目中的形像是模糊的;而作為教練員,蔡振華的形象又是如此的光彩照人,執掌中國乒乓教鞭11載,硬生生將當時陷入低谷的中國乒乓球男隊再次推向了頂峰。在剛結束的2001年度暨首屆中國電視體育獎和2001年中國乒乓球“雙十佳”評選中,蔡振華相繼獲得“年度最佳教練員”和“十佳教練員”殊榮。星光舞&上的少帥,笑容是那麼燦爛;再回首,艱辛,困苦,歡樂,淚水……在正定訓練基地蔡振華房間裏,記者同他一道回顧中國乒乓球隊走過的一條鋪就酸甜苦辣的坎坷路。

         新華網河北頻道記者江山 見習記者朱峰


2002年4月
17

    特別聲明:新華網河北頻道“焦點網談”欄目的文章均為獨家專訪,任何網站、報刊、電台、電視台未經新華網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電話:0311-5808047  傳呼:126-1176623
E-mail:hb-news@xinhuanet.com 

中國乒乓球球總教練、“少帥”蔡振華。(新華網河北頻道見習記者張軍民攝)

“中國乒乓球這棵大樹,永遠不能倒”

    記者:眾所周知,您當年是在中國乒乓球事業陷入低谷時,從國外回來執教的。請先談談當時的來龍去脈吧。
    蔡振華:(習慣地點起一支煙,眼睛望著窗外,似乎又回到了當年那個難忘的時代)我是從1985年到1989年援外,到意大利當教練,一共3年半時間。那時,我當教練非常年輕,才24歲。為什麼那麼早呢?當時的情形是國際乒聯對比賽規則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球拍的顏色上不讓隨便調換,目的就是要限制中國乒乓球隊的打法。作為運動員,我受的影響尤其大,繼續打下去就不行了,同時我的腰也不太好。我是比較喜歡或者説非常熱愛乒乓球這個事業的,所以領導上就安排我到意大利當了教練。從運動員到教練員,這是

一個很大的轉折,因為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教練,但我適應的還是比較快。一直到1989年世乒賽上,我看到中國男隊在團體賽上第一次輸給了瑞典隊。
    記者:你當時看著中國隊失利,心裏一定很難受吧。
    蔡振華:是的,那是第40屆世乒賽,德國多特蒙德。(那麼快的説出時間、地點,顯然是刻骨銘心)我當意大利隊的教練,帶隊去參加比賽。輸完以後,心裏非常沉重。

    記者:當時大家是不是都覺得中國隊以後沒戲了?
蔡振華:當時我們男隊從冠軍上掉下來的時候,大家的感受是相同的。外國人都説中國人不行了,中國的長城已經徹底被摧跨了。包括我帶的隊員也是一樣,也是説歐洲行了,中國人不行了。當時,給人感覺就是,中國男隊多少得十年二十年才能恢復。這幾年是希望不大。整個教練運動員都是沒有希望。當時的馬文革、王濤這些主力隊員,他們就感覺生的不是時候。原來外國人老説他們生的時代不對,正趕上中國隊的鼎盛時期。反過來,我們現在又説自己的時代不好,因為那時歐洲太強大了。所以,當時的國家隊人心比較浮動,有成績的運動員,比如世界冠軍,包括我們這一批,小一點的,第一選擇是出國。(苦笑)一算,當時能拿世界冠軍的都在國外。人全跑光了。
    記者:可您卻逆流而行,反而從國外回來了,當時是怎麼想的?
    蔡振華:(笑)你這麼説,是引導我自己吹捧自己嘍。(呷了一口茶水,表情嚴肅)那時國家隊的教練都比較老了,人才缺乏。我回來之前,也猶豫過,出國是一種潮流,況且我已經在國外,還是教練員的身份。我年齡也不大,可以考慮在國外再待幾年,但國家更需要我馬上回來。當時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國乒乓球這棵大樹不能倒,大樹豎起來,大家才能去乘涼。我跟那些去國外的就説,現在國內需要人才,你們可能還沒意識到,我意識到了,那我先回去。  

                      “做人要實,打球要狠”

    記者:當時整個中國乒乓球的形勢比較艱難,您是怎麼分析總結的。
    蔡振華:(伸出右手的三個手指頭)當時我歸結了中國乒乓球隊的幾大弊病問題,一個是運動員士氣低落,男團連輸兩屆了;一個是技術落後,整個技術打法包括戰術都落後於歐洲;一個是人才流失,具有世界級水平的運動員缺乏。心裏感覺這三大問題是短時期解決不了的。
    記者:運動員對自己缺乏信心是最可怕的,您是採取什麼措施來恢復他們的信心的?
    蔡振華:怎麼説呢,因為我們大家都比較好強,可我們當時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信念,怎麼去樹立他們再去奪世界冠軍的勇氣,看到歐洲人就害怕,這不行。於是我們請老隊員、老領隊,將過去他們是怎樣做的,中國乒乓球隊的輝煌,講給年輕隊員聽,提高他們的信心。我自己肯定也講,而且講的最多。主要是恢復他們的信心,從大道理講叫信念,小道理就是信心。
    看到對手,隊員自己就氣餒了,那怎麼跟人比? 我記得1991年世界盃,馬文革、王濤去比賽。同行人看比賽是去看門道,運動員技術精湛在什麼地方,戰術使用為什麼這麼巧妙,不是看熱鬧。但那個時候馬文革、王濤看比賽就像外行一樣看,這個球真熱鬧,那個球怎麼怎麼樣。王濤當時就説,我決不會達到他們那個水平。自己非常氣餒,認為人家高不可攀。所以那時候問題比較嚴重。自己的頂級選手都會這麼去看,情況危急,我們輸了運動員的信心。
    記者:信心大約是在什麼時候恢復的?
    蔡振華:1991年國家隊集合後,上半年輸完世乒賽,下半年有一個世界盃團體賽,現在已經沒了,那時有。我們那次的實力,説實話是不具備拿冠軍的。世界盃團體賽上,我們仍然是這批人,打入決賽,爭奪冠軍又是和瑞典,但那時瓦爾德內爾沒上,他們用其他人,看不起中國人。
    巧合的是,我們在上半年世乒賽的四分之一決賽中遇到了捷克隊,2:3輸掉了,這次又在四分之一決賽中遇到捷克,贏的是3:0。半決賽又贏了朝鮮,最後贏了瑞典,拿了冠軍。短短半年間,有這麼一個飛躍,是對一個教練組的肯定。你講的多麼有道理,最實惠的是在短時間內讓他們拿冠軍,水平提高了,他才服你,你講什麼他都聽你的。那次世界盃是一個轉折點。無論是對教練還是隊員,都是一個振奮,又讓隊員看到了希望。隊伍開始正常工作起來,不象以前那麼難了。確實是奇蹟般的。接着我們就準備92年奧運會,男隊從那個時候開始恢復信心了。
    記者:您剛才還提到我們的技術也落後了。
    蔡振華:(一提起技術,蔡指導來了精神)我多次説過,做人要實,但打球要狠、要毒、要刁。技術上,我們首先抓的是對弧圈的認識。原來對中國運動員來講,弧圈是最頂端最高級的一個技術。明知道它也有弱點,但一看到外國人拉弧圈,我們就緊張害怕。所以,我們那時最主要就是抓對弧圈的認識。我們一些教練就開始研究,因為當時外國隊員全靠弧圈壓制中國,你不解決這個問題,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對弧圈的理解是一個過程,從真正了解弧圈的規律,到追上外國人的水平,直到超過他們。
    另一個,教練的指導思想也和原來不一樣了。中國隊的傳統是直板快攻,所以訓練計劃都是以直板快攻為主,這樣的計劃就相對粗糙一些。我們把原來的訓練計劃改變了,目標是要在保持速度的基礎上,打出弧度來,即創造進攻的先決條件,在反攻的能力上比外國人做的更好。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一些改變。還有其他一些細的東西,控制反控制,第四、六板的銜接等等。原來我發完球後就要進攻,一旦沒控制好,就不能再進攻,現在我第一板被遏制了,我下一板接着攻。從進攻的概率上,我們增大了。(未完待續......)

相關鏈結

      
        *  蔡振華檔案

       *  對話蔡振華:乒乓文化(下) 

相關圖片

蔡振華同前國家乒乓球男隊隊員丁松(右一)、王濤(右二)、馬文革(右三)等在一起。
(新華網河北頻道記者江山攝)

蔡振華同他的幾位得意“弟子”──孔令輝(中)、劉國梁(右一)、丁松(左二)
等在一起。(新華網河北頻道記者江山攝)

國家乒乓球隊每年都要到正定基地集訓,
圖為蔡振華在隊前講話。
(新華網河北頻道記者江山攝)

蔡振華在指導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
孔令輝打球。(新華網河北頻道記者江山攝)

蔡振華在指導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劉國梁打球。(新華網河北頻道記者江山攝)

國家乒乓球男隊隊員和教練員們在揮汗如雨
緊張訓練。(新華網河北頻道記者江山攝)

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劉國梁在練發球。
(新華網河北頻道記者江山攝)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