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省政協委員熱議“土特産”——
將“人無我有”的資源優勢放大
1月19日下午,省政協委員周玉生(左)、段劉偉(中)、張宸(右)在駐地暢談現代特色農業産業發展。 河北日報記者 王 營攝
“精選鹽鹼地産出的旱鹼麥為原料,口感綿軟筋道……”1月19日下午,辦理完報到手續的省政協委員、河北鵬沃農産品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宸在駐地大堂拿出了滄州特産——面花,向其他委員如數家珍般介紹起來。
最近,一場尋找“隱藏款”土特産的“農業大摸底”在網絡上盛行,邯鄲的鱘魚、秦皇島的大櫻桃、唐山的河豚和胭脂米等特産進入網友視野,也成為不少委員關注的話題。“面花曾是滄州的‘隱藏款’土特産,現在卻是我們發展特色農業産業的成果之一。”張宸認為土特産是一方水土的獨有標識,特色農業産業應充分依託當地農業資源,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産”文章。
“我們公司流轉經營了6700多畝鹽鹼地,特有的生長條件孕育出旱鹼麥的特色品質,蒸出來的饅頭、面花等食品麥香味十足。”張宸建議,深入挖掘各地農業資源,在特色上做文章,將“人無我有”的資源優勢放大,並轉化成産業和經濟優勢。
聽了張宸的介紹,一旁的省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涿州教學實驗場場長段劉偉頻頻點頭。他接過話茬説,除了深挖特色農業資源外,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是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動力,“隱藏特産”之所以吸引人們的眼球,主要是現代農業借助科技的力量,打破了傳統農業的産地限制。
看著兩位委員熱烈交流,省政協委員、保定華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玉生也按捺不住,從手提袋裏拿出了一尊牛的雕塑。“這是我們根據村裏的一組雕塑,做的文創衍生品。”周玉生介紹,他在徐水區梁家營村打造了書畫藝術小鎮,發展“農業+文旅”特色産業,“品牌建設是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産業的重要抓手,講好品牌故事才能讓更多的‘隱藏款’産品從鮮為人知到成為暢銷爆款。”
你一言我一語,三位委員談興十足……(記者 王 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