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獲國家級試點 石家莊迎來多重發展機遇-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頻獲國家級試點 石家莊迎來多重發展機遇

2024-08-07 10:39:30來源:石家莊日報

分享至手機

8月2日,石家莊市獲評的全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結束公示。至此,石家莊市2個月以來先後入選全國第一批城市更新行動城市、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第三批國家産融合作試點城市、全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全國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等多個國家級試點,被委以為國家試製度、探新路的重任,在改革開放的征程上勇當開路先鋒。

這些極具含金量的國家級試點聚勢賦能,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帶來多重機遇,給廣大群眾生産生活帶來諸多便利。我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探索更多走在全國前列的改革經驗,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再突破、再提升、再上新&階,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提供強大動力。

全國第一批城市更新行動城市

利用三年時間完成52個市政項目

6月6日,財政部網站對2024年城市更新行動評審結果公示結束。在第一批獲評的15個城市中,石家莊市位列其中。未來三年,我市將獲得10億元中央財政定額補助,主要用於實施地下管網改造、污水收集系統建設、城市排澇體系完善、老舊片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要求,自2024年起,中央財政將創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財政部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通過競爭性選拔,確定部分基礎條件好、積極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開展典型示範,安排補助資金重點支持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和污水管網“廠網一體”建設改造等。

我市開展城市更新行動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城市更新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城市魅力、城市活力和城市競爭力,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通過三年行動,城市地下管網集約敷設水平和安全性顯著提高,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效能進一步提高,市政基礎設施短板弱項得到有效改善,持續推動老舊片區宜居環境建設。

為實現這一目標,三年建設期,我市將精心謀劃和實施四大類52個城市更新項目,投資規模41億元。包括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類、城市污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建設類、市政基礎設施補短板類、老舊片區更新改造類等多種項目類型,並積極引入社會投資,構建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資機制。

加快推進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我市將繼續加快城鎮老化和劣質燃氣、供熱、供水、排水管道更新改造。到2026年,通過分期分步實施城市老舊管網更新改造,不斷提升市政基礎設施承載能力,計劃改造城市地下管網277公里,顯著提高城市地下管線安全運行水平。

着力打造城市污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建立完善“源—廠—網—河”一體化污水收集處理模式,推進排水監管進小區。組建國有專業運維企業,實現“廠網一體化”運維,持續提高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到2026年,進水BOD濃度高於100毫克/升的污水廠規模佔比持續穩定實現100%,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高至90%以上。

大力推動市政基礎設施補短板。全面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形成城市燃氣、排水、橋梁、熱力、供水、綜合管廊等各領域監測感知“一張網”。持續構建完善“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並舉、超標應急”的現代化排水防澇體系,加強雨洪行泄通道恢復和雨水管網提標改造,加快建設國家移動排澇基地。到2026年,易澇點動態清零,城市內澇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分類推進老舊片區更新改造。堅持“無體檢不更新”,根據城市體檢發現的突出問題,選擇北站片區、和平東路棉紡廠片區、休門街片區等不同類型的老舊片區作為重點更新改造區域,注重城市文脈傳承和城市肌理延續,統籌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配套,建設以人為本、幸福宜居的生活空間。

為進一步健全城市更新工作機制,我市將繼續發揮現有城市更新工作組織和機制優勢,建立健全城市更新統籌謀劃機制,創新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建立城市更新配套制度,確保城市更新工作可持續推進,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

“保鮮”舌尖上的幸福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做好2024年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包括石家莊在內的20個城市獲批建設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

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是依託存量設施群布局建設的大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旨在服務高附加值生鮮農産品優勢産區和集散地,整合集聚冷鏈物流資源,優化冷鏈物流運行體系,促進冷鏈物流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是國家骨幹冷鏈物流設施網上的重要節點。

石家莊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將以構建産銷精準對接、産業融合聯動、區域資源整合的現代冷鏈物流集配體系為重點,着力打造京津冀重要農産品平急兩用保供基地、中國北方農産品供應鏈創新發展示範區、冀中南地區國際冷鏈門戶和省會都市圈冷鏈物流集中承載地。

石家莊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依託交投冷鏈物流城市集配中心項目建設,該項目規劃佔地995畝,總投資25.61億元,一期項目已於2023年11月建成投運。截至目前,基地入駐企業、商戶約1000家,農産品交易總量約55萬噸,冷凍貨物交易總量約15萬噸。二期項目計劃於2025年9月底前投入運營。

石家莊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服務我市:

推進冷鏈倉儲設施建設,提升應急儲備能力。建立健全平急轉換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合理布局基地內部平急轉換路線及功能分區。完善企業主導的平急轉換機制,搭建平急兩用信息服務&&,實現與京津冀城市群平急兩用信息&&數據互聯互通。

打造北方農産品供應鏈創新發展示範區。深化與重點農産品生産基地合作對接,建設一批面向農産品流通龍頭企業的共享倉,拓展貫通田間地頭的一體化冷鏈倉配業務。大力發展中央廚房、預製菜加工中心,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加強冷鏈供應鏈組織&&建設,與現代食品企業合作共建上下游一體的供應鏈組織中心,拓展以供應鏈為核心節點的現代農産品産業鏈。

推動冷鏈物流基地與正定自貿區、國際陸港聯動發展,建設集展示、交易、採購、分撥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進境冷鏈展貿中心;統籌區域出口農産品資源,發揮大體量高標冷庫資源優勢,加強保稅倉建設,完善檢疫檢驗、報關通關等配套服務功能,搭建冀中南農産品出口新&&。

結合城市更新,推進二期高品質農産品交易中心建設,完善休閒、電商、集採、配送等功能,吸引更多商戶入駐,打造功能完備的省會冷鏈消費新場景。

第三批國家産融合作試點城市

發揮優勢“先行先試” 推動産融深度合作

今年7月,石家莊市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産融合作試點城市榜單。

國家産融合作試點旨在促進産業與金融協調發展,推動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深化産融合作,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強化國家産融合作&&服務,推動金融産品和技術創新,探索産融合作新模式新路徑,助力試點城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成功入選國家産融合作試點城市,有利於提升我市科技創新實力,推動科技資源與金融要素有機對接。不僅可為企業爭取更多融資支持,也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助力科技創新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兩年試點期,我市將充分利用試點城市的政策優勢、三大交易所培育基地齊聚的區位優勢和省會城市金融資源豐富優勢,統籌各縣(市、區)及工信、金融、科技、財稅等市直有關部門力量,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堅持政策創新、機制創新、實踐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創新探索與合規化管理。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做強金融與服務實體相結合、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防範風險與創新發展相結合,積極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試,大力推動金融監管創新先行區建設,推動金融服務創新引領區建設,推動供應鏈金融集聚區建設,推動産融合作示範企業發展,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防範金融風險、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我市重點將圍繞生物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現代食品等主導産業和鋼鐵、建材、化工等傳統優勢産業,篩選一批産業鏈地位核心、創新能力顯著、技術攻關能力強的優質企業納入市級“上市掛牌後備企業資源庫”,探索形成常態化上市培育機制;支持石家莊高新區、鹿泉經濟開發區等科創産業密集園區打造科創基金聚集區,大力吸引各類基金、資管等金融與類金融機構入駐;鼓勵金融機構主動對接生物醫藥産業、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産業等主導産業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工程與項目,營造金融賦能科創全生命周期的良好環境;加快發展數字金融,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金融各領域各環節創新應用,賦能企業融資增信,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強化數據資産管理,釋放數據資源價值,加強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防護;推動金融産業融合發展,支持金融助力城市治理,引導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推動金融助力基建提質升級,鼓勵金融助力社會事業發展;積極建設産融信息對接服務&&,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銀企信息對接、投融資路演活動等。

2024年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

三年基本建成區域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7月1日,商務部發布2024年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名單,首批共有20家城市,石家莊位列其中。這為全市現代商貿物流産業集群建設再次帶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此次試點工作將打造一批城鄉統籌發展、輻射帶動力強、供應韌性好的現代商貿流通節點城市,與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物流主幹線和現代産業集群等緊密銜接。我市搶抓重大機遇,積極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全力爭取並成功獲批這一試點,助推全市現代商貿物流産業集群加快發展,為經濟總量過萬億、實現彎道超車貢獻力量。

據了解,試點工作擬分三批(2024-2026年)實施,建設期限為三年。我市將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物流降本增效為工作主線,借勢新一輪城市大規模更新的重大契機,全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商貿流通先行區、商貿流通與城市建設融合發展示範區、京津冀內外聯通商貿物流樞紐、區域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重要基地,實現商貿流通設施布局和功能不斷完善,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加速發展,流通骨幹隊伍持續壯大,流通保供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日益健全,民生保障能力和城市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華北商貿重要商埠地位明顯增強,區域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心城市基本建成。

推動城鄉商貿流通融合發展,全市將構建形成由“骨幹市場+區域市場+農貿市場(菜市場)”為主要架構,大型連鎖超市、生鮮便利店為有效補充的農産品流通市場體系,強化重要農産品産銷對接能力。加快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菜市場建設進程,在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和促進食品安全等公益性功能方面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優化冷鏈流通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串聯華北産區—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的交通區位優勢,打造“幹線運輸+區域分撥+城市配送”的冷鏈物流服務網;建立健全冷鏈質量追溯體系,提高先進信息技術應用與智能化服務水平。

建設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體系,提升區域流通保供能力,培育打造成為華北地區覆蓋蔬菜、水果、肉品、水産品、禽蛋及熟食等批發交易功能的最重要農産品交易中心,與邯鄲、衡水、定州等市協同打造環京津農産品保供體系。提升本地配送水平,強化終端網絡網點建設,完善生活必需品儲備基礎。

完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優化縣域商業用地結構和設施布局,完善縣鄉村商業網絡和三級物流配送網絡,推動縣域商業、流通企業高質量發展,發展“直播電商+産地倉+快遞共配”、智慧物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實現數字化、連鎖化轉型,暢通城鄉經濟循環。

加快培育現代流通骨幹企業,大力發展現代供應鏈。建立骨幹企業階梯培育機制,重點瞄準世界物流100強、中國物流50強企業、全國零售100強等企業進行招商;吸引全國供應鏈50強企業,在石家莊市設立運營機構,建設專業化服務基地和園區。推動傳統批發零售業轉型升級,擴大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實現精細化、多元化、品質化發展。

建設城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重點打造綠色規範、數智高效的專業化分揀中心,持續推動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建設,擴大智能回收設備的覆蓋範圍,培育廢舊家電傢具回收利用龍頭企業,探索創新“互聯網+回收”、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設置等回收模式,推動行業信息化、數智化轉型發展。

全國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

再生水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

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印發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名單的通知》,公布了全國50個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名單,石家莊市成功入選。未來三年,國家將對符合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條件的再生水利用項目提供不超過1億元的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

增加再生水資源用量,將再生水資源充分納入全市水資源配置系統,置換新鮮水,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是踐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必由之路。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以缺水地區、水環境敏感地區、水生態脆弱地區為重點,遴選5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點推進再生水利用工作,積極探索再生水利用的有效途徑。

我市本地水資源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推進再生水利用可增加水資源總量,實現“分質供水,優水優用,循環使用”的用水戰略,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矛盾,為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為推動全國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建設,我市確立了再生水利用工作目標和指標體系,提出系統化再生水利用技術路線,確定再生水工程建設方案,加強再生水廠、再生水管網、取水口等設施的改造建設,暢通再生水利用渠道,提高再生水利用管網的覆蓋面和再生水利用率。

到2026年,石家莊市區年再生水利用量將達到24590.5萬立方米,再生水利用場景和領域將進一步擴大,景觀環境、城市雜用等領域能用盡用,再生水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共安排再生水利用建設項目20個,其中,再生水生産設施建設項目9個,再生水輸配設施建設項目4個,再生水利用場景拓展建設項目7個。

通過項目實施,再生水生産能力可增加13.1萬立方米/日,再生水管網長度可增加106.23公里,再生水利用量可增加5178.25萬立方米/年,再生水利用率可提高10%。同時,項目實施可産生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每年可減少地表水取用約0.5億立方米、節約用水成本支出1.63億元,實現二氧化碳減排0.87萬噸。

推進再生水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有助於構建多水源保障體系,逐步形成以當地地表水、外調水、地下水和非常規水為水源的多源互補、河渠互通、豐枯互濟的供水格局。同時,推動再生水用於景觀環境、城市雜用、工業用水等用途,可有效替代地表水、自來水,將替代水量用於涵養地下水,提高城市地下應急水源供水能力,以妥善應對供水突發事件,進一步提高我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下一步,我市將以全國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建設為契機,不斷加大再生水循環利用,統籌水量配置,集約設施空間,優化管網布局,全力推進再生水利用項目建設,確保我市再生水利用工作可持續推進。

全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

兩年內中心城區實現全覆蓋

7月29日,商務部公示擬確定15個地區作為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石家莊市位列其中。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指服務半徑在步行15分鐘左右、可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的多業態社區商圈,既要滿足社區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務等基本消費需求的業態,也要滿足居民休閒、健康、社交、娛樂、購物等個性化、多樣化、特色化的更高層次消費需求的業態。

此次入列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後,我市將利用兩年時間在中心城區社區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全覆蓋,通過頂層設計、認真調研、政策引導、精準定位,打造布局合理、業態齊全、智慧便捷、規範有序、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實現社區居民對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滿意度達到95%以上。

今年作為培育試點示範階段,將在鞏固提升現有113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基礎上,再建設71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以中心城區為重點,試點建設工作重心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大力複製推廣新天地社區等30個典型便民生活圈建設經驗,持續完善社區商業設施,豐富經營業態,加速智慧化建設,疊加複合功能,提升服務效能。深入推進橋西區締景城社區、長安區榮景園社區、晉州市時代社區完整社區建設,探索打造鹿泉區富麗花園等8個一刻鐘無障礙生活圈,開展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讓更多群眾享受到身邊和“家門口”的優質普惠公共服務。

明年將是精細化提升階段,通過深入調研和精準定位,充分挖掘優勢項目,匹配社區文化資源,全力提升184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的服務品質,培育一批高品質、有文化底蘊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依託於社區實際情況,開展智慧助老、收取快遞、送菜上門、科普宣傳等形式多樣的便民公益活動,多維度助力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

2026年則是全面推廣階段,進一步深化提質全市184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組織開展文化娛樂體育活動、促消費活動,打造沉浸式創新消費場景,推動便民生活圈走深走實,實現全域覆蓋。生活圈居民滿意度得到提高,社區消費規模不斷擴大,社區便民消費升級進一步加強,社區便民服務的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達到更高水平。

我市將把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工作與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嵌入式服務、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多項工作相銜接,同謀劃、同選取、同推進,推動便民生活圈、養老托育圈、文化休閒圈、健身休閒圈等“圈圈整合”,形成優勢疊加,開拓創新惠民工作,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經驗。(記者 范玉蕾 吳溫 焦莉莉 王寵)

[作者: 范玉蕾、吳溫、焦莉莉、王寵  責任編輯: 王曉娟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