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元年,根據我們的統計截至2017年國內一共有商業航天企業將近70家,到目前為止已經超過了140家。在短短的這一年之內,企業增速比之前的數字要翻了一番,可以説是中國的商業航天産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一個階段。
商業航天産業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屬於太空基礎設施建設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火箭,把更多的衛星送上天,形成太空的基礎設施,為通信、導航、遙感提供基礎服務。在這個階段,商業航天産業的上游的企業,包括火箭製造、衛星製造等,都會享受到“紅利”。
發展到第二階段,我認為會有更多的頂級資本、戰略資本,包括像互聯網“巨頭”進入到商業航天的運營和應用領域,這個市場會進一步的爆發。
發展到第三階段,商業航天技術將更加親民化,比如像太空旅游,太空移民,太空採礦等成為現實以後,我認為會引爆更大的市場。
我國的商業航天不是從零起步,它站在我國60多年航天技術積累的“巨人的肩膀上”。
首先商業航天是一個關係到國際合作和競爭的産業。因為商業航天本身是全球化的,低軌衛星繞着地球飛行是沒有國界的,這意味着整個航天産業,特別是商業航天産業也需要是國際化的。
這裡存在着競爭,但更多的是合作。因為整個産業處於初級階段,那麼如何打造一個良性的、積極的、健康的生態是非常必要的。
航天技術是先導型的技術,它帶動了很多衍生技術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包括像石英錶、尿不濕等,這是航天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
未來隨着商業航天産業的發展,它也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便利。比如,商業航天未來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會與5G甚至6G結合,實現地面無縫通信。因為現在光靠地面網絡是難以覆蓋空中和海上的,那麼有了這種衛星互聯網以後,我們可以實現無縫通信。
另外隨着遙感大數據的普及和應用,未來有朝一日可以實現整個地球全方位的直播。我相信會給我們生活帶來更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