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三亞南繁:讓科技創新落到實處

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臺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據《海南省志》記載,從20世紀50年代末起,就有農業科研單位在三亞、樂東和陵水進行科研育種,並于70年代中期逐步成為全國南繁育種基地。如今,南繁在海南已發展為全國的“農業科技硅谷”“綠色基因庫”和“種業高地”,未來南繁種業在新時代新機遇下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引進來”?科研成果如何就地轉化服務當地經濟,真正實現“科技興城”?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柯用春接受新華網專訪。
精彩觀點
柯用春柯用春柯用春
1
柯用春

"一帶一路"倡議為南繁種業"走出去"提供廣闊空間

"一帶一路"倡議為南繁種業"走出去"提供廣闊空間
"一帶一路"倡議為南繁種業"走出去"提供廣闊空間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29671
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倡議之後,我們覺得南繁種業發展有了新的廣闊的一個空間,所以積極推動南繁種業“走出去”,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措施:
第一,我們積極打造一個主要面向東南亞、南亞國家的農業合作交流平臺。一方面我們通過舉辦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每年吸引十余個國家,逾600名專家學者匯聚三亞,進行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我們借助博鰲論壇等一係列的活動,將南繁基地打造成一個面向東南亞、非洲等國家考察交流的基地,每年接待十批次以上的國外科技人員。
第二,我們培養科技人才,尤其是培養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農業人才。目前我們與印尼梭羅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去年第一批有6名學生前來交流學習,其中2名學生現在已經進入印尼的一家種業公司開展工作了。
第三,我們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國家産業的調研,近期我們做了一個南繁水稻“一帶一路”調研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東南亞國家和南亞國家,水稻種植面積大概是8770萬公頃,我們全國水稻種植面積則為2900萬公頃,這意味著東南亞、南亞國家比我們有三倍大的市場空間,它們對種業,尤其是水稻種業的需求量是極其巨大的。同時我們也通過和印尼的合作,開展了印尼農業産業的調研,為我們種業“走出去”提供數據和理論的支撐。
第四,我們為了做好種業的“走出去”,正積極引進種業種業高企落戶三亞。截至目前,我們引進了隆平高科海外研發公司及西科種業農業公司,專門針對東南亞和南亞市場開展農産品調研。此外,國家粳稻中心也計劃在三亞設立相應的海外研發中心,通過共同努力,推動南繁種業“走出去”。
第五,我們支援南繁種業企業建立海外科研育種站和測試站。我們相信,在“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大背景下,南繁種業“走出去”將會有更多政策支援和政策優勢。同時也會吸引更多國內的種業企業落戶南繁基地,使我們的科研實力更強,讓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真正成為“南繁硅谷”。
2
柯永春

本土種業企業的培育是打造"南繁硅谷"的重要基石

本土種業企業的培育是打造"南繁硅谷"的重要基石
本土種業企業的培育是打造"南繁硅谷"的重要基石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29672
我們認為培育本土種業企業是打造“南繁硅谷”的一個重要基石,“南繁硅谷”的核心是要有實業和實體,它需要有企業來支撐和支援。
因此,我們積極引進南繁單位在此設立種業企業和研發中心,同時呢,我們也對它們的發展給予極大的支援和扶持。我們認為,它的首要貢獻是促進南繁成果的轉化。南繁每年吸引700多家單位,7000多個科研人員齊聚三亞,匯集了全國最頂尖的種業品種,以及來自于農業方面的技術,但目前我們的轉化還是弱一點,所以我們想借助種業企業較高的市場引領性,將我們的成果進行本地轉化。其次,培育本土種業企業還會促進科技創新,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東南亞、南亞國家吃飯的時候,他們需要飯冷了之後,拿在手上還是軟的,這時候種業企業可以根據國外的米做一個對比,然後將此資訊傳回國內南繁單位,讓他們進行改良和改造,這既可以促進我們轉化又可以促進我們創新。
我們相信,本土種業企業的發展壯大,對于國家南繁基地的建設以及“南繁硅谷”的打造,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將來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成為“南繁硅谷”建設的一個主體和基石。
3
柯永春

推動"南繁+旅遊"産業鏈發展 為地方經濟貢獻力量

推動"南繁+旅遊"産業鏈發展 為地方經濟貢獻力量
推動"南繁+旅遊"産業鏈發展 為地方經濟貢獻力量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29673
三亞是以旅遊為特色的城市,我們長期以來也一直思考如何推動農旅融合,將南繁的成果及文化進行轉化,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近些年我們也進行了多方嘗試,第一,我們在科技和文化領域,與國家水稻公園開展了一係列合作。科技這一塊,我們提供南繁的科技水稻,每年在園區進行500個水稻品種的展示,從而提升園區的科技含量,打造園區的交流平臺。同時還推動南繁瓜菜、花卉等係列成果陸續在園區進行就地轉化,讓它成為一個新的景點,一個吸引人的區域。此外,我們在公園裏建了一個南繁文化長廊科普基地。南繁這60年的發展,為我們國家糧食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我國已育成的7000多個農作物品種中,70%以上都經過南繁基地的培育,所以我們計劃將南繁文化融入到水稻公園,讓遊客能在文化長廊了解南繁知識。
第二,我們將國內花卉的技術在亞龍灣玫瑰谷進行集轉机化,同時進行玫瑰花、向日葵、百合等一係列觀賞性的南繁花卉的栽培和研究,推動它向農旅結合的産業方向發展。
嘉賓簡介
柯用春
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
往期對話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