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生與死的“擺渡人” 延續希望和力量

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台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2018年1月19日,“器官捐獻協調員”王璐被評為“中國網事·感動2017”年度網絡感動人物。器官捐獻協調員,這份與公民自願捐獻器官同步發展的新職業,需要在患者無法救治時,來到悲痛的家屬身邊問:“你願意捐出他(她)的器官嗎?”日前,王璐接受新華網採訪,和網友們分享,在這份生與死的接力工作中,感受到的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精彩觀點
王璐王璐王璐
1
王璐

你願意捐獻器官嗎?

你願意捐獻器官嗎?
你願意捐獻器官嗎?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84541
我是一名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作為器官捐獻協調員,我的工作職責是,當我接到患者已經無法救治的消息的時候,來到患者家屬身邊,向患者家屬宣講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的理念,動員家屬能夠在患者去世之後,將患者體內有活力的器官捐獻出來,讓等待移植的患者獲得活下去的機會。
同時我也是一名ICU的醫生,我管理的患者都是肝硬化晚期或者是肝癌的患者,那對於這些人來説,他們的前景很明確,如果他們有機會能得到器官捐獻做器官移植,他們就能活下去,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就只能等待死亡,在我的病房裏,每一天、每一週都有病人死去,我們國家是推行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的,但是我發現,我周圍的人都有很多人不知道這件事情,所以我就選擇在我的8小時之外,成為一名器官捐獻的推廣者、宣傳者。
我跟家屬去説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們並不像我們一樣,平時常去探討器官捐獻的理念,他們在那個時候是要失去自己的親人的,所以他們很悲傷、很絕望、很無助,或者是很憤怒,在這個時候,我去提到器官捐獻,開口去跟他們提到死亡,我覺得他們的難過、憤怒、委屈、抵觸,都是正常的,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要開口去告訴他,因為他知道了才有可能去考慮去同意。我會在家屬身邊等着,去陪他們,去陪很長時間,去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去問出這句話來,去問説,你願意捐獻器官嗎?
2
王璐

患者家屬的信任和感激是我堅持的動力

患者家屬的信任和感激是我堅持的動力
患者家屬的信任和感激是我堅持的動力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84542
當我問出來你願意捐獻器官嗎,這個度其實挺難,不是很好把握的。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病例,那是一個18歲的小孩子,這個孩子因為交通事故送到我們醫院,經救治後他被診斷為腦死亡,但實際上他的心臟、腎臟、肝臟都是很健康的。當我知道這個患者已經腦死亡,但他符合器官捐獻標準的消息之後,我的工作就是去告訴他的爸爸媽媽這件事情,去問他們的意見。我經過一段長長的、黑暗的樓梯,慢慢地走到ICU門口,他的爸爸媽媽在那裏嚎啕大哭,那種悲傷的氣氛十分沉重。於是我在那裏站了一上午,都沒有辦法去問出這句話來,就先離開了。
然而下午的時候,他的父母主動過來找我,説王大夫,我的孩子大學畢業後就想留在北京,我們就想那讓他留在北京吧。我們把孩子養那麼大,是希望他能有機會成長起來給社會做貢獻,回報這個社會的。我很難過,而接下來我要做的工作就是,再去看一下他還有沒有一線希望。我就再次走進ICU,翻開這個孩子的病例,但他的病史、化驗檢查、腦電圖、腦血流、超聲,和我們請來的各位專家的會診意見,都表明這個孩子已經完全的腦死亡了,他不會再醒來,也不會再有任何的知覺了,達到這種狀態之後,在接下來的一週內,他身體裏的器官就會一個接一個的衰竭下去。
當天我就開始給他緊鑼密鼓地辦器官捐獻手續,經過腦死亡判定中心、倫理委員會、器官捐獻辦公室、手術室、ICU以及各個會診專家的審核和簽字後,那天晚上這個孩子就實現了器官捐獻。他的肝臟被分成了兩部分,拯救了兩個同樣是十幾歲的肝衰竭的孩子,他的兩個腎臟拯救了一個20多歲,一個30多歲的長期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他的心臟拯救了我們心血管醫院的一個急性心律衰竭的年輕人,他的兩葉肺臟拯救了一個矽肺的人,他的兩片角膜給了兩個孩子。後來他爸爸媽媽離開的時候,我就送他們上火車,他的爸爸媽媽是笑着離開的,他們握着我的手,擁抱我,説謝謝我,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我做的是正確的,我知道我做的是好事。
3
王璐

捐獻很苛刻,但每個案例都很暖心

捐獻很苛刻,但每個案例都很暖心
捐獻很苛刻,但每個案例都很暖心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84543
從醫學上來説,捐獻的條件很苛刻。去年一整年,我們得到了兩千多個志願捐獻的消息,然後協調員們通過電話第一次篩選,就是看患者究竟符不符合器官捐獻的條件。初篩以後我們就會去床邊看患者有沒有到達捐獻狀態,會不會太早了或者太晚了,家屬為什麼會想捐獻。從純醫學角度來看,到達捐獻狀態的只有四十多個人,而最終只實現了二十多個。我從2012年開始做器官捐獻協調員,到現在只做成功過60多個器官捐獻的案例,但他們每個人都很讓人感動。
按照相關的法規規定,捐獻者和受者的家屬是不可以互相知道信息的,因為從捐獻者角度來説,捐出去的其實是一份愛心,是對整個社會的,不是説是對某一個人的。我作為一個協調員,其實也沒有權利知道這個器官究竟捐獻給了誰,但是我可以理解捐獻者的心情,通常我會建議接受器官捐獻的醫院,去提供一段音頻,或者是提供由受者或者受者家屬親筆書寫的一封信,來表達重獲新生的喜悅和感激之情。
在2015年的時候,有一個12歲的孩子做了器官捐獻,捐獻了一個肝臟和兩個腎臟,到了2016年春節的時候,其中一個接受腎臟的孩子,寫了一張賀卡想給捐獻者的父母,就給到我們器官捐獻辦公室,托我們轉交。上面就歪歪扭扭地寫着兩句話説,爸爸媽媽,我不認識你們,但我謝謝你們。
嘉賓簡介
王璐
2017中國網事感動人物
往期對話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