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2020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地理科目試題評析
南師附中 徐國民 正高級教師
2020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必修科目)地理試卷,遵循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彰顯地理學科特色,突出能力立意,價值引領,在全面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反映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的達成水平,體現基礎性、時代性、適切性、科學性和公平性。試題覆蓋面廣,全卷無偏題、怪題,難度適切,較好地測評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價值判斷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對高中地理必修段教學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總的來説,試卷有四個特點:
一、基于真實情境,體現時代特徵
基于對真實情境的問題研究是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徑。真實情境的素材來源于社會生活的多個領域,注重引導學生對情境的整體認知和細微觀察。試題情境涉及“覓音計劃”“海綿城市”“工業銹帶”“精準農業”“環境資源承載力”“徐宿淮鹽和連淮高速鐵路的開通”“城市三生空間”等社會熱點問題,突出從地理視角去分析與解釋社會熱點中所蘊含的地理問題,考查學生面對真實情境所呈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本卷試題的另一亮點,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增強民族自信。例如第42題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的“青田稻魚”共生係統、第40題被劃為歷史街區的北京胡同、第10題氣象諺語等。
二、堅持素養導向,探索實踐力考查
試卷對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地理實踐力的紙筆測試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引領新課程理念下教與學的變革。試題選擇了自然地理中的地理實驗進行考查,包括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的觀察等。人文地理選取了地理調查方法的考查,注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例如,模擬衝積扇形成的實驗、對公共自行車停靠點日借出次數的調查。
試題還關注學生的地理思維品質,強調對學生在地理現象、地理過程分析與解釋等方面的考查。例如,“海綿城市”中“濕塘”在水循環中的功能與價值以及在解決城市內澇問題中所發揮的作用,上海城區“三生空間”結構分析及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的意義。
三、 緊扣質量標準,著力考查基礎
學業質量是2017版新課標對教學質量目標的具體描述,是檢測學生學業完成情況的依據。本卷試題測試內容、具體任務、試題情境均以課程標準中的學業質量標準水平2為依據。全卷試題內容多為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現學業水平測試的基礎性。例如第11-12題、13-15題等,均屬對于給定的簡單地理事象,簡要分析自然地理多個要素之間的關係,解釋熱力環流、水循環等的時空變化過程,辨識自然地理要素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和結果。這樣,既使命題科學規范,有據可依,也進一步明確了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引領教師認真學習課標,深入理解課標,堅持執行課標。
四、 秉持學科特色,重視圖像閱讀
試卷充分利用地圖語言表達地理信息,注重考查學生地圖能力中的提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等能力。試卷中共有23幅圖像、1幅表格,圖表形式多樣,涉及景觀圖、區域圖、模式圖、聯係圖、統計圖等。
試題還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呈現真實、直觀的情境材料,引導學生關注新技術在解決地理問題中的功能和作用。例如,第41題利用三維GIS軟件呈現了衝積扇的遙感影像圖和地形剖面分析圖、第31題“精準農業”中為農民提供決策支持的地理信息技術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