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5 04/29 16:55:51
來源:九江市應急管理局

九江市這場演練真“硬核”

字體:

  “九江市2025年尾礦庫(頭頂庫)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參演隊伍全部集結完畢,請指示!”“按計劃進行!”4月25日10時,隨着一聲令下,2025年九江市尾礦庫(頭頂庫)綜合應急救援演練在德安縣拉開序幕。

  此次演練的位置在德安縣彭山錫礦尾礦庫,該庫總庫容130萬立方米,主壩高38米,是全市16座在用尾礦庫之一,屬四等頭頂庫。此次演練模擬強降雨後造成尾礦庫庫區部分道路阻斷、壩頂發生漫溢、壩腳出現管涌等險情。演練囊括險情偵查、通道搶修、巡查壩體、管涌處置、搶築子堤、緊急排澇、環境監測、轉移群眾等8個環節。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4G單兵設備實時傳輸的畫面,這是九江市應急管理局近年來開展科技應用提升的成果之一,大力提升了全市應急救援智能化、科技化水平。”在險情偵查環節,通過配備4G單兵圖傳設備,後方指揮部能夠實時掌握救援人員精準定位和周邊環境,能夠實現指揮長與單兵之間的點對點精準指揮調度。應用到巡查場景時,能夠更加清晰、系統、準確知曉周邊細節,更加科學地作出指揮決策。通過實時圖像,看到周邊山體有多處出現垮塌、滑坡。

  “看,正在起飛的是九江市應急管理局最新裝配的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這是“人裝結合”提能力後首次啟動。九江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該無人機最大升空高度超過6千米,最大航程超過600公里,能夠通過搭載激光雷達、五拼相機、公網基站等模塊,執行緊急災情偵察、臨時應急通信任務,實現圖像、語音、數據的上下貫通和可視指揮,可以有效破解災區極端“三斷”情況下“力量突不進去、信息傳不出來”的難題,為確定風險點位、監測災情發展、開展災情摸排,進行有針對性的救援行動提供了支持。

  在通道搶修環節,九江市專業森林消防支隊派出了一台挖掘機、一輛裝載機,組織應急隊伍迅速展開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搶通了受損公路,恢復了交通,保障救援車輛有序進入險情最嚴重的彭山錫礦尾礦庫。

  每年汛期,巡查壩體是日常工作之一。此次演練,要求巡邏隊員排成一條直線與堤壩垂直進行巡堤查險,做到“眼到、手到、耳到、腳到、工具到”。每日早晚各一次“丁字形”查險,其餘時間“一字形”查險不間斷,做到地毯式、無死角、全方位,有效避免責任盲區。

  巡查過程中發現堤腳出現1處點狀管涌,按照管涌處置的十六字要訣“臨截背導、導壓兼施、降低滲壓、防滲泥沙”迅速行動,考驗搶險隊員熟練掌握反濾圍井、反濾鋪蓋、蓄水反壓等搶護方法。

  當水庫水位還在持續上漲,可能出現漫溢險情時,一般採用沙袋構築子堤的方法進行處置。演練在堤頂用袋裝土料進行分層堆疊,從而形成子堰。修築時,首先要清除與堤頂接觸面的雜物,按照“44332”逐層向內縮,上下錯開,內側縫隙分層用砂土填墊密實,外露縫隙用稻草塞嚴,以免土料被風浪抽吸出來。經過努力,一段200米長,1.5米寬,1.6米高的子堤已構築完成,漫溢險情處置完畢,洪水漫堤危險得以解除。

  隨後,在尾礦庫內進行了緊急排澇演練,此環節演練啟用了移動式應急排澇車。此排澇車既能使用外接電源,還配備了自帶汽油發動機,使用非常方便,能夠滿足多場景的緊急排澇任務,單機排量達到1000立方米每小時。新裝備的啟用,有效緩解了壩體防洪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練還設置了環境監測環節和轉移群眾環節,通過投放高效凈水劑、落實“十有”標準安置受災群眾,讓演練得到昇華。

  此次演練得到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江西局、江西省應急管理廳救援協調和預案局、省應急管理廳礦山安全監督管理處的高度肯定,全面檢驗了《非煤礦山生産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了多部門、多隊伍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中的組織協調、指揮救援、聯合作戰能力。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