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説,大學生回家鄉工作,是“無奈”的逆行。
6月19日,記者在尋烏縣晨光鎮高布村了解到一個不一樣的故事,這個村的不少大學生都願意返回家鄉:有的在讀大學生利用寒暑假參與家鄉扶貧工作,有的大學畢業後考回村裏當起了扶貧專幹,有的在外打拼數年後回來依托村裏的扶貧産業做起了事業。
是什麼吸引他們返回家鄉呢?
事情還得從2016年説起。針對“十三五”深度貧困村高布村,全國供銷總社派出扶貧幹部吉志雄到村組建駐村扶貧工作隊。4年多來,扶貧工作隊根據高布村實際情況,發展蔬菜、百香果、臍橙、光伏等産業,村集體經濟收入從零增長到45萬元。
“高布村現代農業産業是有些模樣了,‘金扁擔’需要人才才能挑起來,這就需要不斷挖掘本土人才。”全國供銷總社駐尋烏縣晨光鎮高布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吉志雄説。
吉志雄剛到任,在高布村成立中合(贛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隨後組建駐村公司黨支部,與高布村黨支部“雙輪驅動”,村支部負責挖掘培育本土人才,駐村公司負責經營管理打通市場。
2016年至今,高布村陸續建立了全村村務微信群、高布村大學生交流群、大學生志願者服務隊等,組織大學生座談會、大學生暑期扶貧實踐、大學生直播家鄉扶貧産業等係列活動,吸引了40多名大學生參加。
今年即將從江西師范大學畢業的劉春,多次參加高布村大學生暑期扶貧實踐,在駐村公司擔任財務助理,制作會計憑證,同時參與進村入戶的扶貧宣傳。劉春説:“從被扶貧到扶貧,除了發現自己的價值,更多的是敬畏,我珍惜這樣的鍛煉機會。”
2018年從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畢業的劉長城,通過考試成為高布村扶貧專幹,經過數年農産品銷售、策劃、管理的歷練後,成長為駐村公司獨當一面的經營能手。他説:“我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得到許許多多的幫助,現在我要通過發展産業幫助其他貧困戶。”
高布村坎上組的劉日偉從廣州醫藥學院畢業後,被吉志雄邀請加入扶貧工作隊,成長為産業致富帶頭人。今年3月,他向駐村公司租賃14畝果蔬大棚,聘請十多個貧困勞動力種植哈密瓜。如今,5萬多公斤哈密瓜瓜熟蒂落,駐村公司迅速幫他對接深圳消費扶貧中心、贛州中農批發市場,預計7月將全部售出。劉日偉説:“‘金扁擔’需要年輕人,更需要懂經營會管理的大學生。”
如今,高布村不僅實現脫貧退出,去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達8000多元,村黨支部連續4年被評為先進。同時,村裏還培育了十多名大學生和青年致富能手、扶貧專幹,他們正在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記者 陳化先 李 芳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