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瀋陽市勞動力市場統計顯示
瀋陽家政公司超過2000家 |
幾張桌子加幾部電話就可以辦一家公司,把求職者介紹出去就算完事,是目前家政中介公司的普遍做法。
家住瀋陽市沈河區的馬女士,三個月前在家門口的職介所找了個保姆,保姆幹了不到兩個月便不見了蹤影,馬女士隨後發現,放在家中的首飾不翼而飛。派出所民警調查得知,保姆留在家政介紹所的身份證號碼根本就是假的,家庭地址和電話號碼也查無此人,追贓因而沒有了頭緒。馬女士一下子損失近萬元,認為中介公司太不負責,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而中介公司的經理認為自己只負責提供信息,收取應得的信息費,把人介紹出去後,誰也不能保證她在服務中的行為,讓中介擔負法律責任説不過去。
類似事件在中介業早已司空見慣,業內人士反映,人員推銷式的家政中介使家政人員和用戶的利益都得不到保護。瀋陽市康善美家政服務中心的孔維革經理説,當前家政業存在最多的問題就是家政員偷盜和用戶剋扣工資,之所以屢屢出現而很難追責,跟當前家政中介“一錘子買賣”的經營模式很有關係。把人介紹出去,收完中介費就再也不管了,這種缺乏責任歸屬和長遠服務意識的做法已經十分落後。
相比之下,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在瀋陽的家政行業悄然興起,彌補了中介制帶來的種種漏洞。在瀋陽大都市家政服務中心,記者了解到,這裡有一批固定的家政員,活由公司派,工資也由公司發。總經理那崇偉向記者介紹,公司實行的是員工制管理模式。
所謂員工制就是指,家政員是公司員工,外出服務代表公司。具體做法是,公司與求職者簽訂用工合同,吸納他們為公司員工;公司與用戶簽訂勞務合同,負責提供家政服務。活兒由公司來攬,家政員由公司來派,勞務費由公司來收,員工工資由公司來發。這樣家政員不直接與用戶發生法律關係,出了問題都可以找公司解決。
大都市家政服務中心登記求職人員3000餘人,在職的員工1200人,是瀋陽市最大的家政企業。目前家政中心已經和家政培訓學校連成一體,産生了很好的互動效應。這裡進行烹飪、護理、禮儀等十來個項目的培訓,全面提高員工素質和服務水平。公司還為員工辦理了三項保險——人身意外傷害險、意外傷害醫療險和第三者家庭財産責任險,員工在服務時不慎受傷或造成用戶家庭的人身傷害、財産損失,都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這為家政員和用戶的利益上了個雙保險。
多數用戶認為,大都市的做法使信用和服務都有保證,家政員做得不好還可以換人,而小公司就沒有這麼方便了。一些勞動者則&&,有公司作後盾,免除了經常找工作、換工作的奔波之苦,保障措施齊全也讓他們“吃了顆定心丸”,工作起來心態穩定。記者了解到,瀋陽市一些較大的家政公司如婦女會館、黃大媽家政中心等,現在都已開始學習員工制經驗,打算向這一模式轉型。瀋陽市勞動力市場就業指導部部長付傳義説,員工制在家政服務行業中優勢明顯,應為企業發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