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n.xinhuanet.com
 頻道首頁 | | 旅游在遼寧 | 專題集粹 | 記者專欄| 政府在線 | 時事點評 | 健康人生
   傑出人物 | 證 券 | IT互聯網 | 關注就業| 流行時尚 | 房産天地 | 汽車世界 | 分社簡介
當前位置: 首頁 >> 焦點網談 <<< 往期內容 >>>

2004/01/16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政服務業逐漸發展起來,在滿足家庭需要和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發揮着不容小視的作用。由於看好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不少人開起了家政公司,很多下崗人員和農民工也蜂擁而入,大大小小的家政服務公司一時呈遍地開花之勢。而面對市場的混亂和行規的缺席,如何使這個新興行業成為一個健康發展的産業,已成為求職者、消費者、家政企業和政府部門共同關心的話題。

  特別聲明:新華網“焦點網談”欄目的文章均為獨家專訪,任何網站、報刊、電台、電視台未經新華網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電話:024—23828522
     024—23828523

E-mail:lnwork@xinhuanet.com

新華網遼寧頻道 策劃:陳孟陽 文字:王炳坤 攝影:謝環馳 編輯:王曉 審發:焦點網談欄目組
從事家政服務行業的人員越來越多
家政服務蓬勃發展,行業問題同時凸顯  

 

  家政——一個古老而又新興的服務行業。最原始的家政要從常住在主人家中做家務活的保姆開始,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家政的職業內容有了全新變化。從服務類型上,有保姆、保潔、清洗、管家、護理、家教等工種;從服務方式上,由單一的常年服務轉變為靈活多樣的定期或一次性服務;從服務主體來看,專門的家政介紹公司、家政派出公司和家政培訓公司已不在少數。

  近年來由於國有企業改制,大批工人下崗併入社會,如何通過各種渠道讓他們重上就業崗位,成為擺在社會各界面前的一道難題。2003年下半年,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學習、研討了開展家政服務業安置城市失業人員的經驗,一時家政業成為了媒體宣傳的熱點,也成了社會各方的關注重點。

  瀋陽市勞動力市場就業指導部徐慶良介紹,瀋陽市經統計的家政公司超過2000家,從業人員在20,000人以上,而這一數字,表明當前家政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目前瀋陽市的家政用戶開始普及化,原來只有有錢人享受的服務,現在正逐步走進普通家庭。大量下崗人員和進城民工從事家政服務,一些人甚至湊錢開起家政公司,進行“二次創業”。隨着網絡的迅速普及,網上家政信息也逐漸發展起來。種種跡象表明,家政服務業正方興未艾。

  在蘊藏着巨大商機和就業機會的同時,家政要想成為一個規範發展的産業,使用戶、勞動者和家政公司三方都收益,一些問題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瀋陽幫人開辦和經營家政公司的經紀人王相霖,幹這一行已經三年之久,按他的説法,目前瀋陽市的家政公司是一撥一撥地出現,又一撥一撥的垮掉或轉行,大家誰都知道做這一行有錢可賺,但是辦得好、辦得長、做得大的,終究沒有幾家。

  小公司經營困難,種種不規範行為也給勞動者和家政用戶帶來了風險。家政服務不簽勞動合同是常事,出了問題很難依法解決;一些非法中介利用介紹家政攬錢,常常是騙到錢就換個地方。正規家政公司在掙錢的同時,也捏着一把汗:對於家政服務中出現的偷盜、傷害等諸多問題,沒有一部行業規範來加以調整,給家政公司的利益帶來了不確定因素。

  如何正視家政業面臨的這些問題?如何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帶着這些問題,記者廣泛調查了瀋陽市的家政市場。

瀋陽市勞動力市場統計顯示
瀋陽家政公司超過2000家
零散中介亟待向正規化、規模化轉型  

  幾張桌子加幾部電話就可以辦一家公司,把求職者介紹出去就算完事,是目前家政中介公司的普遍做法。

  家住瀋陽市沈河區的馬女士,三個月前在家門口的職介所找了個保姆,保姆幹了不到兩個月便不見了蹤影,馬女士隨後發現,放在家中的首飾不翼而飛。派出所民警調查得知,保姆留在家政介紹所的身份證號碼根本就是假的,家庭地址和電話號碼也查無此人,追贓因而沒有了頭緒。馬女士一下子損失近萬元,認為中介公司太不負責,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而中介公司的經理認為自己只負責提供信息,收取應得的信息費,把人介紹出去後,誰也不能保證她在服務中的行為,讓中介擔負法律責任説不過去。

  類似事件在中介業早已司空見慣,業內人士反映,人員推銷式的家政中介使家政人員和用戶的利益都得不到保護。瀋陽市康善美家政服務中心的孔維革經理説,當前家政業存在最多的問題就是家政員偷盜和用戶剋扣工資,之所以屢屢出現而很難追責,跟當前家政中介“一錘子買賣”的經營模式很有關係。把人介紹出去,收完中介費就再也不管了,這種缺乏責任歸屬和長遠服務意識的做法已經十分落後。

  相比之下,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在瀋陽的家政行業悄然興起,彌補了中介制帶來的種種漏洞。在瀋陽大都市家政服務中心,記者了解到,這裡有一批固定的家政員,活由公司派,工資也由公司發。總經理那崇偉向記者介紹,公司實行的是員工制管理模式。

  所謂員工制就是指,家政員是公司員工,外出服務代表公司。具體做法是,公司與求職者簽訂用工合同,吸納他們為公司員工;公司與用戶簽訂勞務合同,負責提供家政服務。活兒由公司來攬,家政員由公司來派,勞務費由公司來收,員工工資由公司來發。這樣家政員不直接與用戶發生法律關係,出了問題都可以找公司解決。

  大都市家政服務中心登記求職人員3000餘人,在職的員工1200人,是瀋陽市最大的家政企業。目前家政中心已經和家政培訓學校連成一體,産生了很好的互動效應。這裡進行烹飪、護理、禮儀等十來個項目的培訓,全面提高員工素質和服務水平。公司還為員工辦理了三項保險——人身意外傷害險、意外傷害醫療險和第三者家庭財産責任險,員工在服務時不慎受傷或造成用戶家庭的人身傷害、財産損失,都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這為家政員和用戶的利益上了個雙保險。

  多數用戶認為,大都市的做法使信用和服務都有保證,家政員做得不好還可以換人,而小公司就沒有這麼方便了。一些勞動者則&&,有公司作後盾,免除了經常找工作、換工作的奔波之苦,保障措施齊全也讓他們“吃了顆定心丸”,工作起來心態穩定。記者了解到,瀋陽市一些較大的家政公司如婦女會館、黃大媽家政中心等,現在都已開始學習員工制經驗,打算向這一模式轉型。瀋陽市勞動力市場就業指導部部長付傳義説,員工制在家政服務行業中優勢明顯,應為企業發展的方向。

家政服務,市場到底有多大?  


專業陪護人員十分搶手
家政中心和家政培訓學校連成一體
産生很好互動效應

  瀋陽市的家政公司每天都在增加,從業人數也在增長。在這種情形下,人們最想知道的就是,家政行業的市場蛋糕到底有多大?支撐它繼續壯大的亮點在哪?

  當前瀋陽市的家政服務仍以保姆、保潔等簡單和傳統的家務活為主,但是不少企業適時推出新服務,在競爭中佔得先機。一些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如家庭營養膳食、家庭計劃、家庭接待、家庭事務管理等相繼出現,使家政服務的路子越走越專,也越走越廣。

  瀋陽市的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03年註冊了全省第一家專業陪護人員培訓機構,並成立了家庭醫療康復中心。中心主任邵煥君説,正是看到專門負責護理患者的護士太少,而病人家屬找來的陪護又多不專業,護理住院病人效果不好,才開起了培訓班和陪護公司。如今的專業陪護員十分搶手,都在醫院住院部或病人家中找到了工作,收入比普通家政員高出幾成。

  一些家政公司走出單純服務家庭的圈子,為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後勤工作,也為家政業打出了一片新天地。黃大媽家政服務中心是一家從社區服務站發展起來的公司,幾年來他們把社區作為服務基地,開闢了許多新項目。負責人黃鳳珍介紹,他們跟許多社區建立了&&,區內居民誰家要修東西、要接送小孩、護養老人或者取送、代買物品,都可以由家政員一手代理;同時還與一些社區的物業管理合作,承擔了公共衞生、公共財物看護等工作。如今,服務社區已成為公司收入的重要來源。

  瀋陽大都市家政服務中心總經理那崇偉説,當前社區服務和單位後勤服務都開始走向社會,這為家政業提供了良機。現在我國的家庭服務開發得不完善,無論是服務項目還是用戶普及度尚處於較低水平,考慮到當前離小康社會的生活水平還有一段距離,家政市場還大有發展空間。但他同時指出,現在家政公司競爭激烈,如果單靠幾個原始項目和低價位競爭,打價格戰,那最終只會被排擠到行業之外。只有開闢新服務,才能真正贏得用戶。

制約家政業的兩大瓶頸:人員素質低、服務缺誠信  


對家政從業人員進行培訓

  結構性失衡,是近來就業市場上的一個突出問題,一方面大量人員無業可就,另一方面很多崗位找不到合適人選。在家政這個被人們認為最簡單的行業,問題同樣存在。

  瀋陽龍大家政服務中心2003年底打出廣告招收“高級管家”,前來報名者一天達200餘人,但是經過簡單考察,招聘者遺憾地發現,求職者中基本沒有學歷高、技能好、經驗豐富的人員,根本不具備培訓成“高級管家”的素質。

  負責招聘的公司經理郝先生説,目前高薪高職者工作壓力大,不少家庭已不再滿足於請鐘點工搞衞生、做家務,而希望請個全能型的家政員把家裏的事都給安排了,從而少操一份心,也讓自己能在家中得到充分的休閒和充電。按照崗位要求,“高級管家”應當能夠完成家庭事務管理、家務籌劃、家庭接待、營養膳食、健康護理、家庭教育等多項任務,事實證明,絕大數求職者都不能勝任。

  家政策劃者王相霖説,家政服務要向專業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而服務人員素質跟不上成了最大的制約瓶頸。這固然與我國服務培訓開展不成熟有關,但是更大的問題出自人們的觀念。目前多數人仍認為做家政就是伺候人,是最後考慮的職業,高素質人員不願入行,致使人才匱乏。

  除了勞動者,很多經營者也沒有擺正心態,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公司推行會員制,讓求職者交一筆入會費(比一次性中介費高),就承諾公司在一年時間內都為其找工作。而實際卻是家政公司安排了一兩次工作後,就以種種理由推脫,會員優惠不了了之。而更多的家政公司在攬活時口口聲聲“保證”服務質量,一旦用戶不滿意,卻既不換服務員又不退款,讓用戶傷透腦筋。

  瀋陽市婦女會館家政服務中心經理趙曉露説,現在的家政市場就像前些年的商品市場,假冒偽劣品特別多,經營者短期行為嚴重。家政服務不同於一般交易行為,是一個長期的勞務過程,一次做得不好,就會影響長期信用。而且對於一個正處於成長發育中的行業來説,過多的短期行為會影響人們的信任度和認同感,最終給整個行業帶來毀滅之災。

家政行業走入正軌急需行業規範  


家政服務路在何方

  2003年初秋,瀋陽市一名家政員在為用戶擦玻璃時不慎墜落,從五層樓的窗戶上摔下來死亡,對於這一事件的處理,一時引起了當地業界的普遍關注。而關注的背後,則是各家公司對類似事件的普遍擔憂,一位家政公司的老闆説,現在誰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不出問題,出了問題怎麼辦?在沒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知道別人是怎麼做的,對自己有參考價值。

  除了勞動者的自身傷害,家政公司和用戶比較關心的還有家政員偷盜、家政員給用戶造成損失應怎麼處理等問題。焦點往往是,公司、勞動者和用戶三方,出了問題誰應當承擔責任,應當承擔多大責任?比如説家政員偷盜,贓款贓物追得回來的還好説,要是追不回來,公司應負什麼責任;要是因為用戶沒有按公司的提醒,家中貴重物品隨意放置,因而被盜,用戶又應負什麼責任。又比如説保姆摔傷了孩子,公司應負什麼責任;如果主人就在身邊照看著,公司應減輕多少責任等等。

  家政公司老闆反映,現在家政這行沒有相關規範,但又事情不斷,爭議只能比照《民法通則》、《勞動法》等法律來辦。很多時候由於無法協商一致,各方甚至大打出手,擾亂了公司正常的經營活動,問題在爭爭吵吵之中才勉強解決,這樣的處理成本太高。

  除了解決糾紛的需要之外,家政市場經營主體、服務主體混亂,也需要完善行規來管理。以醫院陪護為例,現在瀋陽街頭就出現了一批挂着“職業陪護”牌子的打工者,但實際上這些“職業陪護”絕大多數並不“專業”。衞生專家就此向記者呼籲,陪護市場亟待建立陪護人員的准入制度,以規範陪護員魚龍混雜的局面。
  
  據悉,我國已有少數發達城市在家政方面作出專門規範。北京、廣州、深圳就通過法規對家政員、家政用戶和家政公司的權利、義務、責任等做出了明確規定;重慶、上海等城市對醫院陪護的規範化管理也有一套制度。如何把家政服務業納入到一個正規化、法制化的軌道,是政府部門應當考慮的問題。(完)


打印本稿  

發表評論

  推薦給朋友:
   

新華網新聞檢索
組合檢索 幫助
版權所有:新華網 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製作單位:新華社網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