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險業深耕市場助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09 07:18:47
來源:經濟日報

財險業深耕市場助發展

字體:

  近日,上市保險公司2023年“成績單”陸續出爐,其中,財險業整體表現亮眼,公司盈利能力依然保持穩定,整體顯現出較強發展韌性。年報顯示,2023年,上市險企車險業務增長穩健,非車險業務延續高增長態勢,成為財險保費增長的重要拉動力。同時,多家險企也均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現出對2024年保費增長的樂觀預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財産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1.59萬億元,賠付支出1.07萬億元。其中,車險、責任險、農險、健康險、意外險保費收入分別為8673億元、1268億元、1430億元、1752億元、509億元。

  車險市場喜憂參半

  車險一直都是財險業的基本盤。2023年以來,在出行復蘇、災害頻發、費用競爭抬頭等多種因素影響下,財險企業想要實現承保盈利挑戰重重。年報顯示,財險業“老三家”中的人保財險、平安産險、太保産險2023年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約1萬億,市場份額佔比約為63%,三家公司規模化優勢形成的“馬太效應”持續加劇。

  其中,這三家企業車險保費合計為6029.9億元,同比增長5.7%,以近七成的市場份額貢獻了157.65億元的承保利潤,超出整個車險行業盈利水準。具體來看,人保財險車險業務體量最為龐大,實現保費收入2856.26億元,同比增長5.3%;平安産險、太保産險車險保費收入分別為2138.5億元、1035.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5.6%。

  盡管車險保費穩健增長,但財險業“老三家”也不得不面對承保利潤大幅下降的現實。數據顯示,人保財險、平安産險、太保産險分別實現承保利潤86.23億元、47.32億元、24.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1.1%、41.09%、15.02%。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是疫情過後公眾出行需求增加,使用汽車的頻率大幅上升,加之2023年部分地區受到暴雨、颱風等自然災害影響,車險報案數量上升,保險公司賠付壓力不斷加大。另一方面是2023年險企在定價方面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一些險企可能採取了較為激進的定價策略,導致保費收入不足以覆蓋增加的賠付成本。

  在2023年年報中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即新能源車險佔比快速上升。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量普及,消費者對新能源車險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在年度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保副總裁于澤表示,2023年人保財險車險業務的增長主要來自新能源車險的增速。該集團年報顯示,中國人保2023年新能源汽車承保數量同比增長57.7%。太保産險在年報中也顯示,2023年,該公司探索新能源汽車經營新模式,全面布局融入汽車産業生態,與車企建立扁平化協同合作機制,2023年新能源車險同比增長54.7%。

  但相較于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險的綜合成本率較高,直接影響了車險的承保策略及利潤;保費高、出險率高、賠付率高的“三高”問題一直困擾著險企和投保人。業內專家認為,新能源車險從行業層面還未實現盈利,但大型險企由于資源、人才等多方面優勢,綜合成本率表現優秀,新能源車險的未來值得期待。于澤透露,人保財險的新能源汽車商業險綜合成本率比車險整體高7個百分點左右。太保産險董事長顧越表示,太保産險三年前就針對新能源車險市場做了立項研究。2023年,公司新能源車險增速超過50%,在車險中的整體佔比高于行業1個至2個百分點。雖然目前新能源車險還是虧損,但2023年綜合成本率呈下降趨勢。“我們對未來新能源車險發展充滿期待,公司將發揮頭部企業作用和先行先試優勢,積極推動中國汽車産業的高品質發展。”顧越説。

  深耕市場開拓創新

  非車險是財險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2023年,人保財險非車險業務原保費收入2301.81億元,增長7.4%;太保産險非車險業務原保費收入848.28億元,增長19.3%;陽光財險非車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81.0億元,同比增長14.9%;太平財險非車險保險服務收入增長16.7%,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從險種看,意健險、責任險、農險等發展迅速。2023年,人保財險種植險、養殖險業務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農險實現保險服務收入528.57億元,同比增長10.6%;意外傷害及健康險業務實現保險服務收入437.47億元,增長23.8%。大地保險貨物運輸險原保費收入14.06億元,增長31.7%。太保産險責任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96.57億元,增長31.4%;

  于澤表示,人保財險始終高度重視非車險盈利能力,持續改善盈利狀況。一方面創新“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發展模式;另一方面主動調降一些業務,開展高賠付綜合治理。“在正常災害水準下,人保財險將把非車險綜合成本率控制在100%以內,並爭取進一步優化。”于澤説。

  陽光財險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非車險業務板塊,陽光財險立足于服務國家戰略和支援實體經濟,持續提升非車險産品及風險服務方案的定價能力,建立了以“一表兩冊”為整體框架的非車險數據生命表體係,支撐核保人業務報價能力提升,引領和支援銷售隊伍市場拓展能力提升,進一步夯實非車險業務的平衡發展基礎。

  相較于以車險為主的傳統險企,眾安線上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則根據自身特長,立身于互聯網保險銷售的業務之中,對網絡潛在市場投入了更多關注。例如,為電商平臺提供退貨、品質、物流、售後服務、商家履約金等場景的電商類保險産品;持續推出寵物險、創新場景意外險、手機碎屏險、無人機保險和家財險等産品。從業績上看,2023年,眾安線上電商業務板塊總保費達65.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3%;航旅業務板塊保費達32.42億元,增長89.0%;寵物險總交易額達5億元,增長近150%。多元的場景意味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但同時也意味著眾安線上需要持續提升精算與服務能力。

  以寵物險為例,年報顯示,眾安線上的寵物險囊括寵物六大類自發疾病保障,附贈健康管理服務,包括驅蟲、疫苗、線上問診和營養師咨詢,以及寵物第三者責任險和寵物死亡補償等可選的增值保障。但記者也注意到,在各大投訴平臺及各類社交媒體上也曾多次出現眾安線上寵物險的投訴問題。具體投訴內容包括,投保人認為保險條款內容設置有歧義、不理解拒賠原因、無故及不合理拒賠等。

  專家表示,財險行業在車險綜合改革之後,還需加大力度發展非車險業務,只有多板塊齊頭並進,才能更好助力保險業發揮“穩定器”和“減震器”的作用。

  防控風險助力發展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金融業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服務國家大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成了上市險企年報和業績發布會上的熱詞。

  年報顯示,中國人保2023年承擔風險保障金額超3500萬億元,截至2023年末,落實“八項戰略服務”投資規模近8000億元。中國人保副董事長、總裁趙鵬在業績會上也介紹了集團服務國家戰略的舉措,包括服務現代化産業體係建設、服務鄉村振興、服務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增進民生福祉、服務綠色發展等亮眼業績。其中,在服務科技自立自強方面,中國人保承保高新技術企業11萬家,提供風險保障87.2萬億元;綠色保險方面,提供風險保障75.5萬億元,同比增長20.4%。

  中國太平把服務國家戰略評價指標體係全面納入集團預算和子公司考核,與業務高品質發展緊密結合。截至2023年底,中國太平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137萬億元人民幣,較年初增長6.3%。其中,社會保障類保險、農業保險、綠色保險、巨災再保險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保險的保費均明顯增長。

  在亮眼的“成績單”背後,是險企不遺余力探索深層次商業模式變革的決心,也是當前保險業高品質轉型發展的一個節點。

  中國人保董事長王廷科曾表示,新商業模式在保險公司不同業務領域有不同體現。在財險方面,中國人保已實施“保險+服務+科技”商業模式,並明確不同業務板塊的定位,提出要做優做強財産險核心主業。“人保財險將深化實施風險減量服務工程,創新踐行‘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的商業模式,完善矩陣式管理體系,加快世界一流財産險公司的建設。”王廷科説。

  中國太平發布的年報也披露了該集團在2023年風險防控的各項有力舉措。其中,在強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上,該集團建立健全風險提前甄別、及時預警、果斷應對的工作機制;在加強內審合規建設上,聚焦重點領域,開展專項風險排查,推動風險隱患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積極化解存量風險。同時,該集團還推動風險偏好有效傳導,有效防控了超預期風險事件的發生。

  談起風險減量管理的重要性時,王廷科表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當前金融工作的重點任務,更是金融保險企業的永恒主題。中國人保將不斷升級《全面風險管理行動方案》,著力提升風險管理的前瞻性、主動性和有效性,切實以高水準安全保障高品質發展。與此同時,中國人保還將進一步加強數字化建設,制定實施數字化建設行動方案,強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保險場景中的應用,切實提升數智化運營管理水準和客戶服務能力。 (記者 武亞東)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