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金門經濟文化交流視訊會15日在三地同步舉行。來自三地的商協會、業者、民間人士及廈大&&院專家學者通過視訊方式,圍繞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疫情後推動廈門、&&、金門三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進行探討。
在疫情防控的“下半場”,不少廈門&企抓住大陸經濟發展機遇,在廈門“惠&26條”實施細則助力下高質量復産,業績逆勢增長。
台灣出口繼3月後再次下跌。&&&財政事務主管部門8日公布,台灣4月出口252.4億美元,為2017年5月以來非春節月份的最低水平,較上月減10.7%,較上年同月減少1.3%。大陸(含香港)市場佔台灣總出口額比重達44.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地區銀行業3月獲利182億元(&&&,下同),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44%,累計第一季度獲利809.5億元,年減16.9%,3月、一季度獲利均寫下史上最大跌幅。
&&&經濟事務主管部門5日發布的統計顯示,2019年台灣製造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比上年都有所下滑,但是企業的研發投入金額和增幅均為近5年新高。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4日發布,台灣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大幅下跌5.5個百分點至47.6%,不僅由擴張轉為緊縮,還寫下該指數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大跌幅。
&&&統計部門4月30日公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間消費不如預期,今年第一季度經濟成長率概估為1.54%,比2月預測值1.8%減少0.26個百分點。
雖受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影響,但台資企業深耕大陸市場腳步未停。
“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我們認為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來自台灣的吉士豆乳創辦人黃公駿説。目前,他位於成都的門店正在抓緊裝修,下個月即將開門迎客。
台灣當局發展事務主管部門27日發布的統計顯示,今年3月台灣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20分,較上月減少4分,燈號由上月的綠燈轉向黃藍燈,出現向低迷轉變的趨勢。
近日,浙江省玉環市大麥嶼港區的台灣商品體驗館裏,一家名為“&寶我家”的店舖特別熱鬧。前來採購的消費者發現,熟悉的店舖已經化身網絡直播間,不時傳出帶着濃濃台灣味的主播聲音:“這個真的超好用,買它!”
福建自貿試驗區自2015年4月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在兩岸産業、貿易、金融、人才等方面交流合作持續深化。截至2020年3月,累計新增台資企業2520家,合同台資67.9億美元。
餐飲業營業額嚴重下挫,主因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但導致游客銳減,也影響人們外出聚餐意願。
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經濟的衝擊進一步顯現。台灣經濟研究院24日公布3月營業氣候測驗點,製造業、服務業和營建業皆連續3個月下滑。其中,製造業82.35點,月減6.48點,為2009年2月以來新低。
&&&統計部門22日公布,失業率連續2個月上揚,3月失業率3.72%,較上月上升0.02個百分點;季節調整後失業率為3.76%,較上月增加0.06個百分點,創10個月以來新高。
台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0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台灣企業外銷訂單金額為40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大幅優於預期。第一季度外銷訂單1042.4億美元,年減3.5%。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17日公布最新預測,將202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去年12月發布的2.44%下修為1.03%。
台灣地區貨幣政策主管機關16日公布,截至2020年3月底,台灣地區銀行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不含可轉讓定期存單NCD)為2521.27億元,月增1.96億元。
“年初到4月中旬,我們還未接到任何訂單,目前公司正在有序生産年前的訂單。”廈門多威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外貿出口牙膏為主的台資企業,董事長曾欽照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生産、出口計劃完全被打亂,訂單被不同程度延期或取消。
台灣合一生技、丹麥利奧制藥、中天上海三家公司15日同時在&&和丹麥巴勒魯普簽署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新藥FB825合作研發與商品化的全球獨家授權協議。
記者從廈門海關、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獲悉,今年第一季度,廈&客貨滾裝航線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591標箱,同比增長51.5%,持續助力兩岸經貿往來。
春色正好,台資企業上海翔茂集團位於此間金山區亭林鎮的廠區宛如一座大花園。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這家&企捐贈大批乳膠手套馳援一線。
台灣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8日公布,3月出口282.7億美元,較上月增11.4%,較上年同月減0.6%。大陸和香港依然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
受惠於大陸工廠復工,市場需求回溫,台灣半導體産品等科技類公司3月業績表現超出市場預期。
記者從陜西省&&了解到,在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陜西&企復工率達到95%。
受疫情影響,台灣各地皆有知名餐廳因不堪虧損於近期歇業,從&&的大三元酒樓、祥福餐廳到高雄的祥鈺樓,“寒潮”貫穿南北。
台灣當局發展事務主管部門27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2月台灣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24分,較上月減少1分,燈號續呈綠燈。該部門&&,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尚未明朗,需密切關注對台灣整體經濟的影響。
26日召開的浙江省對&工作會議上披露,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累計批准&企9600多家,實際利用台資250多億美元。
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發布調查結果顯示,2月台灣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呈現同步下滑,三大産業均連續第二個月下滑。
台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3日公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2月台灣工業生産指數為103.00,較上月減少1.85%,其中製造業減少1.89%。經季節調整後,工業生産減少5.16%,製造業減少7.99%。
台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0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台灣外銷訂單金額為286.8億美元,較上月減少18.8%,比去年同期減少0.8%。訂單減少主要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和防疫措施影響産能、供應鏈和物流。
在位於&&市內湖區的公司總部,愛爾麗集團總裁常如山一如既往地忙碌。他既要統籌指揮公司在台灣的各項業務,也時刻關注大陸疫情防控和公司復工進展。
台灣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構理監事聯席會議19日決議,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調降1碼(0.25個百分點),分別為年息1.125%、1.5%及3.375%,3月20日起實施;利率降至1.125%,也創歷史新低紀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企&&紛紛展現同胞親情,踴躍捐款捐物,與大陸同胞攜手同心,共抗疫情。
近日,江蘇省&&與江蘇銀行聯合&&《江蘇銀行支持全省台資企業復工復産和健康發展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江蘇銀行將在3年(2020-2022年)內累計為江蘇&企提供不少於100億元的授信總額度。
雖受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影響,但台資企業仍對大陸市場投下“信任票”。他們做好防疫,有序復工復産,不少企業還按原計劃追加投資、擴大布局,用實際行動證明“大陸過去、現在、未來都會是台胞&企投資興業最佳選擇”。
這是一家閩&合資企業,位於福清台灣農民創業園裏。近期,受疫情影響,公司總經理、曾獲得“台灣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稱號的莊炳耀,暫時還留在台灣彰化,通過大陸搭檔林開述“隔海”指揮公司春耕備産工作。
作為全球最大印製電路板研發和生産企業之一,“鵬鼎控股”是蘋果、華為等各大手機和計算機品牌的核心供應商。林益弘告訴記者,深圳廠區工人數量和産能都已恢復六成,但仍趕不上市場需求。
台灣當局發展事務主管部門27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1月台灣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25分,較上月減少2分,燈號續呈綠燈。該部門&&,2月情況不樂觀,不排除轉為黃藍燈。
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發布調查結果顯示,1月台灣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呈現同步下滑。其中,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結束先前連續兩個月上揚態勢轉為下滑,服務業與營建業皆同樣由上揚轉為下滑。
台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4日公布,今年1月台灣工業生産指數105.58,受到春節因素影響,較上月減少10.10%,其中製造業減少10.45%;經季節調整後,工業生産增加4.18%,製造業增加5.20%。
台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0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台灣外銷訂單為353.1億美元,較上月減少19.4%,比去年同期減少12.8%。原因是受到産業淡季及春節工作日數減少影響。
&&&經濟主管部門19日公布,2019年第4季度製造業産值33660億元(&&&,下同),較上年同季減少6.60%,為連續4季度負增長。2019年全年製造業産值132195億元,年減5.84%。
廈門&&協會會長吳家瑩19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在大陸政府及有關部門&&政策的助力下,廈門有六成以上台資企業已復工復産。
廣州市&&18日編印《在穗台資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復工復産有關政策問答》,回應在穗台資企業關切,幫助企業有序復工復産,回歸正常經營。
連日來,在國務院&&和地方省市&&積極協助下,各地台資企業在切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紛紛有序復工復産。其中,福建、江蘇、山東等省份採取積極措施,為&企復工復産提供有力支持。
台灣地區財政主管部門7日公布,今年1月出口250.7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7.6%;1月進口216.1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少17.7%。1月貿易順差34.6億美元,年增25.8億美元。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5日公布,今年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滑4.9個百分點至51.3%,不過仍處於擴張區間。
扎根深圳近30年,&&盧政群一直有一個心願,作為棒球鐵桿球迷的他,希望這項運動能在大陸推廣開來。
記者近日從江蘇省&&獲悉,2019年江蘇與台灣經貿交流合作穩中提質,全省吸引利用台資連續16年位居大陸前列,&&&企持續看好江蘇,&企與陸企合作共贏態勢不斷增強。
針對美國務院日前批准售&約2.8億美元的軍事通信設備,國&&發言人朱鳳蓮12月8日應詢&&,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向中國台灣地區出售武器,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規定,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