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
    1月3日,集寧--烏蘭巴托鐵路中蒙邊境鐵路接軌通車典禮在中蒙邊境的二連浩特和扎門烏德之間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烏蘭夫、蒙古人民共和國總理澤登巴爾,及以鐵道部長滕代遠為首的中國政府代表團,以普布桑為首的蒙古政府代表團,以別謝夫為首的蘇聯政府代表團等參加了典禮。典禮由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達姆巴主持,澤登巴爾、烏蘭夫分別講了話。
    2月,內蒙古自治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農業合作化。全區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産合作社8 421個,入社農戶102.377萬戶,佔全區農業總戶數的74.7%。
    4月3日,國務院決定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設巴彥淖爾盟,轄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巴彥浩特市。至此,實現內蒙古統一的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任務圓滿完成。
    4月30日,內蒙古醫學院成立,9月1日舉行開學典禮。
是月,內蒙古黨委報請中央批准,達斡爾族為單一民族。8月25日,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在呼倫貝爾盟成立。
    5月21日,內蒙古軍區一屆一次黨代會在呼和浩特召開。294名正式代表、22名候補代表出席會議。會議以反對右傾保守思想,改進領導作風為中心內容。內蒙古軍區司令員烏蘭夫作當前形勢的報告。會議通過中共內蒙古軍區首屆代表會決議,選出烏蘭夫等23人為中共內蒙古軍區委員會委員。
    5月29日,包蘭鐵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
    7月5日至17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屆代表大會在呼和浩特召開,蒙、漢、回、達斡爾等民族的黨員代表380多人出席會議。內蒙古黨委書記烏蘭夫向大會作報告。會議選舉王文達等35人為內蒙古黨委委員,雷代夫等13人為候補委員;選出烏蘭夫等21人和王鐸、巴圖巴根2人分別為出席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正式代表和候補代表。7月20日,內蒙古黨委舉行第一次全委會議,選舉烏蘭夫為內蒙古黨委第一書記,蘇謙益、楊植霖、奎璧、王鐸為書記處書記,選出烏蘭夫等15人為常委會委員。
    9月15日至27日,烏蘭夫等代表出席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烏蘭夫在大會上作了《黨勝利地解決了國內民族問題》的發言,奎璧作了《黨的民族政策在內蒙古的勝利》的發言。烏蘭夫被選為中國共産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奎璧被選為候補委員。9月28日,中共中央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烏蘭夫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9月17日,內蒙古黨委發出《關於牧業生産合作社幾個問題的指示》,要求全區各級黨委務必以生産為中心,結合當前的分配及建社工作,按照“依靠勞動牧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穩定發展畜牧業生産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對畜牧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總方針,全力把牧業社辦好,推動牧民積極發展畜牧業生産。
    11月,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劃鄉工作從4月開始已全部結束。全區共劃出2 236個鄉,比原有的鄉減少43%。
    12月,內蒙古自治區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是月,呼和浩特—集寧—寶昌—赤峰—通遼—烏蘭浩特—海拉爾長2 433公里的長途載波電話線路建成並交付使用,溝通了東部三盟與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的通訊&&。

 

1957年
    1月1日,呼倫貝爾盟建立10個民族鄉。此後,又建立5個民族鄉,全區先後共建15個民族鄉。
    1月,內蒙古第一座現代化乳品廠--牙克石乳品廠建成投産。6月,海拉爾乳品廠建成投産。11月,內蒙古第一毛紡廠建成,這是一座擁有5 000錠生産能力的現代化毛紡廠。
    2月15日至27日,內蒙古人委在呼和浩特召開旗縣長會議,總結1956年農牧業生産,批判了“重農輕牧”的思想,提出了“農牧結合,多种經營”的發展農村牧區經濟的方針。
    4月8日至13日,內蒙古政協召開一屆委員會三次會議,傳達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報告,進一步調動積極因素,促進增産節約運動的開展。
    5月6日至19日,內蒙古黨委召開全區宣傳工作會議,貫徹落實全國宣傳工作會議精神。內蒙古黨委20日至23日,召開一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討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決定開展整風運動,制定了執行中央關於整風運動指示的計劃。6月3日至7日,內蒙古黨委統戰部邀請非黨廳局級幹部舉行座談會,烏蘭夫、楊植霖、奎璧、王鐸到會聽取意見。15日《內蒙古日報》發表《不能只許批評不許反批評》的社論,開始反右派。27日,內蒙古黨委整風領導小組提出分化孤立右派的方針,動員黨員開展反擊右派分子的鬥爭。7月1日,《內蒙古日報》發表《狠狠打擊右派分子》的社論,號召群眾向右派分子展開有力的回擊。29日,內蒙古黨委召開盟、地委書記會議,要求在農村、牧區、工礦企業普遍開展反右派鬥爭的宣傳教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參加整風和反右派鬥爭。10月1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少數民族中進行整風、反右和社會主義教育的指示》,要求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以反對地方民族主義為重點的整風、反右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隨即自治區開展了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右派分子的鬥爭。反右派鬥爭於1958年夏末結束。反右派鬥爭被嚴重擴大化。內蒙古自治區有3 731人被劃為右派分子。11月以後,整風轉入整改階段,對於群眾提出的意見予以落實解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4月30日,舉行內蒙古自治區成立10周年慶祝活動。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等代表中央出席;來自16個省、自治區的18個兄弟民族代表團,蒙古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參加慶祝活動。
    9月12日,冶金部決定把包頭鋼鐵公司、包頭冶金建設總公司、冶金部設計院包頭分院合併為一個大型聯合企業--包頭鋼鐵公司。29日,河套地區防洪大堤建成,堤長180公里,可以抗禦百年不遇的大洪水。
    10月14日,內蒙古大學正式開學。這是內蒙古地區,也是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第一所綜合大學。烏蘭夫兼任校長。
    10月21日至12月21日,召開全區天主教徒代表會議,決定自辦教會,和梵蒂岡割斷政治、經濟上的一切&&,改革天主教內部的封建制度。1962年12月20日,正式成立內蒙古自治區天主教愛國會。
12月20日,內蒙古人委決定自治區直屬機關精簡幹部1 116人,各旗縣、盟地市有6 800多名幹部精簡到基層工作。24日至29日,內蒙古黨委召開全區精簡機構、人員,下放幹部會議。決定全區精簡下放幹部、職工38 000人。
    內蒙古自治區超額完成了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本年度全區工農牧業總産值達17.51萬元,比1952年增長53.5%,5年平均遞增8.9%。其中:工業總産值6.33萬元,比1952年增長2.93倍,5年平均遞增31.5%;農牧業總産值11.18萬元,比1952年增長14.1%。5年糧食平均産量74.4億斤,比1952年增長49.3%;牲畜總頭數5年內平均增長7.3%;發電量為9 186萬度,比1952年增長5倍;原煤産量達到217萬噸,比1952年增長2倍。5年興建鐵路1 589公里(其中正線830公里),相當於解放前原有里程的85.4%;公路通車里程達1.3萬公里,比1952年增長1.7倍。國民總收入達67.1億元。蒙古族人口在自治區成立10年中,增加了20多萬人。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族人口比自治區成立前增加了20%。

 

1958年
    2月6日至10日,中共內蒙古第一屆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貫徹中共中央南寧會議精神,通過了《爭取整風全勝,克服右傾保守思想,掀起生産建設高潮》、《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個五年計劃輪廓建議和1958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報告》、《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發展規劃的報告》等3個文件。提出工農牧業生産“大躍進”計劃。3月8日,內蒙古黨委進一步貫徹執行中共中央成都會議精神,反右傾,鼓幹勁,全區開始了“反浪費、反保守”的雙反運動。16日至27日,內蒙古黨委在包頭舉行第六次全委擴大會議,號召解放思想,大辦地方工業,加快自治區的建設。5月29日至6月4日,內蒙古黨委召開第七次全委擴大會議,作出了貫徹執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決議。29日至6月12日,召開宣傳工作會議,要求大張旗鼓宣傳總路線。5月13日至30日,內蒙古各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普遍開展了“紅與專”問題的大辯論。全區掀起了宣傳社會主義總路線的活動。6月7日至16日,內蒙古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通過了執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社會主義建設五年規劃綱要和自治區1956--1967年農牧業發展規劃等3個報告,制定了更高指標的躍進計劃。17日,自治區抽調1 000多名幹部組成10個宣傳總路線與生産檢查團,分別由烏蘭夫、蘇謙益、楊植霖、奎璧等自治區黨政領導率領,分赴8盟2市,進行兩個月的宣傳與檢查。7月16日,內蒙古黨委發出力爭各種農作物放高産“衛星”,以實現農業生産大躍進的號召。9月3日,內蒙古黨委召開電話會議,貫徹中共中央北戴河會議精神,加強黨對工業的領導,大幹4個月,計劃到年底産鋼15萬噸,鐵25萬噸,粗銅1萬噸。5日,《內蒙古日報》發表社論,推廣卓資縣大辦土高爐的經驗。15日,內蒙古黨委召開全區鋼鐵生産躍進廣播大會,號召掀起全區鋼鐵生産大躍進,開始了全民大煉鋼鐵運動。當時建小高爐、土高爐24 200個,煉鋼爐87個,晝夜苦戰。全區從機關、學校、團體、部隊調集70萬人直接參加大煉鋼鐵運動。年底,報道提前完成了中央規定的産鋼1萬噸、鐵8萬噸的生産任務。後經核實,産鋼僅0.7萬噸,鐵5萬噸。不顧客觀規律的“大躍進”運動就是這樣掀起來的,它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農業生産力遭到破壞,市場供應全面緊張,人民生活嚴重困難。
    8月,內蒙古黨委要求各級黨委積極有序地領導人民公社化運動,當時全區已組織50多個人民公社。9月9日至10日,內蒙古黨委召開盟市委書記電話會議,要求大辦人民公社。這時,人民公社已發展到465個。10至21日,內蒙古黨委召開一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貫徹中共中央北戴河會議精神,對農業區實現人民公社化問題作出初步規劃;同時決定牧區年內暫不創辦人民公社。會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一哄而起,29日已宣布全區農業區、半農半牧區11 049個農業社合併為803個人民公社,全部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公社普遍辦起公共食堂、託兒所、幼兒園、縫紉組、糧食加工廠、飼料加工廠、幸福院等。把社員的生産資料收歸公社所有,社員的自留地一律歸公社經營,公共積累統一歸公社。“一大二公”,“大鍋飯”、“共産風”、“浮誇風”在全區各地程度不同地發展着。11月17日,內蒙古黨委召開第七次農村工作會議,要求在3個月的時間內整頓好人民公社。12月,內蒙古黨委發出《關於整頓、鞏固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指示》和《關於牧區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指示》等文件,並組織幹部下鄉檢查並糾正人民公社化中出現的強迫命令、浮誇虛報、經濟比例失調等問題。
5月,牧民加入合作社、公私合營牧場的戶數佔牧戶的25%;10月,這一比例上升到90%,畜牧業基本實現了合作化。6月20日至7月9日內蒙古黨委第7次牧區工作會議在向中央的報告中提出:初級形式的合作社一般是適應目前牧民的覺悟程度的,當前牧區必須全力鞏固初級合作社。9月21日,內蒙古黨委第一屆第八次全委擴大會議建議:牧區暫不舉辦人民公社。但是,在全國大辦人民公社形勢的影響下,牧區年底也開始組織牧區人民公社。1959年1月,牧區2 000多個牧業生産合作社合併為158個人民公社。由於從中央到地方對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的缺點和偏差已有所覺察,因此農村人民公社刮“共産風”、搞公共食堂等“左”的做法對牧區影響較小,畜牧業生産一直保持了穩步發展的勢頭。
    7月10日,烏蘭夫在錫林郭勒盟喇嘛代表人物座談會上指出,對喇嘛教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包括對喇嘛個人的改造與對廟倉經濟的改造。對喇嘛的改造主要是學習政治,參加生産勞動,改造思想,轉變立場;對廟倉經濟的改造,一是參加合作社,一是參加公私合營牧場。31日,內蒙古黨委作出對喇嘛和廟倉經濟採取積極而慎重的改造方針,達到既改造喇嘛,又團結人民,又發展生産的目的;對於廟倉的牲畜,或舉辦國營牧場,或轉合作社經營;動員有勞動能力的喇嘛參加勞動,使之逐步變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允許喇嘛進行正當的宗教活動。到1960年,基本上完成了對喇嘛教制度的改革。在改造過程中,也受到了“左”的思想影響。
    7月18日,內蒙古第一座高溫高壓熱電廠--包頭第二熱電廠投産發電。30日,呼和浩特烏素圖水庫建成,蓄水量達150萬立方米,可灌溉3萬畝農田。8月1日,包(頭)蘭(州)鐵路正式接軌通車,鐵路全長990公里。
    8月1日,呼倫貝爾盟鄂溫克自治旗成立。15日,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成立。至此,內蒙古自治區內的3個聚居的少數民族成立了自治旗,成為蒙古族以外實行自治的少數民族。
    9月1日,內蒙古工學院成立。
    10月1日,錫林郭勒盟與察哈爾盟合併為錫林郭勒盟。
    11月24日,內蒙古林學院在扎蘭屯成立。
    自治區全年外調耕畜25萬頭,支援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等省春耕。

 

1959年
    上年12月27日至本年1月9日,內蒙古黨委召開一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貫徹中共中央一系列糾正“左”傾錯誤,整頓、鞏固人民公社的方針政策,通過了《關於整頓鞏固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指示》、《關於牧區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指示》,指出發展生産是鞏固和提高人民公社的中心環節,以生産為中心結合整社,通過整社推動生産。特別指出牧區人民公社切忌搬套農村人民公社的做法。12日至17日,接着召開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屆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對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大躍進”中出現的“左”傾錯誤進行了總結,決定進行整頓糾正。但因認識有限,工農業生産高指標仍未得到徹底糾正。3月16日至23日,召開全區六級幹部會議,解決人民公社管理核算問題,糾正“共産風”。4月18日,召開常委擴大會議,作出《關於整頓鞏固人民公社工作中幾個問題的指示》,要求做好小隊工作,迅速確定生産小隊的部分所有權和管理權限,建立健全生産責任制,抓生産管理,清算1958年一平二調三收款問題等。6月15日至27日,召開盟市委農業書記會議,檢查春耕生産和整社工作。之後,內蒙古黨委發出《關於人民公社清理舊賬問題的若干規定》、《關於人民公社生産小隊部分所有制和管理權限的若干規定》、《關於人民公社推行以産計工的辦法》等一系列文件,以進一步解決當時存在的問題。
    1月12日,內蒙古黨委、人委作出《關於加速改造沙漠的指示》,指出我區沙漠面積約佔全區土地面積的20%,要採取措施改造沙漠。5月,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區第一次治沙協作會議舉行,強調要嚴格保護沙漠植被。
    2月20日至3月4日,召開內蒙古政協二屆一次會議,楊植霖被選舉為該屆政協主席,吉雅泰等4人當選為副主席。
    2月23日至3月4日,召開中共內蒙古軍區第二屆代表大會,烏蘭夫當選為內蒙古軍區黨委書記,吳濤等4人當選為黨委副書記。
    3日至14日,內蒙古第二次蒙古語文工作會議召開,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少數民族語文工作的指示,研究了內蒙古蒙古語文工作的發展方針和政策。檢查了不重視蒙古語文工作的問題。
7月6日至24日,召開第八次牧區工作會議,制定《關於牧區人民公社生産隊部分所有制和管理權限的意見》、《關於牧區人民公社“以産計工”的意見》等8個文件,對牧區人民公社的管理制度作出了適合當時牧區特點的規定。9月,內蒙古黨委發出《關於牧區人民公社推行“三包一獎”制的意見》,探索牧區人民公社發展生産的最佳方式。
    8月,中共中央八屆八中全會錯誤地開展“反右傾”鬥爭,中斷了對“左”傾錯誤的糾正。此後,內蒙古黨委於8月29日至9月13日召開一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也開始“反右傾”,並在1960年提出繼續躍進的任務,使糾“左”工作受到極大干擾。
    9月16日,內蒙古黨委發出《關於摘掉確實悔改的右派分子的帽子的通知》,至1964年,內蒙古的右派分子全部摘掉了帽子。
    9月26日,包頭鋼鐵公司一號高爐提前煉出第一爐鐵。10月15日,周恩來總理為包頭鋼鐵公司一號高爐出鐵典禮剪綵。
    10月20日至22日,內蒙古科學技術協會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交流了科技工作經驗,討論了自治區的科技任務。
    12月,內蒙古伊克昭盟第一煉油廠、呼和浩特糖廠、包頭鋁廠建成投産。
    本年度內蒙古出售給國家189萬頭耕畜和食用牛羊,比1958年增加28%;出售絨毛2 751萬斤,比1958年增加16%,有力地支援了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江西等省的工農業生産;共調運出40萬噸雜糧,供應北京、天津、瀋陽等地。

 

1960年
    1月12日,內蒙古黨委召開第八次農村工作會議,一方面提出反右傾、鼓幹勁的躍進任務,一方面肯定“三包一獎、”生産小隊的基本職能,進行糾“左”。2月10日至24日,內蒙古黨委召開第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又提出1960年發展國民經濟高指標的計劃。3月22日,內蒙古人委組織萬人工作團,下鄉協助公社開展農牧業大生産運動。要求在農業區實現按農業人口平均每人生産1 700斤糧食的目標,在牧區開展“百母百仔”運動。4月11日至17日,內蒙古黨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提出自治區力爭提前3至4年實現農業發展綱要的躍進計劃。6月,開始糾正“反右傾”的錯誤,24日至7月2日,內蒙古黨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貫徹執行中共中央“以農業為中心,全面安排工作”的指示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農業60條),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取消公共食堂,恢復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業和集市貿易。這是糾正“反右傾”的重要一步。8月30日、9月1日,內蒙古黨委按中央的指示,開展以保糧、保鋼為中心的增産節約運動和全黨動手、大辦農業、大辦糧食,全力以赴抓農業生産。9月10日至22日,召開第九次牧區工作會議,號召全區牧區開展“百母百仔”運動,穩定、全面、高速度發展畜牧業。10月8日,內蒙古人委通知,要求貫徹烏蘭夫在第九次牧區工作會議上對牧區開荒問題指示,在牧區開荒必須有計劃,為發展畜牧業服務;絕對禁止開墾沙地、陡坡地;在開荒的同時要建造林帶。11月,貫徹執行中共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對工農牧業生産全面開展了調整工作。12月4日,內蒙古人委作出《關於牧區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若干規定》,要求生産大隊對生産隊必須實行“三包一獎”(包工、包産、包成本和超産獎勵),生産隊對生産小組或社員實行“三定、五保、一獎”(即定人、定畜群、定設備;保成畜保育率、保仔畜繁殖率、保成活率、保畜膘、保畜産品;完成定額或超産獎勵)。
    2月4日,內蒙古黨委決定成立“雙革”(技術革命、技術革新)領導機構,以加強對工業戰線、非工礦企業人民公社技術革命、技術革新的領導。3月10日,內蒙古黨委發出指示,要求工業戰線進一步全面深入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內蒙古科委內專設技術革新、技術革命辦公室、負責推廣技術情報和“雙革”中的新成就。4月26日,召開全區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廣播大會,要求各行各業開展機械化、半機械化、自動化、半自動化為中心的“雙革”運動。5月28日,內蒙古黨委組成“萬人工作團”,開展工業大檢查、大評比、大總結、大推廣,以推動技術革命和技術革新運動。
    3月11日,內蒙古黨委決定成立內蒙古哲學、文學、民族、考古、教育、法學等6個研究所。
    5月1日,包頭鋼鐵公司一號平爐提前出鋼。是年,內蒙古第一座林産化工廠--牙克石栲膠廠投産,年産栲膠5 000噸。擁有90 000多錠生産能力的包頭棉紡廠建成投産。內蒙古第一、第二機械廠正式投産。
    6月3日至22日,國家派首都民航機組為巴彥淖爾盟阿拉善旗境內的沙漠中撒播沙蒿、梭梭、沙米、棉篷等草種18.6萬斤,播種面積達40萬畝。
    9月27日至10月4日,內蒙古黨委在牙克石召開第二次林區工作會議,確定林區建設“以林業為中心,以農業為基礎,林、工、農、副、漁全面大發展”的總方針,要更新和採伐並舉,合理利用森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