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
    2月17日,內蒙古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農村牧區若干經濟政策問題的佈告》,進一步放寬了種樹種草、生産責任制、收益分配、糧油徵購、自留地、自留畜、自留樹、家庭副業、農牧業稅制、農貿市場、社隊企業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5月,在全區牧區經營管理座談會上,肯定了新“蘇魯克”、“三定一獎”或“兩定一獎”、“隊有戶養”、“專業承包,以産計酬”等牧業生産責任制形式。9月,全區98%的社隊實行了各種形式的生産責任制,其中採取“包産到戶”的已佔65%。8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央書記處討論內蒙古自治區工作的紀要》,把自治區發展經濟“二十五字方針”,概括為“林牧為主,多种經濟”的八字方針。9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工作會議確定了“以營林為基礎,以更新造林為重點,採育結合,綜合利用,多种經營”的林區建設方針。
    9月21日,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通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補充規定,對區內蒙古等少數民族結婚年齡規定為男不早於20周歲,女不早於18周歲,漢族男女與少數民族結婚,漢方按婚姻法執行;不同民族的婚生子女的民族成份,由父母雙方商定,在少數民族中不提倡節育,有節育要求者給予支持。
    11月底,自治區於1979年實行的旗縣直接選舉旗縣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圓滿結束,參加投票的選民917萬餘人,佔選民總數的94%,共選出旗縣人民代表2.29萬人;在旗縣人民代表大會上選出2 026名旗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和正副旗縣長。

 

1982年
    1月1日,中國稀土公司劃歸包頭鋼鐵公司,組建為包頭鋼鐵稀土公司,有利於發揮內蒙古的鋼鐵、稀土等資源優勢。
    1月,內蒙古黨委召開全區旗縣委書記會議,決定為貫徹“林牧為主,多种經營”的方針,調整經濟結構,經濟建設向以大農業為基礎的方向調整;農業要向“林牧為主”的方向調整;工業向輕工、毛紡等農畜産品加工服務方向調整,重工業向為農牧林業、輕紡工業服務方向調整。3月10日,內蒙古黨委、政府發出《關於大力種樹種草加快綠化和草場建設的指示》,規定每年4月、10月15日至11月15日為全區植樹造林月。將草牧場的所有權分別固定到國營農牧場、公社的基本核算單位;將使用權按不同的牧業生産責任制形式,分別固定到作業組、畜群、專業養畜戶,長期不變。
    3月11日,在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呼和浩特市的萬部華嚴經塔(白塔)、伊克昭盟的成吉思汗陵列入其中。
    9月2日至8日,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呼和浩特舉行,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55個少數民族的8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68個傳統體育項目的比賽和表演。內蒙古代表團由蒙古、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藏、滿等民族的117名運動員組成,參加了射箭、摔跤等比賽,表演了賽馬、賽駝、曲棍球等,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黨和國家領導人烏蘭夫、萬里、阿沛阿旺晉美等出席了開幕式。
    10月28日,內蒙古統計局發布自治區第三次人口普查主要數字公報,以1982年7月1日0時為普查時點,全區總人口為19 274 279人。

 

1983年
    1月22日至2月3日,內蒙古黨委召開旗縣委書記會議。會議制定了自治區發展經濟的奮鬥目標:第一步爭取在5年之內,自治區人均工農業生産總值達800元人民幣;第二步到1990年,爭取人均工農業總産值達到1 000元,並為今後10年進入新的振興時期打好基礎;第三步到本世紀末,力爭使自治區的工農業總産值翻兩番或更多一些,人均産值達到2 000元。農牧業生産要全面完善“大包乾”生産責任制。
    1月14日,內蒙古黨委、政府聯合&&了《關於改善知識分子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的暫行規定》,以改善中高級知識分子的政治待遇,重視在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做好知識分子的管理使用工作,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3月7日,內蒙古黨委作出《關於知識分子工作的決定》,要求加強知識分子工作,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最大限度調動知識分子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積極性。4月24日,內蒙古人民政府&&《關於改善中小學教師生活待遇的暫行規定》。11月8日,自治區勞動人事廳、財政廳、科委、教育廳聯合發出《關於提高知識分子生活待遇若干問題的通知》,在全區發放知識分子補貼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工作年限補貼。
    4月18日至30日,內蒙古政協第五屆第一次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本屆政協委員共458名,民主黨派、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委員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會議選舉石生榮為本屆政協委員會主席,陳炳宇等11人為副主席。4月20日至29日,內蒙古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呼和浩特舉行。出席會議的代表共753名,會議選舉巴圖巴根為自治區本屆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文等11人為副主任;布赫任內蒙古人民政府主席,劉作會等3人為副主席。
    9月15日至19日,內蒙古自治區首次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代表表彰大會在呼和浩特召開。中央代表團郝建秀、江平等和自治區黨政軍領導周惠、布赫等出席。大會表彰了202個先進集體和560名先進個人。總結交流了執行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的經驗,明確了今後做好民族工作的任務。1984年4月內蒙古黨委、政府決定,將每年9月份定為全區民族團結表彰活動月,使民族團結表彰活動經常化。
    9月17日,鄧小平、鄧穎超分別為內蒙古烏蘭牧騎題詞,“發揚烏蘭牧騎作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黨的文藝方向,面向基層,為廣大農牧民服務”。11月15日,烏蘭夫題詞:“烏蘭牧騎之花在全國開放”。
    9月,內蒙古文物考古隊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黑城元代遺址發現300多座伊斯蘭墓葬,出土文書檔案3 000多件,其中由漢、西夏、藏、回鶻、蒙古等多種文字寫成,有極重要的科學價值,為中國考古重大發現。
    10月10日,昭烏達盟改制為赤峰市,轄原昭烏達盟所轄旗縣。
    10月14日,內蒙古黨委發出《關於認真學習〈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的通知》,決定自治區第一期第一批整黨從是年12月份開始,共22個單位;第二、三批分別於1984年4月份和5月份開始,共86個單位。到1987年6月,歷時3年多的整黨工作結束。

 

1984年
    3月9日,內蒙古大學教授旭日幹在日本成功地培養出世界第一胎“試管羔羊”,攻克了山羊體外受精的難關,被譽為“試管羔羊之父”。同年日本獸醫畜産大學授予旭日幹博士學位。11月28日,內蒙古黨委、政府召開表彰大會,向旭日幹頒發特別獎。10月31日,內蒙古黨委、政府召開向優秀知識分子陸家羲學習表彰大會。陸家羲係包頭市第九中學教師,潛心研究證明了“斯坦納系列”和“寇克曼系列”兩個組合世界數學難題,具有國際一流水平。
    3月,歷時2年的全區旗縣機構改革結束。改革後的旗縣級黨政領導由原來的1 364人,減少到1 196人,旗縣委常委平均年齡43.6歲,比原來下降7.1歲。提拔中青年幹部753人,佔新班子總人數的35.7%,其中少數民族幹部佔總數的44%,婦女幹部佔3.4%,體現了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體現了黨的民族政策。
    5月14日,自治區人民政府作出《關於發展農村牧區商品生産,搞活經濟的七項規定》繼續完善聯産承包責任制,積極扶持和發展“兩戶一體”(專業戶、重點戶、個體),減少農畜産品統派購品種,擴大市場交易,發展鄉鎮企業和加強集鎮建設,發展社會化服務,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經濟,積極扶持貧困戶。到年底全區“兩戶”發展到39.8萬多戶,佔農牧戶總數的13%。7月4日至14日,內蒙古黨委、政府召開“文革”結束後的第一次牧區工作會議,會議決定實行畜草雙承包,把人與草、人與畜、草與畜統一起來,牧區、半農半牧區人均收入在1990年達到800元,力爭1 000元。12月,自治區頒佈了《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管理條例》和《內蒙古自治區森林管理條例》。
    7月,民盟內蒙古第一屆委員會成立;9月,九三學社和民革內蒙古第一屆委員會分別成立;翌年6月,民進內蒙古第一屆委員會成立;10月,農工民主黨內蒙古第一屆委員會成立。各民主黨派成員由“文革”前的83人發展到1 500多人,建立了53個基層支部,發揮了參政議政、民主協商、民主監督的作用。1990年11月,中國民建內蒙古第一屆委員會成立。
    12月1日至7日,中共內蒙古第四次代表大會在呼和浩特召開。499名黨員代表出席。大會總結了自治區30多年的工作實踐,其基本經驗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從內蒙古的實際出發,制定發展戰略;維護和加強各方面的團結,特別是各民族的團結;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兩個文明建設。大會選出了中共內蒙古第四屆委員會,周惠任書記、布赫等4人任副書記;還選出了中共內蒙古顧問委員會,王鐸任主任;選出了中共內蒙古紀律檢查委員會,石光華任書記。
    是年,自治區各級黨委和政府,決定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蘇木政府,全區建鄉、蘇木工作基本完成。全區建立了鄉、蘇木人民政府1 543個,其中鄉政府897個,蘇木政府431個,民族鄉政府13個,建立了鎮人民政府202個。鄉、鎮、蘇木的基層取消了生産大隊和生産隊,改設行政村和自然村民委員會。實行了27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到此終止。

 

1985年
    3月11日至17日,內蒙古黨委、政府在哲裏木盟通遼市召開全區鄉鎮企業工作會議。會議分析了自治區鄉鎮企業與其它省區的差距和自身的潛力與優勢,改“官辦”為農牧民個人或聯戶興辦。從此,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86年與1980年相比,全區鄉鎮企業數增長了13倍,從業人員擴大了近兩倍,産值增長了3.79倍,利稅總額提高了3.4倍,鄉鎮企業佔農牧業總産值的37%。
    6月6日,內蒙古人民政府發出《關於實行新的“劃分收支,分級包乾”財政管理機制的規定》,進一步改革、完善了“分灶吃飯、分級包乾”的財政體制;對行政事業單位實行經費包乾,結餘留用的辦法;建立了支工支農支收的財政周轉金,實行簽訂合同有償使用的辦法,提高了資金使用效果;增加盟市旗縣財力,擴大其自主權。
    8月6日,全國第一個草地資源保護區--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建成,總面積10 786平方公里。
8月19日,內蒙古黨委、政府、內蒙古軍區作出《關於命名文明單位和表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的決定》,命名伊金霍洛旗阿騰席連鎮等32個單位為文明單位;51151部隊56分隊等6個單位為軍民、警民共建先進單位;授予呼和浩特機床附件廠等167個單位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51304部隊等56個單位為軍民、警民共建先進集體稱號。
    11月21日,內蒙古黨委宣傳部、自治區司法廳制定了《關於在全區各族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五年規劃》。
    12月26日,全區首屆科技進步獎授獎大會在呼和浩特舉行,有167個項目獲科技進步獎,其中特等獎2個,一等獎10個,二等獎36個,三等獎11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