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
名勝古跡
旅游資訊
特色旅游
自然景觀
內蒙古風光
精品路線
旅游手冊
 
民族風采
 
蒙古族
達斡爾族
鄂溫克族
鄂倫春族
 

 

烤 全 羊

  蒙古族肉食品之二是烤全羊。這是從元代宮廷燕饗繼承下來的一種整羊宴。在清代頗受清廷青睞並稱“詐馬宴”,常招待蒙古王公。清乾隆帝曾大發詩興,作詩讚美此宴。“詐馬”即蒙古語“珠馬”或“招木”的異譯,指的是用蒙古族傳統的屠宰法殺之後,熱水煺毛,去掉內臟,收拾乾淨的白條綿羊烤制的一道名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蒙古肉食中最講究烹調技藝的上乘大菜。

  據《元史》記載,十二世紀時蒙古人“掘地為坎以燎肉”。到了元朝時期,蒙古人的肉食方法和飲膳都有了很大改進。《樸通事柳蒸羊》對烤羊肉作了較詳細的介紹:“元代有柳蒸羊,於地作爐三尺,周圍以火燒,令全通赤,用鐵芭盛羊,上用柳枝蓋覆土封,以熟為度。”這説明不但製作複雜講究,而且用專門的烤爐。在清代各地蒙古王公府第幾乎都用烤全羊招待貴賓,是高規格的禮遇。 清代初康乾年間,北京“羅王府”(即阿拉善王府)的烤全羊,名氣就很大,其蒙古族廚師嘎如迪名滿京城。從清末明初到新中國成立初,各地蒙古王府中雖有烤全羊,唯有阿拉善王府的烤全羊最有名,因為該王府有一批以胡六十三烤全羊師為首的名廚掌爐。新中國成立後,由於人民政府對蒙古族傳統名菜的重視,不但恢復了這道名菜,而且有了許多改進。現在我區財經學院已將烤全羊列為蒙餐課烹調技術中的重要一章。

  烤全羊的製作法簡單説來,即把“珠馬”白條綿羊帶頭蹄用特備的裝置吊好,再將各種調味品放入預先切好的切口和腹腔內,然後在表皮上涂一層食用油,再裝入特製烤爐中烤制。大約烘烤三個多小時,便是一隻外皮酥香,味美肉嫩的烤全羊了。按照一般規矩,宴席上五道菜後,才把烤全羊置於大盤端來,請賓客觀賞之後,再把它端回去,按皮和肉分別切成片或塊重新上桌供食用。吃時可隨意用合葉餅,夾着肉和大蔥、甜面醬等佐料吃,卻也別有一番風味。

- 名勝古跡 - - 自然景觀 - - 餐飲住宿 - - 旅行社 - - 特色旅游 - - 民族風采 -
 
| 新華社簡介 | 關於我們 | 網站導航 | &&方式 |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