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
哲裏木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處東經119 ~123 ,北緯42 ~46 之間。邊界總長1500多公里。東連吉林省白城地區的長嶺縣和通榆縣、四平地區的雙遼縣;南鄰遼寧省鐵嶺市的康平縣、昌圖縣和阜新市的彰武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西接赤峰市的翁牛特旗、阿魯科爾沁旗及敖漢旗,西北與錫林郭勒盟的東烏珠穆沁旗和西烏珠穆沁旗接壤;北與興安盟的科爾沁右翼中旗毗鄰。
全盟地處松遼平原西側,屬蒙古高原遞降到低山丘陵和傾斜衝擊平原地帶。北部山區屬於大興安嶺余脈,面積19 349平方公里,佔全盟總面積的32.5%,海拔高度為1 000米~1 400米,最高山峰是罕山吞特爾峰,海拔1 426米。中部屬於西遼河、新開河和教來河沖積平原,面積為12 502平方公里,佔全盟總面積的21%。平原區由西向東逐漸傾斜,海拔由320米降至90米。南部和西部屬於遼西山區的邊緣地帶,由淺山、丘陵、溝壑、沙沼構成,面積為27 684平方公里,佔全盟面積的46.5%,海拔為400米~600米。其中,淺山、丘陵、溝壑縱橫,面積為3 274平方公里,佔全盟總面積的5.5%,沙沼地區面積為24 605平方公里,佔全盟總面積的41%。全盟境內較大的山有:扎魯特旗的罕山、庫倫旗的阿其瑪山、奈曼旗的青龍山和老道山等。
全盟有大小河流43條。主要水系有嫩江水系,包括霍林河諸支流和阿日坤都冷河,流域面積為4 759平方公里;西遼河水系,包括烏力吉木仁河、西拉木倫河、教來河、老哈河、新開河、西遼河及17個河段,流域面積1 322平方公里;柳河水系,包括養畜牧河,烏根稿河等,流域面積3 098平方公里;秀水河水系,包括東、西馬蘭河等,流域面積2 973平方公里;內陸河水系,包括烏努格其河、勝利河等,各河尾端漫散匯入烏力吉木仁河北端,流域面積16 876平方公里。西遼河、新開河等分佈在境內南部、北部和中部,橫貫全盟,形成“三河平原”,是發展糧油糖和畜牧業和重要基地。
全盟全年氣溫均受蒙古高壓氣流影響,屬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向半乾旱過渡地帶,大陸性氣候顯著。一年四季,變化較大。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而且雨量集中,秋季涼爽短促,冬季長而寒冷。氣溫由西南向東北遞減。全盟年均氣溫0℃-6℃。全盟基本氣候特徵是光資源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2 868小時~3 111小時,太陽總輻射量在5 013.4焦耳/平方米~5 457.70焦耳/平方米之間,熱資源適宜發展農牧林業生産。無霜期南部150天左右,中部“三河”沖積平原為130天~140天,北部山區為90天~100天,年降雨量為350毫米~450毫米之間,是全盟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全盟境內冬季多偏西風或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或西南風,年平均風速在3.5米/秒~4.5米/秒之間,最大風速可達19米/秒~31米/秒。
全盟總土地面積近6萬平方公里。土壤呈輕度帶狀分佈。北部大興安嶺淺山區為灰色森林土,暗棕土壤佔黑鈣土,腐植質層厚不均,但結構較好。有機質含量:灰色森林土佔8%~12%,暗棕土壤佔5%~8%,黑鈣土佔3%~7%以上。西遼河、教來河、新開河沖積平原主要以灰色草甸土、風沙土和鹽鹼土為主,土壤大部分為沖積物和風積物。有機含量:灰色草甸土為1%~2%,風沙土為0.5%~1.5%。南部的黃土丘陵溝壑區,以栗鈣土、褐土為主,土層薄、易流失,有機質含量為0.5%~1%。全盟境內土壤型有多種,適應於木本植物和禾本植物生長,宜農、宜林、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