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麥是蒙古族的民族音樂,是蒙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呼麥”又名“浩林.瀚爾”,是蒙古族復音唱瀚爾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特別的“喉音”藝術,演唱者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復調結構,呼麥手先是胸腔閉氣,使氣息猛烈衝擊聲帶,發出帶有氣泡音的喉腔共鳴,隨之唱出渾厚的低聲部持續長音,通過調節口形和氣息力度的變化強化和集中泛音,在長音上面唱出清亮透明的高聲部泛音旋律,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一般來説,“呼麥”的低聲部是一個持續的低音,但有時也變化音高,高聲部是一條波浪起伏的旋律線。
相傳早在13世紀蒙古草原盛行英雄史詩説唱藝術是“呼麥”就已十分盛行,而據科學家們考證,我國諸多古籍中記載的有2300多年歷史的北方草原民族的歌唱藝術----“嘯”就是“呼麥”的原始形態。如此,則其歷史可追溯到2300年以前,此推斷如成立,則西方最早産生於1100年前的復音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上佔據人類復音音樂文化發源地的位置,將被一向認為無復音音樂的東方中國所取代。
神奇的呼麥,它令人難以想象的奇特的唱腔和音色是音樂百花園中的一朵音樂奇葩,它的出現改寫了世界音樂史的重要一部分,而在新世紀之初,它重新綻放出鮮艷的花朵,以沉寂百年而不衰的聲音再一次演繹出自然和人融為一體的和諧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