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説酒器
  宋人竇蘋《酒普》雲:"上古污樽而{扌不}飲,未有杯壺制也。"意思是説,遠古的時候,酒剛被發明出來,人們掘地成坎以盛酒,用雙手掬飲,還沒有杯壺等飲酒器具。飲酒有了專門的器具,是酒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根據《漢書》的記載:"舜祀宗廟,用玉斝。"所謂的"玉斝",顯然是一種專門的酒器,説明中國之有酒器的出現,應當是在大舜時代。竇蘋在《酒譜》中對這一記載分析説:"其飲器與歟?然事非經見,且不必以貯酒,故予不達其事。"
  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酒文化的實物載體。中國酒器質料多樣,功能各異。根據質地不同,大約可以分成十二種類型,即:陶器、瓷器、漆器、玉器、青銅器、金銀器、玻璃器、象牙器、骨角器、蚌貝器、竹木器、匏瓠器等……(作者:張慧媛)
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器時代早期的酒器
  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器時代早期,生活在北方草原一帶的先民們使用的主要是陶質酒器。可能當時也有木質酒器和骨角質酒器,因年代久遠,已腐朽無從考究。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酒器,以西遼河流域紅山文化遺址和黃河河套一帶廟子溝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酒器為代表,器形主要有陶罐、陶壺、陶碗、陶杯等。青銅器時代早期的酒器,主要以西遼河流域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和黃河河套一帶朱開溝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酒器為代表……


雙耳紅陶罐


鳥形陶壺


雙頸連通陶壺


小口雙耳罐


臥豬形陶壺


灰陶盉


彩繪陶壘


灰陶鬹

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酒器
  從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 ,北方草原上游牧民族使用的主要是青銅酒器,陶質酒器也很流行,推測當時皮質酒器、骨角質酒器和木質酒器也很普及。
活動在內蒙古草原東部的主要是以夏家店上層文化為代表的游牧部族,即後來史書上所記載的東胡族。東胡族從夏商一直髮展到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強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也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政權。酒器主要有以青銅製品為主。飲酒的方法是:將釀成的酒盛於青銅壘壺之中……


紅陶缽


青銅壘


青銅雙聯罐


青銅祖柄勺


陶杯


懸膽式青銅扁壺


卵圓式青銅扁壺


蟠螭紋青銅壺

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的酒器
  從秦漢至南北朝時期,活動於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使用的 酒具有青銅酒器、陶質酒器 。瓷質酒器也開始逐漸出現。
  早期游牧內蒙古草原的民族相繼有匈奴、烏桓、鮮卑、敕勒、氐、羌等。他們揮刀戈馬,爭戰草原。有的逞霸一時。在草原上立國稱霸,忽生忽滅;有的崛起草原,併入主中原建立封建王朝,鮮卑族就是其中之一。他們使用的酒器主要有青銅尊、青銅壺、青銅盃以及陶尊、陶壺等……


青銅鈁


青銅提梁卣


青銅盉


四神溫酒銅爐


灰陶號鳥壺


黃釉陶尊


大員"銅壺


龍首銅酒鐺

隋唐遼金西夏時期的酒器
  隋唐至遼金西夏時期,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主要使用瓷質酒器,也大量使用金、銀、銅、玉質酒器,是酒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嶄新的階段。當時活動在北方草原的是突厥、契丹、女真、党項等民族,他們都建立了強大的地方政權,封建禮儀制度相當完備,各類手工業高度發展,體現在酒器製作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製作的瓷質酒器主要有瓶、罐、注壺、溫酒碗等,釉色和工藝主要有白釉、黑釉、黃釉、綠釉以及剔花、刻花等……


胡人頭銀壺


黃綠釉鸚鵡注壺


摩羯紋鎏金銀壺


白釉雞冠壺


白釉蓮花紋執壺


三彩龍紋執壺


綠釉刻花風首瓶


鏨花鎏金銀盃


四瓣水晶杯


褐釉剔花瓷瓶


花形金酒盞


四係詩文罐

元明清至民國時期的酒器
  從元明清至民國時期,生活於北方草原的民族,使用的是瓷質酒器,金、銀、銅、玉質酒器也佔有一定數量,木質和皮質酒器也有較大比重,是歷史上酒器流傳和保存最完整的時期。這一時期,游牧於草原的主要是蒙古族,居住於森林中的主要是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族,漢、滿、回等民族也陸續進入草原南部地區生活。他們使用的瓷質酒器主要有玉壺春瓶、梅瓶、執壺、高足杯、溫酒碗等……


四係龍鳳紋大罐


銀玉壺春瓶


花瓣式扳耳金盃


浮水觀音公道杯


黑釉"葡萄酒瓶"


青花海龍紋壽字大罐


白釉"內府"梅瓶


龍紋銅東布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