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社@內蒙古 這些大事兒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新華社(國社)講述了哪些內蒙古故事?哪些內蒙古好聲音通過國社傳向了世界?且看國社@內蒙古的這些大事兒。
2017年國社@內蒙古 這些大事兒

2017年國社@內蒙古 這些大事兒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新華社(國社)講述了哪些內蒙古故事?哪些內蒙古好聲音通過國社傳向了世界?且看國社@內蒙古的這些大事兒。

閱讀全文
作者: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11月23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在桑寶拉格蘇木額爾登塔拉嘎查為牧民表演文藝節目。 眼下,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正在排練的新劇目《醒悟》就是取材于當地精準脫貧的事例。

回訪內蒙古最早的烏蘭牧騎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65886

70年前,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來,內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鬥、奮勇爭先,把祖國北疆風景線描繪得更加亮麗。堅韌頑強、吃苦耐勞。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獻給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

耐力超強,堅忍不拔,忠于職守,甘于奉獻,是蒙古馬特有的優秀品格。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上,有一片土地,守望著祖國的北疆。這就是比新中國誕生還要早兩年的內蒙古自治區。70年來,這裏的蒙漢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奮勇向前,一馬當先,萬馬奔騰。

駿馬品格 守望北疆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39345

精致的回族繡花帽、華麗的蒙古袍、莊重的鄂溫克袍、艷麗的達斡爾繡花坎肩……身著民族盛裝的40多口人圍坐在一起,各民族語言匯聚一堂,歡聲笑語飄蕩在小院的上空。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陳巴爾虎旗巴彥庫仁鎮夏民山家的一次普通聚會。頭戴回族白色圓帽的夏民山神情驕傲地説:“我們家由回族、漢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滿族共6個民族組成,45口人,三代同堂。”

團結情飛揚在草原上

“我寧願做擋風沙的梭梭,也不願當有好吃的老鼠。梭梭死了,橫在地上也能擋住沙子。”15年來,內蒙古額濟納旗退休幹部圖布巴圖帶著妻子,投入80多萬元,把5萬多棵梭梭植進荒涼的沙漠裏。

治沙"愚公"圖布巴圖的"梭梭人生"

生態興則文明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綠色“中國夢”成為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作為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國的防沙治沙事業取得明顯成效,沙化土地持續減少、沙區植被不斷增加,建設“美麗中國”的願景逐漸由夢想照進現實。

荒漠化治理彰顯綠色"中國夢"

一架外殼已經磨得锃亮的望遠鏡,一部老舊的收音機,一匹耐力超群的蒙古馬。翻身開工,打馬過草原,55歲的阿迪亞趕著他的羊群,開始了他一天的放牧巡邊生活。

北疆邊境線上的濃濃家國情

北梁棚戶區的巨變只是內蒙古近年來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的一個縮影。來自內蒙古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6年,內蒙古共實施各類棚戶區改造157.6萬套。其中,城市棚戶區108.9萬套、國有工礦棚戶區12.6萬套(含中央下放煤礦棚戶區10萬套)、國有林區棚戶區22.9萬套、國有墾區危房13.1萬套,完成投資2738.7億元,約438萬城鎮居民受益。

內蒙古逾400萬居民告別棚戶區

都貴瑪是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的普通牧民。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遭遇罕見的自然災害,上海等南方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糧荒,各地福利機構無力撫養棄嬰。在此情況下,內蒙古積極安置了3000多名孤兒。當時只有19歲的蒙古族姑娘都貴瑪主動承擔起撫養28名孤兒的義務。她把這些孩子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女般精心呵護,養育他們健康成長,被當地群眾稱為“草原母親”。

"草原母親"都貴瑪的老年生活

蘇尼特右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2011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旗。2017年全旗共有貧困人口1250戶3101人,全部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落實扶貧攻堅工作,完成年內413戶1022人的脫貧任務,同時確保2019年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嘎查(村)全部脫貧退出、貧困旗摘帽退出,蘇尼特右旗確定了“全面推進、細致落實、精準施策”的推進方式。通過發展現代畜牧業,採取企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模式,促進生産經營能力不足的貧困戶走“托管分紅”發展之路。

草原上的"精細全"扶貧路

地處北疆,毗鄰俄羅斯和蒙古國,內蒙古8400多里長的邊境線橫亙東西,穿越林海、草原、戈壁、沙漠,素有八千裏邊關之稱,雄踞祖國正北方,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八千裏北疆邊關70年安寧

5月2日,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林業局北大河林場發生草甸森林火災,目前過火面積已達1萬公頃。輾轉上千公里後,3日上午,記者趕到防火前線指揮部,院子裏和公路上,上百輛消防車、救護車、運兵車、通訊指揮車已經就位,天上不時有直升機飛過。指揮部內,對講機不斷傳來火場的消息。身著迷彩服、橙紅色防火服的救火人員不斷匆匆進出,卻沒有人大聲説話。前線總指揮、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局長閆宏光一刻不停地在指揮滅火作戰,並核實各種數據。   

奮戰在火線
  • 11月23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在桑寶拉格蘇木額爾登塔拉嘎查為牧民表演文藝節目。 眼下,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正在排練的新劇目《醒悟》就是取材于當地精準脫貧的事例。
  • 70年前,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來,內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鬥、奮勇爭先,把祖國北疆風景線描繪得更加亮麗。堅韌頑強、吃苦耐勞。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耐力超強,堅忍不拔,忠于職守,甘于奉獻,是蒙古馬特有的優秀品格。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上,有一片土地,守望著祖國的北疆。這就是比新中國誕生還要早兩年的內蒙古自治區。70年來,這裏的蒙漢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奮勇向前,一馬當先,萬馬奔騰。
  • 精致的回族繡花帽、華麗的蒙古袍、莊重的鄂溫克袍、艷麗的達斡爾繡花坎肩……身著民族盛裝的40多口人圍坐在一起,各民族語言匯聚一堂,歡聲笑語飄蕩在小院的上空。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陳巴爾虎旗巴彥庫仁鎮夏民山家的一次普通聚會。頭戴回族白色圓帽的夏民山神情驕傲地説:“我們家由回族、漢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滿族共6個民族組成,45口人,三代同堂。”
  • “我寧願做擋風沙的梭梭,也不願當有好吃的老鼠。梭梭死了,橫在地上也能擋住沙子。”15年來,內蒙古額濟納旗退休幹部圖布巴圖帶著妻子,投入80多萬元,把5萬多棵梭梭植進荒涼的沙漠裏。
  • 生態興則文明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綠色“中國夢”成為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作為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國的防沙治沙事業取得明顯成效,沙化土地持續減少、沙區植被不斷增加,建設“美麗中國”的願景逐漸由夢想照進現實。
  • 一架外殼已經磨得锃亮的望遠鏡,一部老舊的收音機,一匹耐力超群的蒙古馬。翻身開工,打馬過草原,55歲的阿迪亞趕著他的羊群,開始了他一天的放牧巡邊生活。
  • 北梁棚戶區的巨變只是內蒙古近年來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的一個縮影。來自內蒙古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6年,內蒙古共實施各類棚戶區改造157.6萬套。其中,城市棚戶區108.9萬套、國有工礦棚戶區12.6萬套(含中央下放煤礦棚戶區10萬套)、國有林區棚戶區22.9萬套、國有墾區危房13.1萬套,完成投資2738.7億元,約438萬城鎮居民受益。
  • 都貴瑪是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的普通牧民。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遭遇罕見的自然災害,上海等南方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糧荒,各地福利機構無力撫養棄嬰。在此情況下,內蒙古積極安置了3000多名孤兒。當時只有19歲的蒙古族姑娘都貴瑪主動承擔起撫養28名孤兒的義務。她把這些孩子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女般精心呵護,養育他們健康成長,被當地群眾稱為“草原母親”。
  • 蘇尼特右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2011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旗。2017年全旗共有貧困人口1250戶3101人,全部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落實扶貧攻堅工作,完成年內413戶1022人的脫貧任務,同時確保2019年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嘎查(村)全部脫貧退出、貧困旗摘帽退出,蘇尼特右旗確定了“全面推進、細致落實、精準施策”的推進方式。通過發展現代畜牧業,採取企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模式,促進生産經營能力不足的貧困戶走“托管分紅”發展之路。
  • 地處北疆,毗鄰俄羅斯和蒙古國,內蒙古8400多里長的邊境線橫亙東西,穿越林海、草原、戈壁、沙漠,素有八千裏邊關之稱,雄踞祖國正北方,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 5月2日,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林業局北大河林場發生草甸森林火災,目前過火面積已達1萬公頃。輾轉上千公里後,3日上午,記者趕到防火前線指揮部,院子裏和公路上,上百輛消防車、救護車、運兵車、通訊指揮車已經就位,天上不時有直升機飛過。指揮部內,對講機不斷傳來火場的消息。身著迷彩服、橙紅色防火服的救火人員不斷匆匆進出,卻沒有人大聲説話。前線總指揮、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局長閆宏光一刻不停地在指揮滅火作戰,並核實各種數據。   
功能表

往期回顧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