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圖片報道-熱點聚焦-專題集納-新華短信-媒體精萃-權威發布-政務公開-企業動態-求醫問藥-辦事指南-人物風采-旅游熱線-學校園地
 
首 頁
您好!歡迎您的光臨!

民俗風情

  潘仁美與霍家溝


  北宋仁宗年間,多遇內擾外患的仁宗皇帝,終於分清了忠奸是非。禍國殃民的奸臣潘仁美,被貶出朝綱,所屬潘家滿門抄斬。聖上降旨楊家將捉拿潘賊余黨。當時潘氏家族,為逃活命四處流竄。楊六郎得知潘仁美老賊同一部分家族要逃經小寒山密松林一帶(現在西白兔鄉境內),就親自率楊家兵將埋伏於密松林,以待潘仁美老賊及這部分家氏落網。忽一日,潘仁美老賊果然混在潘氏家族中,慌慌逃往小寒山密松林。他們逃至密松林深處時,時值夕陽西下,夜幕低垂,正準備歇一下,突然林中殺聲大作,刀光閃閃,楊家兵殺了出來。潘氏家族知道中了埋伏,便不顧死活地林中四散逃奔。這時楊六郎藉&夕陽的余輝,一眼就認出了混在人群中落慌逃命的潘老賊,國仇家恨,怒涌心頭,他便腿夾戰馬,手舞銀槍,躍到潘仁美面前,潘老賊一見楊六郎攔住去路,便叩頭求饒以留一條狗命。楊六郎不容分説跳下馬來,一把將潘仁美倒提起來,先捆雙腿,綁在坐騎上,而後將雙手反剪於背後,腦袋朝下,拖在馬後邊追趕逃賊,邊折磨潘仁美。就這樣,潘仁美被楊六郎拖在馬後,落得個粉身碎骨的可恥下場,屍骨最後被拋棄在小寒山的高車岩。其餘楊家兵已將這部分潘氏家族大多捉拿,有少許家族趁夜幕,逃至小寒山腳下的一個溝壑裏。楊家兵將追殺至此,正要動手捉拿。這夥人急忙下跪求饒:“別殺我們,我們不是潘家人,我們姓……壑(霍)……,是當地山民,軍爺饒命。”楊家兵一聽不是潘家人,不能錯殺無辜,又加天色已晚,看不清楚,所以這些潘氏家族免遭殺戮,倖存下來。在這裡定居,取名“霍家溝”村。一直沿用至今。 現在這裡還流傳着四名民謠:
  密松林,小寒山,潘仁美死在高車岩。
  貪權耍姦累家眷,隱姓埋名到今天。
  至今,小寒山密松林南坡上,還有三塊鼎足姿勢的大岩石,傳説那便是楊家兵將當時駐地的支鍋石。

  單雄信

  單雄信,隋唐時期人,公元581年生,621年被誅。青少年在郊區二賢莊(湛上、暴馬、蔣村3村間)居住長大成人,原籍山東東昌府(現聊城),幼年隨家為避禍流落潞州(今長治市),後在城西8里一個小莊定居(今二賢莊)。在二賢莊單雄信與哥哥單雄忠讀書練武,長大成人。單雄信與兄行俠仗義,交結四方英雄好漢,尤樂善好施,受人敬仰,並稱二賢,其所住小莊即稱二賢莊(以後二賢莊一直以名人故居而聞名)。   
隋大業七年(611),單氏兄弟率眾舉行了農民起義,並加入瓦崗農民起義軍,單雄信成為瓦崗農民起義軍主要領袖之一,“為推翻兇狠殘暴的隋王朝立下巨大功勳”(翦伯讚語)。當瓦崗將領李密、秦琼、程咬金、徐茂公等歸唐後,單率殘余瓦軍舉起反唐大旗,最後失敗,單雄信獻出生命。
  《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都對單雄信一生作出了記載與評價。



Copyright@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社山西分社新聞信息中心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通訊社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熱線:0351-4291587、4292398   廣告服務:  0351-4295489   電子郵箱: xhsx@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