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咸豐初年,山西祁縣喬家堡喬家大東家喬致廣生意失敗,病重去世。喬致廣當家時,喬家在包頭因和對手邱家爭做……[全文]
喬家後人力挺《喬家大院》尊重史料最為基本
     45集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正在電視台熱播,記者昨日了解到,隨着電視劇的播出,“喬家大院”又被帶火了,一批批山西本地的游客這兩天紛紛前往“喬家大院”觀光。昨天,本報記者還就這部戲採訪了喬家後人喬燕和老人。喬燕和老人剛從山西回來……[全文]
片名《喬家大院》
片長:
四十五集
主創人員:
 製片人:孟凡耀  編 劇:朱秀海
 導 演:胡 玫 
主要演員:
 陳建斌、蔣勤勤、馬伊俐、趙麗娟、雷恪生

山西頻道往期專題


動態追蹤>>

《喬家大院》收視新高 編劇讚胡玫詩化歷史
《喬家大院》越來越紅 首周收視勝《漢武大帝》
喬家後人力挺《喬家大院》:尊重史料最為基本
蔣勤勤演《喬家大院》 親自設計劉海造型
電視劇《喬家大院》成熱點 原著小説遭遇盜版
《喬家大院》央視播出 超快節奏不讓觀眾上廁所
《喬家大院》登&講述傳奇 央視一套黃金段熱播
《喬家大院》開播 蔣勤勤“痛斥”陳建斌不是
《喬家大院》央視將上演 濃墨重彩書寫晉商傳奇
資料:四十五集電視劇《喬家大院》劇情梗概

請點擊查看網友熱評 


<<從喬家大院 看晉商民宅的幽美>>
— —祁縣喬家大院簡介
 

  喬家大院地處美麗而富饒的山西晉中盆地,位於祁縣城東北12公里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50公里,與祁縣著名的中華周易宮、延壽寺、九溝風景區、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長裕川等景點形成一日游格局。

  大院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後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為光緒中、晚期,由喬景儀、喬最儼經手;最後一次增修是在民國十年後,由喬映霞、喬映奎分別完成。從始建到最後建成現在的格局,中間經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後來的擴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構思進行,使整個大院風格一致,渾然一體。

  喬家大院是祁縣喬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聞名海內外的商業資本家喬家第三代喬致庸的堂名。1986年,祁縣將有大院辟為祁縣民俗博物館,以歲時節令、衣食住行、婚喪禮儀、農商活動為主題的42個展室,2000余件展品,較系統地反映了明清時期山西晉中一帶的民間風俗。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正中,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徵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佔地8724平方米,建築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週全是封閉式磚墻,高三丈有餘,上邊有掩身女兒墻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讚美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參觀後感慨地説:“皇家有故宮,民宅着喬家。”

  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墻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於巡更護院。縱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裏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築考究,規範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築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 140余個煙囪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喬家大院依照傳統的叫法,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個大院的稱謂,表現了喬家大院中各個院落的建築順序。

  靠西北院,原來有一小院,為喬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書房院。分家後,喬健打算建內花園,從太谷縣一個破落大戶家買回了全套假山。正待興建時,“七七事變”爆發,日軍侵華,工程停止。日軍侵佔時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處,只留部分家人看護。延續至今,喬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喬家大院大門座西向東,為拱形門洞,上有高大的頂樓,頂樓正中懸挂着山西巡撫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贈送的匾額,上書“福種瑯環”四個大字。黑漆大門扇上裝有一對椒圖獸街大銅環,並鑲嵌着銅底板對聯一付:“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字裏行間透露着喬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許正是遵循這樣的治家之道,喬在中堂經過連續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後來人丁興旺、家資萬貫的輝煌。

  大門頂端正中嵌青石—塊,上書“古風”。雄健的筆力同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承接古代質樸生活作風的本意,相得益彰,耐人尋味。大門對面的掩壁上,刻有磚雕“百壽圖”,一字一個樣,字字有風采。掩壁兩旁是清朝大臣左宗棠題贈的一付意味深長的篆體楹聯:“損人欲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楹額是“履和”。這同作為巨商大賈的喬家所秉承的和為貴的中庸之道是很相宜的。

  進入大門,走完那長長的甬道,西盡頭處是雕龍畫棟的喬氏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祠堂裝點得十分講究,三級&階,廟宇結構,以獅子頭柱,漢白玉石雕,壽字扶欄,通天欞門木雕夾扇。出檐以四條柱子承頂,兩明兩暗。柱頭有玉樹交榮、蘭馨桂馥、藤羅繞松的鏤空木雕,裝飾精彩,富麗堂皇。額頭有匾,上書“仁周義溥”四字,李鴻章所題。祠堂裏原陳列着木刻精雕的三層祖先牌位。

  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北面三個大院均為開間暗欞柱走廊出檐大門,便於車、轎&&。大門外側有拴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一、二院為三進五聯環套院,是祁縣一帶典型的裏五外三穿心樓院,裏外有穿心過廳相連。裏院北面為主房,二層樓,和外院門道樓相對應,宏偉壯觀。從進正院門到上面正房,需連登三次&階,它不但寓示着“連升三級”和“平步青雲”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築層次結構的科學安排。

  南面三院為二進雙通四合鬥院,硬山頂階進式門樓,西跨為正,東跨為偏。中間和其它兩院略有不同,正面為主院,主廳風道處有一旁門和側院相通。整個一排南院,正院為族人所住,偏院為花庭和傭人宿舍。南院每個主院的房頂上蓋有更樓,並配置修建有相應的更道,把整個大院連了起來。

  喬家大院聞名於世,不僅因為它有作為建築群的宏偉壯觀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磚一瓦、一木一石上都體現了精湛的建築技藝。南北六個大院院內,磚雕、木刻、彩繪,到處可見。從門的結構看,有硬山單檐磚砌門樓,半出檐門,石雕側跨門,一斗三升十一踩雙翹儀門等。窗子的格式有倣明酸枝欞丹窗,通天夾扇菱花窗,柵條窗、雕花窗、雙啟型和懸啟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樣,變化無窮。再從房頂上看,有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卷棚頂、平房頂等,這樣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無脊的、有脊的、上翹的,垂弧的……,每地每處都是別有洞天,細細看來,切實讓人賞心悅目,品味無窮。

  木雕:大院還有更迷人處,那就是隨處可見的精緻的板繪工藝和巧奪天工的木雕藝術,雕刻品個個都有其民俗寓意。每個院的正門上都雕有各種不同的人物。如一院正門為滾檁門樓,有垂柱麻葉,垂柱上月梁鬥子,卡風雲子,十三個頭的旱鬥子,當中有柱鬥子,角鬥子,混鬥子,還有九隻烏鴉,可稱一等的好工藝。二進門和一門一樣,為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紋,中間為草龍旋板。三門的木雕卡口為葡萄百子圖。

  石雕:喬家大院中的石雕工藝雖比較少見,卻是十分精細。現有幾對石獅,石獅形態各異,憨態可掬。有的石獅為踱步前行狀,刀紋如新,鋒芒猶在,表現得機警、威武、活躍。其顧盼自豪的頭部,提起全身的神氣,表現獅子的雄壯、英武而不失真,給人以健康、活躍,富有生命力的感覺。

  彩繪:整個大院所有房間的屋檐下部都有真金彩繪,內容以人物故事為主,除“燕山教子”、“麻姑獻壽”、“滿床笏”、“漁樵耕讀”外,還有花草蟲鳥,以及鐵道、火車、車站、鐘錶等多種多樣圖案。這些圖案,堆金立粉和三蘭五彩的繪畫各有別致。所用金箔,純度很高,雖經長期風吹日曬,至今仍是光彩熠熠。立粉工藝十分細緻,須一層幹後再上一層,這樣層層堆制,直到把一件飾物逼真的浮雕製成為止,最後涂金。涂金是用人頭上的油污貼上去的,因其太薄,必須挑選晴朗無雨無風的天氣,才能進行操作,可見完成一件圖案作品是相當費勁、費時的了。其它還有線條勾金、敷底上色,都是天然石色,因此,可保持經久不褪,色澤鮮艷。

  總之,喬家大院既是建築藝術的寶庫,也是民俗學的殿堂。步入其間,既會得到美的享受,又會使人增長許多知識。因此,來祁縣民俗博物館一游,從藝術、科學、文化、趣味每個方面,都會使您感到獲益非淺,不虛此行。


Copyright @ 2000-200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社山西分社新聞信息中心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及新華網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