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圖片報道-熱點聚焦-專題集納-網上直播-媒體精萃-權威發布-政務公開-企業動態-求醫問藥-辦事指南-人物風采-旅游熱線-學校園地
首頁 >> 旅游熱線 >> 道教仙境太苻觀歡迎訪問新華網山西頻道,山西新聞信息總匯,地方資訊發布&&!  本欄目資料由山西汾陽市文化局趙軍同志提供!


太苻觀全景
汾陽太苻觀全景

  太符觀總佔地面積為8600平方米,始建年代無考。據正殿建築風格和觀中現有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太符觀創建醮壇記》記載:始建年代當不晚於金代中期。至今至少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太:為太極之略,意為至高無上的宇宙本源和實體。苻為苻命之略,意為天道運行的規律和顯示其運行規律的符號和文字。道教中太極又指天地未分前的原始混沌之氣。《周易》《係辭上》:“易有太極,産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是由太極産生陰陽(或天地),再由陰陽産生春夏秋冬四時,由四時産生乾(天)坤(地)震(雷)巽(xun風)坎(水)離(火)艮(gen山)兌(澤)八卦。觀:道教祭祀之地,供奉神靈和作法事的的場所。傳説,道教最早的宮觀是陜西周至縣的紫雲樓,此樓原是周函谷關關令尹喜的觀星望氣之所,後迎老子在此講授《道德五千言》,即傳世的道德經。於是後人即將奉迎神仙之所稱作觀。所以太苻觀由此而來。

  太符觀,整體外觀雄渾飄逸,極富美感,為古代建築藝術之典範。它的整體建築為正殿、東西配殿。正殿“昊天玉皇上帝殿”為金代建築結構。該殿建築壯觀、結構樸實、用材粗碩,形制、手法和風格為宋金建築。大殿平面近正方形,前置月&,面寬3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頂,前檐及兩山檐下均置鬥拱,為五鋪作雙抄計心造。大殿出檐深遠,翼角升起升出明顯,使屋檐形成一條優美的曲線,使建築更顯得獨特、飄逸。它的前檐呈螞蚱頭狀,給人活靈活現的感覺,窗戶為直欞窗,殿門為板門,各扇各釘五排金爪形鐵鉚釘,每溜十個共100個。説宋代建築結構樸實、用材粗碩,主要鬥拱、梁柱方面。宋代建築鬥拱粗壯、笨拙,比清代建築更具實用性,它的檐柱有明顯的側腳,檐柱、金柱不設柱礎石,使建築更加穩固,這些都是宋金建築的特色。墻上的磚與咱們的磚也有區別。這裡的磚又扁又寬,最重要的是磚與磚之間沒有用泥壘在一起,而是用磨磚合縫的手法建造的。進入殿內的門檻,不能踩。因為在宗教中門檻為神的肩膀。殿殿頂右上方的浮木,呈人字型。主要起分解力的作用。柱梁下面沒有柱礎,主要為防震,再者是結實。殿內築神&,設竹木神龕,檐部小木作遍施彩繪,神龕正中供奉昊天玉皇大帝,高2.45米。左右塑侍臣四,侍女二,高約1.85米。這兩尊仕女雕像體態均勻豐滿,眉目較好、端莊,華貴雍容,栩栩如生,堪稱古代藝術的珍品。這兩尊仕女身材比例恰到好處,整個雕塑的藝術價值可以同晉祠一絕宋代仕女相媲美,兩側分別塑有四尊天官,是玉帝的得力幹將。柱樑上盤着四條龍是道教的護衛四神的化身,同時也是玉帝的護衛神,以壯玉帝聲威。

  四週的壁畫,共分134組,寬為12米,高約3米,這些壁畫是365天值日星君朝元圖,與芮城永樂宮的朝元圖不同之處在於每組神均有題榜,可看到“太羅元始天尊”、“靈寶元帥真君”等字樣,壁畫中的人物均為道教諸神,執掌天上人間之事,每天都有一組,下界體察民情,了解民間百姓疾苦,回來向玉帝稟報,一年365天,天天有一組,輪流循環值日,玉帝身後繪有神農氏,傳説中為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

  出門後,我們回頭可以看到名為狻猊,傳説為一種猛獸,大家都聽説過“龍生九子,九子不同”它便是其中之一,有辟邪、鎮宅之法術。門口這一對鐵獅,為大明正德五年鑄造,高約2米,原為汾陽城鐵馬老爺廟之物,後收集文物移至太符觀。

 

攝影:趙軍 製作: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