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座標為北緯34 34'——40 43'、東經110 14'——114 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境界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陜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
山西地形較為複雜,境內 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台山的北&葉鬥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
山西表裏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亙北嶽恒山、五台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幹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
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因而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阻隔,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 ─14 C,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 ——10 C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 ——14 C。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 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 ——26 C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佈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