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關於我們
頻道首頁 新聞中心 精彩導讀 焦點網談 專題集納 圖片新聞 視頻報道 三晉論壇 山西省情 文化山西 三晉旅游 山西名人
山西各地 政要動態 娛樂時空 財經看點 社會法制 科教文衛 媒體互動 網上曝光 山西網群 政府在線 健康生活 美食天地
中國共産黨
國家主席
全國人大
國務院
人民政協
中央軍委
民主黨派
社會團體
國家機構
中國政要
地方領導
中國概況
中國白皮書
中國外交
中國國防
中國司法
中國宗教
中國人權
少數民族
對&政策
行政區劃
中國經濟
中國教育
中國婦女
中國互聯網
聯合國
各國概況
國際組織
國際政要
國際條約
環球采風
國民經濟

  
  山西是全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近一些年來,在全力推進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的同時,山西整個國民經濟得到了協調發展。

  山西已基本形成一個以重型結構為特徵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煤炭、冶金、電力、化工、機械是全省工業發展的優勢,其中煤炭、電力尤為突出。近些年,山西的建材、機電、輕紡、食品、醫藥工業以及有色金屬工業,各種製造加工工業和化肥、農藥、橡膠、塑料、化纖、玻璃等工業,也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山西擁有大中型企業一萬二千多個,其中:大同煤礦,年産原煤330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優質動力煤生産基地;平朔安太堡煤礦,年産原煤150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現代化露天煤礦;古交礦區,年開採能力為165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産基地;陽泉煤礦,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産地;太鋼,年産 450個鋼種、3850個規格的鋼材,是全國最大的特殊鋼産地;山西鋁廠,年産 120萬噸氧化鋁,是全國最大的氧化鋁基地;山西化肥廠,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以煤為原料的複合化肥廠;神頭電廠,一、二站裝機總量達 335萬千瓦,是全國最大的坑口火力發電廠;太原重型機器廠,是全國第一座重型機器廠;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是全國特大型銅礦基地;杏花村汾酒廠,是全國最大的名白酒生産基地之一。

  煤炭是山西最大的資源優勢,煤炭工業是山西的支柱産業,也是由山西向外輻射的主力産業。山西現有大同、寧武、西山、沁水、霍縣、河東等六個煤田和渾源、五台、垣曲、平陸、繁峙等五個産煤地。圍繞這些煤田和産地,山西已經建起大同、陽泉、西山、汾西、潞安、晉城、軒崗等七個大型礦務局和霍州中型礦務局以及東山、蔭營、小峪、王坪、寨溝、固莊、南莊等八個小統配礦務局,此外還有一個全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露天煤礦。山西全省各縣,幾乎縣縣有煤,所以山西的地方、鄉鎮煤礦多達6000多個。與山西的地下“煤海”相適應,山西煤炭工業設施已經連成一個龐大的網絡。

  山西不僅煤多,而且煤種齊全,其中煉焦煤四種,佔全省煤總儲量的61%,非煉焦煤四種,伴有其他化學元素的煤60余種。山西的煤質量較高,低灰、低磷、高熱量是山西煤的主要特點,因此山西煤適合多種工業生産的需要,而且煤層厚、埋藏淺、有利於大規模機械化開採,所以山西煤對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很大。山西煤已供應到全國的26個省和12個計劃單列市,這就是説,山西的煤幾乎輻射全國各地。同時向外出口逐步增大範圍,已達亞、美、歐三大洲的23個國家和地區。
  煤炭工業的發展,為電力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目前山西已建成 500千瓦以上電廠96座,500千瓦以下的小火電、小水電700多處,總裝機量達583.74萬千瓦。

  山西有力地支援着京、津、唐、內蒙等地的用電,首都北京四分之一的用電量靠山西供給。
  依託山西礦源豐富的優厚條件,山西目前已建起了由鋼鐵、有色金屬等産業組成的大、中、小結合的多層次發展的宏大的冶煉工業體系。山西冶金系統的各類工礦企事業單位就有800多家,其中縣營以上的骨幹企事業單位124家,擁有固定資産43.3億元,職工達22萬人,全省實現工業産值36.21億元,鋼鐵、鋁材、焦炭、鐵合金、銅均是重點生産項目。

  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發展化學工業,是山西發展化學工業的一個主導方向,目前,高耗能化工産品和電産品,已在全國具有一定的水平。

  山西的化學工業門類較多,達60多種産品。芒硝、硫磺粉均佔全國産量的50%。硫化鹼佔全國産量的四分之一。氯丁橡膠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大類産品還有硫酸、硝酸、電石、燒鹼、純鹼、氮肥、磷肥、農藥、洗滌劑、顏料、醫用制藥類、複合肥料、液氯等。山西化肥廠已成為亞洲最大的以煤為原料的現代化的複合肥料生産基地。

  山西的機械工業,主要有動力機械製造、冶金、紡織、工業專用設備製造以及礦山、煤炭、化工、農機製造等。重點企業有太原重型機器廠、太原礦山機械廠、太原第一機床廠、榆次液壓件廠、大同農牧機械廠、長治軸承廠、運城拖拉機廠和太原變壓器廠等。

  山西的電子工業現在也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其中有設備很先進的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製造企業,還有兩個企業具有製造衛星地面(信號)接收站的能力。微機群控人造皮毛提花系統、氣象鐵塔60路數據採集系統以及煤礦微機模擬高度盤等,已在省內推廣使用。

  山西非金屬礦的資源儲量及品種都很豐富,主要有水泥灰岩、玻璃灰岩、石英砂岩、石膏、長百、陶瓷粘土、耐火粘土、石墨、石棉、沸石、雲母、珍珠岩、花崗石、大理石等,再加上能源充足,所以發展建材工業有着廣闊的前景。目前,全省建材總産值達9.21億元,建材産品已達256多種。

  山西注重輕紡工業的發展,不斷提高生産技術水平,改善産品結構和提高産品質量。山西輕紡工業主要門類有食品、造紙、皮革、日用陶瓷、日用化學、日用硅酸鹽、自行車、洗衣機、輕工機械、棉紡、毛紡、麻紡、絲織、化纖、印染及紡織機械等。山西現有輕紡工業40多個行業,2000多個企業。

  山西目前已有鐵路幹線九條,支線13條,專用線 412條,鐵路總運營里程達2330公里。全省已有鐵路復線里程達974公里,復線率達41.8%;電氣化鐵路892.3公里,佔運營里程的38.2%。山西每平方公里擁有的電氣化鐵路佔全國首位。大(同)——秦(皇島)鐵路是全國第一條開行重載單元列車的專用鐵路,山西鐵路布局,以同蒲路縱貫南北,又與石太、京原、京包、太焦、隴海、邯長等省際幹線相連,直通內蒙、河北、河南、陜西等省,外接京山、京滬、京廣等鐵路大動脈。
  山西公路以太原為中心,網連全省,遍及城鄉,改革開放以來,全省狠抓經濟幹線、晉煤外運和縣縣通油路的三個方面的重點建設。其中,大(同)——運(城)公路是全省最大的晉煤外運公路,已於一九九零年通車。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正式通車運營的太原——舊關高速公路成為山西與京、津唐地區&&的重要通道。

  山西目前有航線13條,從太原直達全國23個重要城市。開通了太原——香港的旅游直航包機。
  山西已開闢出170公里的黃河航道,承擔着黃河渡口和沿河短途運輸任務。

  目前,山西已形成以太原為中心溝通全省並與全國通訊大網相連的郵電通訊網絡。全省共有郵電局、所1810多處,全省縣級以上駐地均實現了對全國長途電話全自動撥號。在電信傳輸方面,已由過去的架明線為主發展到明線、同軸電纜、微波等多種傳輸手段並存的大容量現代通訊網。

  全省林地面積發展到4052萬畝,比解放前森林覆蓋率提高17%。右玉、偏關、吉縣等32縣列入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東部山區五台等28縣列為材林重點縣。同時在平川 148個縣內展開了林網建設。全省建起紅棗基地27萬畝,核桃基地40萬畝,山楂基地20萬畝,柿子基地10萬畝,仁用杏基地五萬畝,共有果樹達一億多株。

  現在山西省有 175處大型灌溉工程,灌溉面積達 943萬多畝,現在全省的總耕地面積為5538.76萬畝,水流面積達1640多萬畝。有大中小型水庫780座,總容量達43億多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5.3萬平方公里,灌溉面積達430多萬畝。

  全省共有可利用牧坡草地5278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22.5%。北部長城腳下,有遼闊無邊的天然牧場,是很有發展前途的畜牧業建設基地。家畜家禽品種20多個。目前全省畜牧業總産值達11.82億元,佔農業總産值的18.35%。

  山西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已達34個,有1000多個廠家經營出口商品十多個類別、 487個品種。出口創匯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有煤炭、棉布等,出口創匯在 100萬美元以上的有50多種。目前,山西已同世界上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出口國家和地區已達80多個,兩年一度的國際經濟技術洽談會和進出口交易會有力地促進了外貿工作。

  山西現有普通高等院校24所,在校學生約五萬人。中等專業學校 117所,在校學生約八萬人。普通中、小學在校學生約 460萬人。各類技工學校、職業學校和電大、函大等成人教育也都有很大的發展。

  全省有廣播電台10座,電視台23座,電視發射轉播& 738座,全省廣播人口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為50%和72%。

  全省現在有衞生機構6000多個,醫院2500多個,擁有病床位近10萬張,各級各類醫護技術人員有12萬以上。

省(區、市)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