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同輝
眾口詬病、亂象叢生的“保健”市場終于迎來接受重拳整治的時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個部門8日召開聯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電視電話會議,由此拉開各部門協同聯動、猛藥治疴的序幕。
虛假宣傳、違法廣告、消費欺詐、制假售假、非法傳銷……“保健”市場釀成今日沉疴,可謂積久之弊。這次“權健事件”只不過是挑破了這個行業的膿瘡,引發社會輿論強烈關注,並最終成為官方果斷“亮劍”、為其刮骨療疾的“藥引”。
“保健”市場亂象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是企業見利忘義,無視消費者生命健康,不惜違法經營、悖德牟利。第二是監管失之于寬。這裏面既有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完善的原因,如市場準入門檻過低,也有監管部門多頭執法、職責不清的因素,同時一些監管部門長期執法不嚴、消極縱容也難辭其咎。第三是消費者理性消費意識不強。一些保健品企業在營銷中肆無忌憚誇大其辭,借用免費講座、體檢等噱頭推銷産品已是多年來的慣用伎倆,媒體也多有報道,但是仍不斷有消費者上當受騙,不能不説與其缺乏科學常識、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以及受害後不肯、不敢維權有很大關係。
如果説在“權健事件”曝出後,天津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權健核查、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是讓公眾看到了法律權威的彰顯和市場正義的伸張,那麼,以“權健事件”為契機,國家13部門對“保健”市場亂象展開聯合整治,則是從更高層面、更深層次體現出“權健事件”的積極意義。“禁止對保健品評比、評優”“不搞運動式執法”“拿出切實管用的措施,防止死灰復燃”……從行動部署時有關部門的表態中,我們看到了有關部門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的決心,也看到有關部門治根本、求長效的力度。
“治病必求于本”。要想重建一個規范、有序、誠信、繁榮的保健市場,就必須既以雷霆之勢,堅決斬除市場亂象之草,又要以長遠求治之心,修法、建制、鋪路、化淤,除去亂象滋長之根。一要建立嚴準入、界限清的法律體係,使市場有法可依;二是建立“牙尖齒利”、反應敏銳的監管體係,提高經營者的違法成本,增強監管的震懾作用;三是建立共享、共治、共建的誠信體係,增強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治理聯動,讓不講商德的失信者真正“不知其可”,在市場上難立足、難跨界、難隱身;四是建立倡理性、重科學、有效監督、有力維權的投資者權益維護體係。這個體係既有普及保健醫學常識、倡導科學理性消費的教育功能,又有暢通監督渠道、發動公眾參與、鼓勵依法維權的支持作用。
我們期待並相信,身染重疾的“保健”市場在有關部門的協力“會診”、猛藥施治下,一定會除弊興利、根除病灶,重現康健之體,真正成為公眾健康的守護者。
延伸閱讀:
-
一周“熱點網評”:權健有沒有“病”要好好查 共享單車行業如何“破冬”
生病吃藥,是常識,但宣稱“包治百病”的藥,那可能不是餡餅而是陷阱。關于權健的所謂“專利”療法和産品,之前就曾頻繁被指“涉嫌誇大保健功能、藥品功效,欺騙、誤導消費者”,如今又被推向風口浪尖。2018-12-30 17:20:34
-
[及時點]權健到底有沒有“病”,需要好好查一查
權健到底有沒有“病”,需要好好查一查。如有違法行為,必須嚴厲打擊,絕不姑息;如果沒有,也需要以權威結論正視聽。2018-12-28 14:59:22
-
權健事件:有多少秘方經得住科學檢驗
對拿偏方當營銷噱頭的企業要提高警惕了:那不是要治病,而是要斂財了。2018-12-28 08:44:04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