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暴打”從來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上周末網傳的女子街頭暴打未成年女孩的視頻,有了正式通報。西安網警通報稱,視頻中成年女子與小女孩係母女關係。5月5日,該女子因被女兒學校兩次約談而氣憤,于是對其打罵體罰。西安警方已對該女子批評教育,並責令其帶女兒去醫院就診。該女子表示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後堅決改正。
視頻裏,該女子又是用自行車撞女孩,又是對其猛扇耳光,行為之粗暴,觀之令人憤怒。小女孩被連續痛擊,無力閃躲,更是讓人異常心疼。
當時很多人擔心:這到底是怎樣的惡婦敢對孩子如此施暴?有人還在朋友圈懸賞1萬元尋找這名施暴女子。而“女子丟垃圾後,對撿起垃圾的小女孩惱羞成怒暴打”等説法一度傳開。
現在,警方的一紙通報揭開了事情真相,這是家長體罰孩子,而非人們之前想的那麼可怖。但即便如此,家長如此痛毆孩子,還是非常不妥。
首先,不管是不是在教訓自家孩子,這都是一場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暴力。這種暴力,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不應該發生,也不為法律與倫理所容忍。家長有管教孩子的權利與義務,但沒有隨意體罰的權利,如果因此造成子女受傷,也會觸犯法律。
從視頻畫面來看,這不是一般管教,而是一種嚴重的體罰。這種突破必要限度的體罰,除了可能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也會給孩子留下巨大陰影,影響其人格正常發育。
視頻引發關注後,當地警方已對涉事母親批評教育,這種重視輿情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從涉事母親對孩子體罰的暴力程度、情緒失控程度來看,此事顯然不能止于“批評教育”“認識到錯誤、堅決改正”這一步。
眾目睽睽之下,涉事母親在大街上就能大打出手,那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女孩又會有何種遭遇;在這個家庭之中,這種行為屬于偶發事件還是經常發生;如果此前存在暴力體罰行為,涉事女孩如今的身心健康狀況如何……針對這一係列問題,相關方面顯然有必要繼續追蹤介入、全面調查,如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嚴格依法追責。
一個合格的家長應懂得如何以一種理性恰當的方法教育犯錯的孩子,愚蠢的父母只會訴諸暴力。一些人在教育理念上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從現代心理學角度來講,成年人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按捺不住憤怒,卻可能反映了他存在一些心理問題,比如衝動控制障礙,但很多家長對此卻不自知。
教育子女是一門大學問,而家長能夠克制自己的憤怒正是其中之一“打開方式”。孩子犯了錯誤,動輒拳腳相加,既達不到教化的效果,反而會惡化形勢,助長逆反心理。有時候需要“教育”的不只是子女,可能也包括作為育人角色的父母本身。
回到該事件上,社會各方也不宜因當事二人的母女關係,就將“女子用自行車撞擊並掌摑女童”視作“家醜”“家庭私事”,更應站在反暴力角度去審視,對其依法處理。(喻辛)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