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參演《唐山大地震》,成為最小“馮女郎”,11歲成為百花獎史上最小獲獎者,張子楓可謂年少成名,更被譽為“00後演技擔當”。
滿載名譽,卻並不急於求成,《唐山大地震》中的小方登、《唐人街探案》中的思諾、《小別離》中的方朵朵,這些被大家熟知的角色都成為了張子楓一步一個腳印的見證。她深知好演員靠作品説話,而得到好作品靠的是好的演技,她一點點磨練着自己。張子楓説,“用‘愛好’形容演戲於我,那程度太淺了。”
“小時候把演戲放到了愛好裏面,別人問‘你的愛好是什麼’,我會脫口而出是‘拍戲呀’。小時候挺簡單的,那時演戲對我來説是愛好,就像有人喜歡打羽毛球有人喜歡游泳,對我來説演戲是挺平常的一件事,只不過這個愛好有點特殊。”
隨着年齡的增長,這個愛好與張子楓愈發難捨難分。張子楓難以想象生活中如果再也不能演戲會怎樣,“如果你告訴我再也不能拍戲了,我會覺得生活中少了什麼東西,所以拍戲對我來説已經不是單純的愛好,更是一種陪伴。”
馮小剛更是在《唐山大地震》中給了張子楓大量眼神特寫,連扮演母親的徐帆都説:“這孩子太真實了,和她一起演戲,我不能不真實。”張子楓也説,“我覺得那是我到現在為止演得最好的。”“我很排斥拍完戲之後看回放,因為我總是能挑出一些毛病。有時候我們想表達的和在鏡頭前呈現的東西可能不太一樣,但是那一段表演幾乎沒什麼問題。”沒有遮遮掩掩,張子楓簡單直白地肯定了自己塑造的“小方凳”。
接下來的事眾所周知,張子楓憑藉“小方凳”獲得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成為該獎項史上最小獲獎者。然而張子楓並不滿足於此,“我在《唐人街探案》之前的表演方式一直都是跟着感覺走,想怎麼演就比較直觀的表達出來,但是長大之後有很多東西是需要你去控制的,因為像小時候那樣演的話你一直是演你自己,觀眾看到的永遠都是你而不是你要塑造的人物,這是一個弊端,所以長大之後除了在像小時候一樣投入的同時,盡量讓自己成為那個人物,貼着人物的走向演才會更像這個角色。所以總的來説小時候真是很真實,現在的話可能會思考更多。”
為了這份熱愛,也為了不辜負這些肯定,張子楓時時刻刻充實着自己打磨着演技。“前一段跟郭濤老師合作,發現他們的節奏點掌握得非常好。從前我一直覺得拍戲投入進去就好了,貼近人物就好了,後來就學到了還有關於節奏的掌握和調度,因為我演戲有個問題,會因為自己太過投入會讓節變得拖拉下來。”張子楓並沒有因為獲得的肯定而忽略了自己存在的問題,相反,她從不斷的實踐中總結着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正,這在當下浮躁的娛樂圈中是多麼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