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分享到:

無序減持“慌不擇路”

2015年上半年股災前夕,在高估值誘惑下違規減持套現的案例大批出現;6月份股災爆發之後,又有大批公司股東利用資金和資訊優勢搶先離場,對當時的A股而言堪稱雪上加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初至今,已有285家上市公司總計被減持751次,合計減持金額約為243.05億元。其中,部分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無視監管規則,違規減持頻現。[點擊詳細]

花式減持“套路太深”

減持的理由也千奇百怪,既有“為了改善生活”、“為了還房貸、給孩子交學費”的,也有“為了優化股權結構、為了維護股民利益”的,還有“為了修陵園和改善中日關係”的,甚至就連“做慈善”也成了減持理由。經查,在發布2016年度高送轉方案的公司中,贏時勝、雲意電氣、和邦生物、中能電氣等公司均發布了大股東減持的相關公告。[點擊詳細]

從股市異常波動説起

前幾年,在證券市場異常波動期間,依然進行大規模的違規減持,不但加劇了市場波動,也幹擾了市場正常運作。近來減持規則不斷升級,為了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于2015年7月8日臨時發布了18號公告,要求自當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點擊詳細]

規范細則料近期推出

記者了解,監管層或于近日推出針對減持規則的相關完善措施。證監會對股份減持的態度一以貫之,今年1月發言人曾明確做了闡述。即大股東在減持股份時應當誠實守信,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自律規則並遵守承諾,不得濫用控制地位和資訊優勢侵害中小股東合法權益。[點擊詳細]

花式減持挑釁監管盲區

財經專欄作家皮海洲指出,套現,確實是重要股東的權利。當下的重要股東減持亂象嚴重困擾著股市的健康發展,甚至是上市公司的正常運作,不排除大股東們把股市當成了提款機的可能。[點擊詳細]

準則需對症下藥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違法違規減持,無論是監管態度還是解決路徑均十分明確,即提高違法違規成本。現實情況的復雜性決定了監管的難度,如何既不對市場預期造成衝擊,又不限制股東合法減持權利,同時安撫投資者情緒,並非易事。[點擊詳細]

0100300909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