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6月26日電 題:“黑手哥”再創業
新華社記者張逸之、付敏、顏之宏
早晨9點,在一陣閩南話的吆喝聲中,蔡文林和兩名水手熟練地解開纜索,升起船帆。風動帆滿,船只蕩開平滑如鏡的水面,朝大海駛去。遊客們紛紛舉起了手機。
這艘遵照古法打造的木帆船,是福建東山島漁民蔡文林擁有的第7條船。只是,曾經的捕魚能手,如今轉行帆船遊了。
蔡文林祖上三代都是漁民,生活拮據。14歲那年,他就當起了“囝仔工”,在漁船上幹雜活、看管漁船。由于機靈能幹,短短幾年,他就從一個“囝仔工”成長為出色的水手,19歲就當上了船長。
常年在海上勞作,蔡文林的手臂粗壯黝黑,漁民便稱他“黑手哥”。“在海上我們互相照應,東山百分之九十的漁民都知道我。”蔡文林説。
1986年,他擁有了人生第一艘木制漁船。後來,由于捕魚業的繁榮,他的船也由小變大,從木頭船變成鐵殼船。
但這幾年,即使像他這樣的捕魚好手,也連年虧本。
“漁船越變越大,越來越先進,但捕回來的魚卻越來越少了。”他説,“這樣下去,總有捕完的一天,到時候我該怎麼辦?”
2018年,他虧本賣掉了自己的鐵殼船,決心借助東山的海島風光搞海上旅遊。不過,他對豪華遊艇毫無興趣。他想要一艘完全遵照古法建造的木帆船。
“我對木帆船始終有一種情懷。”他説,“我也懂得怎麼造木船。”
他親自動手設計,花了半年時間找到了懂得造船技藝的師傅。今年2月,一艘三桅三帆倣古帆船下水了。這艘船由樟木制成,船身長22米,船底部寬5.2米,上部寬5.85米。
“我最喜歡那三個帆。前後染9次色,最後還要用花生油浸泡,這樣可以防水。我做漁民的才懂這個。”他自豪地説,“帆升起來的時候,整條船非常漂亮。”
為了與船搭配,他還精心準備了一套泡工夫茶的茶具。爐子裏點上荔枝木炭火,小鐵壺裝上礦泉水,用羽扇將水燒開,然後泡茶給遊客。如果遊客想在船上用餐,他的妻子也會在船上做一些美食。
隨著旅遊業逐步復蘇,蔡文林的船迎來了一批批遊客。
遊客上船後,蔡文林首先升起船帆,給遊客講解船的構造和相關知識。航行中,他帶遊客觀賞陸地上惟妙惟肖的龍、虎、獅、象嶼,也會分享自己早年當漁民的經歷。整個航程總共收費200元。
憑著熱情周到的服務,他的“古船遊”變得小有名氣,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每天,他會帶遊客出海兩三次,“黑手哥”的“再創業”逐漸走上正軌。
“過去兩年裏,我們這個海域的漁船大概少了一半,越來越多的漁民改行了。”蔡文林説,“我們現在也是靠海為生,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一種更環境友好的方式。”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